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陈主任,您必须在三天内签字,否则一分钱都没有。 "人事科长的话语冰冷得像手术刀。
52岁的心胸外科主任陈建华握着那份66万元的补偿协议,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怒。
28年的从医生涯,从住院医师一路爬到科室主任,如今却被医院以"机构调整"的名义强制退休。
更让他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偏偏选中了他?
三天后,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让整个医院陷入恐慌——陈建华将所有同事拉黑,彻底消失在众人视线中。
医院急了。
![]()
01
这个周一的早晨,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
7点30分,陈建华像往常一样提前到达心胸外科。
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护士们正在为新的一天做准备。
"陈主任早。"值班护士小李向他打招呼。
陈建华点点头,推开办公室的门。
52岁的他,身材不算高大,但多年的外科工作让他养成了沉稳的气质。
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白大褂上的胸牌写着"心胸外科主任"几个字。
28年前,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进入这家医院。
从最初的紧张忙碌,到逐渐熟练,再到成为科室骨干,最后坐上主任的位置。
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重。
妻子王丽常说他是个"老实人",不善于钻营,只知道埋头工作。
儿子陈鹏在外地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每个月会回来看看他们。
这样的日子本该继续下去,直到他60岁正常退休。
8点刚过,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陈建华头也不抬地说道。
进来的是行政科长王主任,一个40多岁的中年女人。
平时两人打交道不多,王主任的表情看起来有些严肃。
"陈主任,院长让您上午10点到他办公室一趟。"
"有什么事吗?"陈建华抬起头问道。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您按时去就行了。"
王主任说完就离开了,留下陈建华一脸疑惑。
上午的查房进行得很顺利。
陈建华检查了科室里的几个重症患者,安排了下午的手术。
一切都按部就班,没有任何异常。
9点50分,他准时出现在院长办公室门口。
敲门后听到里面传来"请进"的声音。
推开门的那一刻,陈建华愣住了。
办公室里不仅坐着院长林志强,还有人事科长,以及一个他从未见过的西装男子。
三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空气中似乎凝结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感。
"建华,坐吧。"林志强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这位50多岁的院长,平时与陈建华的关系还算不错。
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林志强开门见山,"医院最近要进行机构调整。"
"上级部门要求我们精简中层管理人员,优化资源配置。"
陈建华点点头,等待下文。
"经过院务会研究决定,"林志强停顿了一下,"您被列入了提前退休的名单。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陈建华瞬间愣在那里。
手中的茶杯差点滑落,好在及时抓住了。
"什么意思?"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旁边的西装男子推过来一份文件。
"这是补偿方案,请您看一下。"
陈建华接过文件,快速浏览起来。
文件的标题是"提前退休补偿协议",密密麻麻的条款中,最显眼的是那个数字:66万元。
一次性买断,签字生效。
陈建华的大脑快速运转着。
![]()
按照正常情况,他还有8年才到退休年龄。
这8年的工资、奖金、福利加起来,远远不止66万。
更重要的是,他完全想不明白为什么是自己。
心胸外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效益一直不错。
他本人也没有犯过什么大错误,在同事中口碑很好。
"为什么选择我?"陈建华终于开口问道。
"这是医院的整体安排,"人事科长接过话头,"您也知道,现在医疗行业竞争激烈,医院需要年轻化。"
"我们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年轻医生,有海外背景,技术先进。"
"医院需要给他们腾出空间和位置。"
这些话听起来冠冕堂皇,但陈建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如果真的是为了年轻化,为什么不选择那些快要退休的老医生?
为什么偏偏选中了他这个正值壮年的科室主任?
"我需要时间考虑。"陈建华合上文件说道。
"当然可以,"林志强点点头,"不过时间不能太长,下周五之前给我们答复吧。"
走出院长办公室,陈建华的心情复杂得无法形容。
愤怒、困惑、不甘,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他机械地走着,甚至没有注意到迎面走来的同事。
"陈主任,您怎么了?脸色不太好。 "麻醉科主任刘海涛关切地问道。
刘海涛是陈建华的老朋友,两人同年进入医院,关系一直很好。
"没什么,可能是昨晚没睡好。 "陈建华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他还不想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至少现在还不行。
回到科室,陈建华努力让自己专注于工作。
下午的手术很成功,一个复杂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历时4个小时。
手术台上的他依然那么专注、精准,丝毫没有受到上午事件的影响。
这是他的职业素养,也是28年来养成的习惯。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在手术台上他都必须保持绝对的专业。
02
晚上回到家,陈建华还是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王丽。
"什么?让你提前退休?"王丽放下手中的碗筷,满脸不敢置信。
"就是这样,66万一次性买断。 "陈建华苦笑道。
王丽是某机关单位的财务人员,对数字很敏感。
她快速计算了一下,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这也太少了,按你现在的收入水平,8年下来至少要120万以上。
"我也是这么算的,"陈建华点点头,"关键是我想不明白为什么选择我。
"科室运营得好好的,我也没有得罪什么人。
王丽陷入了沉思。
作为在机关工作多年的人,她对这种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动有着敏锐的嗅觉。
"一定有原因,"她肯定地说,"不可能无缘无故地让你离开。
"你想想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的事情?"
陈建华仔细回忆着最近几个月的工作。
似乎确实有一些不寻常的地方,但他当时没有在意。
比如医院突然引进了几个年轻的"海归"医生,直接安排到各个重要科室。
比如一些原本由科室主任负责的医疗器械采购决策,突然被收归院部统一管理。
还有几个关键科室的老主任,最近都以各种理由被调离或者提前退休了。
"现在看来,我可能只是其中一个。 "陈建华说道。
"那你打算怎么办?"王丽问道。
"先了解清楚情况再说,我不会轻易签字的。
当天晚上,陈建华失眠了。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反复思考着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28年的职业生涯,即将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他不甘心。
更让他担心的是,如果自己不配合,会不会连这66万都拿不到?
毕竟在医院这种体制内单位,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
第二天上班,陈建华敏锐地察觉到了周围同事态度的微妙变化。
平时会主动打招呼的人,现在都有意无意地避开他的目光。
连科室里的几个年轻医生,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
"消息传得这么快?"陈建华心里想着。
上午的科室会议,气氛明显有些压抑。
大家汇报工作时都显得心不在焉,不时偷偷看向陈建华。
会议结束后,大部分人都匆匆离开了,只有副主任张医生留了下来。
"陈主任,有什么需要我配合的工作吗?"张医生的话里有话。
"一切照常,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陈建华淡淡地回答。
张医生点点头,欲言又止地离开了。
陈建华知道,这个副主任很可能就是自己的接班人。
如果自己离开,张医生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的科室主任。
这让他对整件事情的看法又复杂了几分。
中午吃饭时,刘海涛主动坐到了陈建华旁边。
"建华,昨天你在院长办公室待了很久啊。"刘海涛压低声音说道。
"嗯,有点事情。"陈建华不想多说。
"听说最近医院要有大动作,"刘海涛继续说,"好像跟什么投资合作有关。"
这句话让陈建华心里一动。
"什么投资合作?"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刘海涛四处看了看,确定没人注意后才继续,"听说是跟一家大公司合作,要搞什么医疗产业升级。"
"需要清理一批'不合作'的中层干部。"
"不合作?什么意思?"
"就是那些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人。"刘海涛的话很隐晦,但陈建华听懂了。
吃完饭回到办公室,陈建华开始仔细回忆最近几个月的各种细节。
确实有很多异常的地方。
医院的管理方式在悄悄发生变化,一些原本下放给科室的权限被重新收回。
特别是在医疗器械采购方面,现在必须通过院部统一审批。
而且审批的标准似乎也发生了改变,倾向于选择更昂贵的进口设备。
陈建华还记得,自己曾经对一次采购提出过异议。
当时医院要采购一批心脏支架,选择的是最昂贵的进口产品。
陈建华认为国产支架在质量上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价格却便宜一半以上。
他在科室主任会议上提出了这个建议,但被院长以"要保证医疗质量"为由否决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会议后,院长看他的眼神似乎就有了些变化。
下午,陈建华决定做一些调查。
他利用自己的权限,查阅了最近几个月的医疗器械采购记录。
这一查,让他发现了令人震惊的问题。
![]()
心脏支架的采购数量与实际使用量严重不符。
按照采购记录,医院这几个月采购了300多个进口心脏支架。
但根据手术记录,实际使用的支架数量只有200个左右。
那么多出来的100个支架去哪里了?
陈建华继续深入调查,发现问题远不止这些。
医院在医保报销方面也存在严重的虚报现象。
一些本该使用普通材料的手术,在报销时都报成了进口高端材料。
部分根本没有进行的检查项目,也被虚报到医保系统中。
甚至一些轻症患者的住院天数,都被人为延长。
这些违规操作涉及的金额,保守估计也有数百万元。
更让陈建华震惊的是,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最近几个月。
也就是说,是在那个神秘的投资合作开始之后。
陈建华开始明白,自己被"提前退休"的真正原因了。
作为心胸外科主任,他负责的手术量大,最容易发现这些问题。
而且以他的性格,一旦发现问题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医院要清理的不是"不合作"的人,而是可能对这个利益链条构成威胁的人。
想到这里,陈建华感到一阵寒意。
03
如果自己的判断正确,那么他面对的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事调整。
而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惜清除所有潜在威胁。
当天晚上,陈建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妻子王丽。
王丽听后也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么说,你发现的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腐败案件?"
"很有可能,"陈建华点点头,"但我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
"而且即使有证据,我也不知道该向谁举报。"
"院长肯定是知情的,甚至可能是主导者。"
"那你现在怎么办?签字还是不签字?"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如果签字离开,虽然拿到了66万的补偿,但等于是对这些违法行为的默认。
如果不签字,不仅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还可能遭到报复。
"我需要更多的证据,"陈建华最终说道,"至少要搞清楚这个利益链条的全貌。"
"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我才有跟他们谈判的筹码。"
接下来的几天,陈建华开始了他的"秘密调查"。
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查阅了更多的资料。
同时也开始留意身边同事的言行,试图获得更多信息。
调查的结果让他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
这个所谓的"投资合作",实际上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套现方案。
通过虚报医疗项目、虚增医疗费用等方式,将国家的医保资金转移到私人腰包。
而那些被"提前退休"的科室主任,要么是发现了问题,要么是不愿意配合。
陈建华甚至怀疑,那些新引进的"海归"医生,很可能就是这个利益集团的人。
他们的真正任务不是治病救人,而是配合这个套现计划。
一周的调查让陈建华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证据。
但同时,他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人事科开始频繁联系他,催促他尽快签署离职协议。
"陈主任,补偿方案是有时效性的,"人事科长在电话里说,"如果拖得太久,可能会有变数。"
"什么变数?"陈建华问道。
"具体的我也不好说,但您也知道,医院的资金情况不是很宽裕。"
这话里的威胁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除了官方的催促,一些平时关系不错的同事也开始轮流来"劝说"。
"建华,你就签了吧,"一位老同事说,"66万也不少了,够你轻松几年的。"
"是啊,现在这形势,能拿到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另一位同事附和道。
"听说有些人最后连一分钱都没拿到,还被找了各种麻烦。"
这些话看似是善意提醒,实际上更像是在警告。
陈建华心里清楚,这些同事很可能是被人安排来做工作的。
面对各方面的压力,连家里人也开始动摇了。
儿子陈鹏专门从外地赶回来,劝说父亲接受这个方案。
"爸,你也快退休了,何必跟他们死磕呢?"陈鹏说。
"66万虽然不多,但至少是个保障,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妻子王丽虽然没有明说,但陈建华能感觉到她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特别是当她听说有些人"连一分钱都没拿到"后,明显更加担心了。
"要不,你就签了吧,"王丽终于开口,"我们普通人,斗不过那些大人物的。"
面对家人的劝说,陈建华内心也在激烈地斗争着。
他知道举报这些违规行为是正确的选择。
他也担心得罪了这些人,不仅拿不到补偿,还可能被报复。
更重要的是,他不确定自己的举报能否得到公正的处理。
如果这个利益集团的势力足够大,说不定连上级部门都有他们的人。
到时候不仅问题解决不了,自己还可能成为被打击报复的对象。
正在陈建华犹豫不决的时候,院长林志强找他进行了一次"深度谈话"。
"建华,考虑得怎么样了?"林志强的态度比上次更加直接。
"还在考虑中,"陈建华回答。
"其实我理解你的心情,"林志强换了一种更加亲切的语调,"28年的感情,确实不容易割舍。"
![]()
"但你也要从实际情况考虑,医院现在面临很大的经营压力。"
"上级部门要求我们必须在年底前完成机构调整,这是硬任务。"
"如果你不配合,我们也很为难。"
陈建华听出了话里的潜台词。
"那如果我不签字呢?"他试探性地问道。
林志强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那就只能按照相关程序来处理了,"他说,"到时候可能就不是这个数字了。"
"什么意思?"
"比如说,我们可能会对你的工作表现进行重新评估。"
"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当之处,就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到时候不仅没有补偿,还可能影响你的退休待遇。"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陈建华压制住内心的愤怒,平静地说:"我需要再考虑考虑。"
"行,但时间不多了,"林志强看了看手表,"下周三之前,必须给我明确答复。"
走出院长办公室,陈建华的心情复杂得无法言喻。
愤怒、无奈、不甘,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他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对手。
这些人不仅掌握着医院的管理权,还可能有着更深层的背景。
想要与他们对抗,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04
当天晚上,陈建华彻夜未眠。
他坐在书房里,反复思考着自己的选择。
是屈服于现实,签字离开,从此对这一切视而不见?
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面临巨大风险也要揭露真相?
这不仅是一个现实利益的选择,更是一个关乎良心和原则的选择。
作为一名医生,他有责任维护医疗行业的正当秩序。
作为一个公民,他有义务举报违法犯罪行为。
但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也有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本能。
这样的矛盾让他痛苦不已。
第二天上班,陈建华发现办公室里多了一些"不速之客"。
几个他不认识的人在科室里转悠,据说是来"了解情况"的。
很明显,医院已经开始为他的离开做准备了。
这些人很可能是那些"海归"医生的团队,准备接管心胸外科。
看到这一切,陈建华反而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想法。
如果他就这样离开,这个科室,这家医院,都将彻底落入那些人的控制之中。
到时候,受害的不仅是医院,更是那些需要医疗救助的患者。
想到这里,陈建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他要利用自己掌握的证据来反击,但需要先保护好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陈建华开始了更加细致的准备工作。
他将所有的证据材料进行了整理和复印,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地方。
同时,他也开始与一些可信任的同事秘密沟通,了解他们是否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
果然,不止他一个人发现了异常。
一些年轻的医生私下告诉他,医院最近的一些做法确实很有问题。
"陈主任,我们也觉得不对劲,"一个年轻医生小声说,"但我们人微言轻,说了也没用。"
"如果您能站出来,我们愿意支持您。"
这些话给了陈建华很大的鼓励。
至少他不是在孤军奋战,还有人愿意支持正义。
但他也知道,这些年轻医生的支持虽然珍贵,但在实际斗争中作用有限。
他需要更强有力的武器。
经过仔细考虑,陈建华决定尝试获取更直接的证据。
如果能录到院长或其他关键人物讨论这些违法行为的录音,那就是铁证如山了。
但这样做风险很大,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陈建华再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时间一天天过去,距离林志强给出的最后期限越来越近。
陈建华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周一早上,人事科长又一次出现在他的办公室。
"陈主任,今天是周三了,您的决定是?"
"我还需要一点时间。"陈建华回答。
"时间已经不多了,"人事科长的语气变得严厉,"院长说了,今天必须有个明确答复。"
"如果您还是犹豫不决,那我们只能按其他方式处理了。"
"什么其他方式?"
"比如说,我们最近收到了一些举报,说您在医疗器械采购中存在违规行为。"
"如果启动调查程序,您可能面临的就不仅仅是离职问题了。"
![]()
这话让陈建华心中一震。
他知道这是栽赃陷害,但在这种情况下,谁又能保证调查的公正性呢?
"我没有任何违规行为。"陈建华坚定地说。
"那就最好了,"人事科长冷笑道,"但调查是否启动,就不是您说了算的了。"
"我给您最后一个小时考虑,下午2点,我会再来一次。"
"如果那时您还没有明确答复,我们就按照程序办事了。"
说完,人事科长离开了办公室。
陈建华坐在椅子上,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知道,对方已经准备撕破脸皮了。
如果自己再不屈服,可能面临的就是更严重的后果。
中午时分,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同事又来"劝说"了。
"建华,我听说人事科那边已经准备启动调查程序了,"一位老同事忧心忡忡地说。
"你可千万别犯糊涂啊,现在签字还来得及。"
"是啊,"另一位同事附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没必要在这个时候硬碰硬。"
"再说了,66万也不少了,比很多人的年薪都高。"
这些话听起来是在关心他,但陈建华心里清楚,这些人很可能都是被安排来做最后努力的。
面对朋友们的"善意劝说",陈建华内心更加痛苦。
他不知道这些人是真心为他好,还是被人利用了。
更让他难过的是,在这种关键时刻,他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完全信任的人。
下午1点50分,陈建华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他没有等人事科长来,而是主动走向了院长办公室。
推开门,里面除了林志强,还坐着那个神秘的西装男子。
两人似乎正在讨论什么重要事情,看到陈建华进来,立即停止了谈话。
"建华,想通了?"林志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我有几个问题想问清楚,"陈建华说。
"什么问题?"
"这个投资合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清理这些科室主任?"
林志强和西装男子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些属于医院的商业机密,不便透露,"林志强回答,"你只需要知道,这对医院的发展有好处就行了。"
"那些被举报的违规行为,是真的吗?"陈建华继续问道。
"什么违规行为?"林志强装糊涂。
"医疗器械采购、医保报销等方面的问题。"
听到这话,西装男子的脸色明显变了。
林志强也收起了笑容,眼神变得冷厉起来。
"建华,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的是,"陈建华鼓起勇气,"如果真的存在这些问题,我作为科室主任,有责任向上级反映。"
"而不是选择沉默或者逃避。"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西装男子站起身来,走到陈建华面前。
"陈主任,您这话是什么意思?"他的声音很冷。
"字面意思,"陈建华毫不退缩,"如果医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我有义务举报。"
"即使这样做会影响到我的个人利益。"
05
林志强猛地拍了一下桌子。
"陈建华,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现在给你的是体面离开的机会,如果你不珍惜,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你以为你掌握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告诉你,在这个圈子里,你什么都不是!"
"想举报?你试试看,看看有谁会相信你一个被开除的医生的话!"
这些话彻底撕破了双方的伪装。
陈建华反而冷静下来了。
"我会试试的,"他平静地说,"至少我会问心无愧。"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院长办公室。
身后传来林志强愤怒的咆哮声:"你会后悔的!"
当天下午,陈建华就感受到了来自医院的"关照"。
他的门禁卡被停用了,电脑权限被收回,甚至连办公室都被"临时征用"。
名义上是为了"配合调查",实际上是在逼他就范。
更严重的是,医院开始散布一些对他不利的传言。
说他在医疗器械采购中收受回扣,说他对待患者态度恶劣,说他工作能力不足等等。
这些传言很快在医院里传播开来,让原本同情他的人也开始动摇。
"没想到陈主任原来是这样的人。"
"怪不得医院要让他提前退休。"
"听说调查组都要来了。"
面对这些流言蜚语,陈建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
即使是平时关系最好的朋友,现在也开始避开他。
只有刘海涛还敢公开支持他。
"建华,我相信你不是那种人,"刘海涛私下对他说,"但现在形势对你很不利。"
"要不你就暂时妥协一下,先保全自己再说。"
"谢谢你相信我,"陈建华握住老朋友的手,"但我不能妥协。"
"如果这次我退缩了,下次他们就会更加肆无忌惮。"
"到时候受害的不仅是我一个人,还有更多无辜的人。"
第二天,医院正式下达了"停职检查"的通知。
理由是"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其在职期间的违规行为"。
这意味着陈建华不仅拿不到66万的补偿,还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后果。
妻子王丽看到通知后,忍不住哭了。
"你这是何苦呢?"她哽咽着说,"现在好了,什么都没有了。"
"还可能被追究责任,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儿子陈鹏也从外地赶回来了。
"爸,你这样做值得吗?"他问道,"为了一些不相干的事,搭上自己的后半生?"
面对家人的不理解,陈建华内心也很痛苦。
![]()
但他知道,这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情了。
如果他屈服了,就等于是对这些违法行为的纵容。
到时候会有更多的患者利益受损,会有更多的医疗资源被侵吞。
"我必须坚持下去,"陈建华坚定地说,"这不仅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所有人。"
接下来的几天,陈建华开始了他的"反击"行动。
既然医院已经撕破脸皮,他也没有必要再顾忌什么了。
他首先整理了所有掌握的证据材料,包括采购记录、报销单据、会议记录等。
这些材料清楚地显示了医院在过去几个月里的各种违规行为。
涉及的金额保守估计超过2000万元。
接着,他开始联系一些可信任的同事,希望他们能提供更多证据。
出乎意料的是,几个年轻医生主动找到了他。
"陈主任,我们愿意为您作证,"一个年轻医生说,"我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种事情发生。"
"是的,我们都有证据,"另一个医生附和,"只要您需要,我们随时可以提供。"
这些年轻人的支持给了陈建华很大的鼓励。
更重要的是,他从这些人那里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
原来,那个神秘的西装男子是某投资公司的代表,这家公司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套取医保资金。
他们的手法很隐蔽,通过"医疗产业升级"的名义,与多家医院合作。
表面上是提供先进设备和技术,实际上是利用医院的资质进行违法套现。
而那些被"提前退休"的科室主任,要么是发现了问题,要么是不愿意配合。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陈建华意识到这个案件的严重性远超他的想象。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医院内部腐败问题,而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大案。
如果能成功举报,不仅能维护自己的权益,还能为国家挽回巨大损失。
但问题是,如何确保举报能得到公正处理?
如果这个利益集团的势力真的很大,普通的举报渠道可能根本起不到作用。
经过仔细考虑,陈建华决定采用多渠道举报的策略。
他同时向卫健委、纪检委、检察院等多个部门举报。
同时也联系了一些媒体记者,希望通过舆论监督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就在陈建华准备实施举报计划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事情。
周五下午,陈建华突然将手机里所有同事的微信全部删除。
不仅如此,他还将这些人的电话号码都拉入了黑名单。
包括平时关系最好的刘海涛,也被毫不留情地拉黑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06
刘海涛第一个发现自己被拉黑了。
他试图通过其他方式联系陈建华,但都没有成功。
"这个建华怎么回事?"刘海涛一脸困惑,"怎么把我们都拉黑了?"
很快,其他被拉黑的同事也发现了这个情况。
大家开始相互询问,都得到了同样的答案:陈建华将所有人都拉黑了。
"他这是要干什么?"
"不会是想不开吧?"
"还是准备做什么极端的事情?"
各种猜测在医院里传播着,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
周末两天,医院方面完全联系不上陈建华。
他的手机关机,家里的固定电话也没人接。
甚至连他的妻子王丽也联系不上他。
这种异常情况很快传到了院长林志强那里。
林志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召集紧急会议。
"陈建华突然失联,这说明什么?"那个西装男子的脸色很难看。
"他很可能已经准备采取行动了,"林志强分析道,"而且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行动。"
"他拉黑所有人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我们监控他的行动,"西装男子说,"这个人比我们想象的要狡猾。"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异常沉重。
大家都意识到,陈建华的这个举动绝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
他一定是在计划什么重要的行动。
"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西装男子说,"不能让他得逞。"
"但问题是,我们现在连他在哪里都不知道。"林志强苦恼地说。
"想办法联系他的家人,"西装男子指示,"通过其他渠道找到他。"
"还有,立即检查所有相关资料,看看有没有遗漏的证据。"
陈建华手中究竟掌握着什么样的杀手锏,让医院如此恐慌?他拉黑所有同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个看似冲动的举动背后,隐藏着怎样精心策划的反击计划?
医院方面开始了全方位的搜索和防范措施,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陈建华的真正行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