前言
当5G信号还在乡镇角落稳步覆盖时,全球6G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这场关乎未来数字话语权的博弈中,专利占比成为最直观的实力标尺。
美国6G技术专利占比35.2%,日本9.9%,那么,中国有多少6G专利呢?
![]()
6G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很多人疑惑,5G还没完全用透,为何各国要急着布局6G?答案远比想象中严峻。
之前就曾经有机构预测过,截至2030年,全球移动数据量有很大可能突破5000EB的大关,这个数字有多恐怖呢?也就是比现在翻了十倍。
并且,哪怕5G的宽带再怎么优化,也好比是一群人在拥挤的单车道争先恐后,但是6G的出现将会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痛点。
![]()
这并不是夸大其词,而是因为6G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TB每秒级别,这可是5G的100倍,不仅如此,6G的延迟也能压缩至微秒级。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6G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让网络具备自主思考和决策能力,从“万物互联”升级为“万物智联”。
从工业自动化的精准控制,到远程医疗的实时操作,再到元宇宙的沉浸式体验,6G的应用场景早已超出通信本身,成为支撑未来科技产业的核心基础设施。
![]()
对各国而言,6G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迭代,而是关乎国家竞争力的战略王牌。
谁掌握核心专利,谁就能在未来通信规则制定中拥有话语权,甚至主导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
这也是为什么从2019年开始,中美日欧等国就纷纷下场,在这条新赛道上全力冲刺。
![]()
专利背后的不同打法
3.8万件全球6G专利申请的分布,背后是三国截然不同的布局逻辑。
先来说说美国36.2%的专利份额,他们之所以能够收获这样的成绩,其实完全是企业主导、政府兜底的缘故。
英特尔、高通这样的科技巨头在数年前就已经押注毫米波以及智能天线技术,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实验室里的每一样物品背后都有相对应的专利申请。
![]()
而美国政府则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开放频谱资源、搭建国际同盟等方式保驾护航,甚至联合日本投入45亿美元专攻安全网络和量子加密等“卡脖子”领域。
然而,这种模式的短板也十分明显:毫米波信号覆盖范围有限,要实现全面普及,所需基站数量是5G的3倍以上,数百亿美元的建设成本让私营企业难以独自承担。
不过这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美国过度依赖头部企业的研发方向,如果将来某个企业出现路线跑偏的情况,意味着整个国家的6G研发进度都会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
![]()
日本的9.9%专利份额走的是“小而精”的务实路线,他们深知整体研发实力难以与中美抗衡,日本将重心放在太赫兹技术、大规模MIMO技术等擅长领域。
日本的NTT以及富士通,早在2020年就开始专注于技术实用化研发,只为了把专利尽快变成可以落地的设备。
这种精准打击策略让日本守住了通信“老将”的位置,但国内市场狭小、研发投入有限的问题,也让它难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自主主导技术方向的空间被不断压缩。
中国的40.3%专利份额,则来自于全产业链协同的独特优势。
![]()
与美国的企业主导、日本的精准聚焦不同,中国采取了“政企联动、产学研一体”的布局模式。
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工信部负责牵头成立了6G推进组,其中就有运营商、设备商以及科研机构等等,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链条。
华为投入上亿元研发太赫兹芯片,中信科迭代智能超表面算法,国盾量子深耕量子通信加密系统,形成了多点突破、全面开花的研发格局。
![]()
中国领跑的底气:不止专利数量,更有技术实力
有人就问了,光说美日的6G有弊端,那我们自己的就很厉害了?答案是:当然!
从国家知识产权数据库可以查询到,在中国1.3万多件6G专利之中,发明专利占比高达九成,并且这不是纸上谈兵的学术成果,而是能够踏踏实实落地的核心技术。
拿华为举例,光是这么一家企业就覆盖了同感一体化、RIS智能超表面等前沿领域,占据了国内专利的半壁江山。
![]()
中兴、大唐电信等企业在关键技术上持续突破,让中国的专利布局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2025年,也就是今年春天,我国就已经完成了6G传输链路验证,并且在深圳建成的6G实验网也经过了很多次的算法优化迭代。
与很多国家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不同,中国的6G研发已经从“纸上谈兵”走到了“实地验证”,这种“专利+应用”的双轮驱动,让领先优势更加稳固。
![]()
从工业互联网的高频通信需求,到智能交通的低延迟要求,再到民生领域的广泛覆盖,中国的6G技术研发始终以“实用”为导向。
这种贴近市场的研发逻辑,让专利不仅能转化为技术成果,更能快速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为后续的商业化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
领先之后:6G竞赛仍是一场马拉松
尽管专利数量遥遥领先,但中国的6G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3GPP研讨会上,各国关于技术标准的分歧日益明显:
![]()
欧美运营商希望复用5G核心网以节省成本,中国则主张新建6G核心网,这种分歧可能导致全球标准碎片化,影响6G的全球化部署。
另一个挑战在于,中国企业在全球前10创新主体中的占比还不够高,大量专利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如何把实验室里的技术快速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除了这些,专利交叉授权、国际合作壁垒等问题,也需要在后续竞争中不断破解。
当前的专利排名只是阶段性成果,随着技术发展,格局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美国的技术积累、日本的精准突破、欧洲的联合研发,都仍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要保持领先,不仅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更要在标准制定中争取更多话语权,在国际合作中找到利益平衡点。
![]()
对普通用户而言,6G的最终价值不在于专利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能否让生活变得更便捷、更高效。
从更快的网络速度到更智能的服务体验,从工业升级到民生改善,6G的竞争本质上是为了抢占未来科技的制高点,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发展。
中国如今的领先,只是这场漫长竞赛中的一个好起点,未来仍需脚踏实地,聚焦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让6G真正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参考资料:
下好专利“先手棋” 织就6G“天地网” 新浪财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