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入定后见异象,为何有人能看见前世因缘,真的是过去的记忆吗?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增一阿含经》《维摩诘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修行人打坐入定,常有异象出现。有人看到光影浮动,有人听到梵音缭绕,更有人在定中看见一幕幕陌生却又熟悉的画面——那些或悲或喜的场景,仿佛是自己曾经历过的前世今生。

这样的记载在经典中并不少见。《增一阿含经》记载,佛陀的弟子们修得宿命通后,能够知晓自己前世的种种因缘。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在定中出现的画面,到底是真实的前世记忆,还是意识的幻觉?为何有的修行人能看见,有的却看不见?那些自称能知前世的人,他们看到的又是否可信?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一位尊者的经历说起。这位尊者不是别人,正是佛陀十大弟子中"天眼第一"的阿那律。他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阿那律出身释迦族,是佛陀的堂弟。年轻时生活富足,不知人间疾苦。有一次僧团到他家乞食,阿那律施舍了一钵饭。这一施舍的功德,让他在之后的七次转世中都享受天人之福,最后一世才又转生人间,遇见了佛陀。

跟随佛陀出家后,阿那律精进用功。但他有个毛病——打坐时总爱打瞌睡。有一次佛陀讲经说法,阿那律又在座位上睡着了。佛陀见状,当众呵斥道:"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这话说得极重。意思是说,你这样贪睡,就像螺蛳蚌蛤那些生物,一睡就是千年,永远听不到佛法。

阿那律羞愧难当。他当即发誓:从今往后,尽形寿不再睡眠!

这一发誓不要紧,阿那律真的日夜不眠,精进修行。起初他精神抖擞,觉得这样很好。但日子一长,身体开始吃不消。七天七夜不睡之后,他的眼睛开始发痛、发胀,视线越来越模糊。

同修们劝他休息,他摇头拒绝:"我既已发誓,岂能食言?"

佛陀听说后,亲自来看他,问道:"你现在感觉如何?"

阿那律强撑着说:"弟子精进用功,虽然眼睛有些不适,但心中法喜充满。"

佛陀叹了口气:"修行要张弛有度。身体是修行的工具,过分勉强反而会坏事。你这样下去,眼睛恐怕要瞎了。"

果然,没过多久,阿那律的眼睛彻底失明了。双目失明后,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看不见东西,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了问题。每次托钵乞食,都要靠别人引路。补衣服的时候,连针眼都看不见,更别说穿针引线了。

有一天,阿那律的僧袍破了。他摸索着想要缝补,但怎么也穿不进针眼。试了很多次,针线始终对不上。他有些泄气,对着空无一人的房间说了一句:"有谁肯修福德吗?请帮助盲眼的比丘穿一下针吧。"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声音说道:"我也想修福德,让我来帮你。"

阿那律心中一喜,说道:"多谢师兄!"

那人走进来,接过针线,轻松地就穿好了。然后将针递给阿那律,温声说道:"好了,可以缝补了。"

阿那律接过针,忽然觉得这声音有些熟悉。他试探着问:"敢问师兄是谁?"

那人笑道:"我是悉达多。"

阿那律吃了一惊,急忙要起身礼拜:"世尊!弟子不知是您,失礼了!"

佛陀按住他:"不必多礼。你刚才说有谁肯修福德,我也想修福德,所以就来了。"

阿那律更加惶恐:"世尊,您已是佛陀,功德圆满,福慧具足,为何还要修福德?"

佛陀认真地说:"福德这个东西,没有够的时候。即便成了佛,也要继续修福。更何况,帮助弟子,本就是我应该做的。"

说完这番话,佛陀对阿那律说:"你因为精进修行而失明,这份道心难能可贵。但你也不要因为失明而气馁。肉眼虽然看不见了,但还有其他的眼可以修。"

阿那律不解:"世尊,还有什么眼呢?"

佛陀说:"人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你现在肉眼虽损,但可以修天眼。天眼所见,远比肉眼更广阔。"

听了佛陀的开示,阿那律心中豁然开朗。他谢过佛陀,更加精进地修行。既然肉眼已失,那就修出天眼来!



从那以后,阿那律日夜禅定。他的心越来越清净,妄念越来越少。渐渐地,在禅定中开始出现一些异象。

起初是一些光点,在黑暗中闪烁。然后光点越来越多,连成一片。再后来,光影中开始出现景象——山川河流、房舍楼阁、人物往来,一切都清晰可见。

但这些景象很快就消失了。阿那律有些失望,以为自己修错了。他去请教佛陀。

佛陀告诉他:"你看到的是天眼初现的征兆。但不要执着于这些景象,那只是过程,不是目的。继续用功,不要被这些幻象所迷。"

阿那律谨记佛陀的教诲,继续修行。慢慢地,他发现在定中能够看见的范围越来越大。不仅能看见眼前的事物,还能看见很远很远的地方。甚至能看见天界的景象,看见诸天的宫殿楼阁。

更神奇的是,有一次在深定中,他忽然看见了一些完全陌生的画面。

那是一个古老的王国,宫殿巍峨,街市繁华。他看见一个年轻人站在王宫前,那人穿着华贵的衣袍,身边簇拥着侍从。年轻人的脸他看不清楚,但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画面一转,又看见那年轻人在一座寺院里,恭敬地向一位老僧人布施。老僧人接过供养,微笑着为他祝福。

再转,又是另一个场景。似乎是很多年后,那年轻人已经老去,躺在床榻上,眼神安详。周围围着家人,有人在哭泣。

然后画面突然跳跃。他看见自己置身于一个光明璀璨的世界,到处是宝树楼阁,天乐鸣空。自己在那里享受着天人的快乐,时光如梭而过。

接着又是一幕幕画面:有时是人,有时是天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生,但每一世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曾供养过僧人,都曾做过布施。

阿那律从定中出来,浑身是汗。这些画面到底是什么?为何会如此清晰?而且那种熟悉感,仿佛那就是他自己的经历。

他又去请教佛陀。

佛陀微笑着说:"你看到的,是你的前世因缘。因为你曾经布施供养,种下善因,所以生生世世享受福报。这就是宿命通的初现。"

阿那律追问:"世尊,这些画面真的是我的前世吗?还是说只是禅定中的幻觉?"

佛陀沉吟片刻,说道:"这个问题,说起来有些复杂。你先告诉我,你在定中看到那些画面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阿那律回忆道:"非常清晰,就像亲身经历一般。而且看到那个布施的场景时,心中会涌起一种欢喜,仿佛真的是自己曾经做过的事。"

佛陀点头:"那你再想想,你平时做梦的时候,梦中的画面和这次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阿那律想了想:"梦中的画面模糊混乱,醒来就忘。但这次看到的画面,即便出定后,依然记得清清楚楚,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还有呢?"佛陀继续问。

"梦里的事情往往荒诞不经,前后矛盾。但这次看到的画面,虽然跨越了很长的时间,却有着清晰的因果脉络——因为布施供养,所以得到福报,转生天界或富贵人家。"

佛陀赞许地说:"说得好。你已经体会到了其中的差别。那么..."

说到这里,佛陀话锋一转,问道:"但你如何确定,这些清晰的画面,就一定是真实的前世记忆呢?"



这个问题把阿那律问住了。他仔细思索,却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佛陀看着他,缓缓说道:"修行人在禅定中见到的异象,确实可能是前世的记忆,但也可能是其他的东西。要分辨这些画面的真假,要理解宿命通的真正含义,需要明白几个关键的道理。"

阿那律恭敬地说:"请世尊开示。"

佛陀说:"这里面涉及到几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什么是真正的宿命通?第二,为何有人能看见前世,有人看不见?第三,如何分辨定中所见是真实的前世记忆,还是意识的幻化?"

说到这里,佛陀停顿了一下。阿那律全神贯注地听着,等待着佛陀揭示答案。

而佛陀接下来说的话,彻底改变了阿那律对前世今生的认知...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