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没有秋天,不,严谨一点讲,在新加坡,只有富人拥有秋天。有时去乌节路,常能看到从保姆车上下来,身着香奈儿套装的女士,或者穿着三件套,文质彬彬的男人。好像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16度的冷气里,此生从未在公共场合狼狈地大汗淋漓过。
上个月回国的时候,上海还很热,第二天去北京,立刻品尝到了正宗秋之味。我对北京人的敬意这么多年来一直持续提升,看看这刮的北风,这说冷就冷的天,而北京人一直热火朝天保持着闪电般的行动力。寒风中和朋友一边散步,一边从内心崇拜,能常年生活在北方,恐怕都是内心坚毅勇猛之人。
回上海后,天气略微下降,来到舒服的20度左右。桂花还是没开,大闸蟹开始上市,每顿饭前,我母亲都会问问:要不要来只螃蟹?她知道我怕麻烦,那几天有点忙,一直没吃。等家里的螃蟹吃完了,我有点遗憾,一只螃蟹腿都没蹭上。
朋友说,现在的大闸蟹没有以前好吃了,她记得以前大闸蟹非常鲜美。我记得以前无论如何,秋天总会吃掉一个螃蟹,因为那时物以稀为贵,螃蟹是宴席的重头戏,一只螃蟹吃得干不干净,很考验一个人的心性。
我想最好吃的螃蟹,肯定是丰子恺写的,“用半条蟹腿肉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好。”
以前对秋天感情一般,文人悲秋,秋总归是个有点寂寥的季节。现在因为常年住在热带,对秋天有了另一种别样的喜欢,这是富人才能品味到的秋天啊。
就让我喜滋滋享受秋天的所有风味吧。
实不相瞒,以前觉得秋天下雨很讨厌一件事,秋风秋雨愁煞人。现在我对秋雨都有了几分改观,有一次去徐汇滨江找朋友喝茶,路上下了几滴雨,正琢磨要不要回去拿伞,又不下了。走五分钟,淅淅沥沥重新开始。
江南的雨,跟江南的小姑娘一样,令人捉摸不透。不像热带,一下雨劈头盖脸大暴雨,半点喘息都没有,一眼望透,少了很多味道。
回新加坡前最后一天,阿萌约我去苏州爬山,她说,明天天气好。
我就在这天,体会到了秋天的高光时刻。
果然天气好极了,不冷不热,阳光明媚,秋高气爽。一路开往苏州的路上,阿萌跟我讲了她在广东惠州的所见所闻。她约我下次一起去,我含含糊糊点了个头。因为广东没有四季,是个一年到头都可以吸着人字拖的地方,魅力值大幅下降。
去苏州前,阿萌说这次徒步路线大概五公里。我心想,专门去一趟,只徒步五公里,多不值得。开车在路上,忽然想到上次去浙江爬高阳山,回去累得不行,上高速前找地方睡十分钟的经历,再度跟阿萌服软:要不还是走条短的吧,医生说了,我不能劳累。
跑了一周医院,如今非常惜命,凡事力求稳妥安全。
直到上山,又改了主意,还是多爬爬吧,我想一天爬个七八公里,怎么也不至于劳累,徜徉于山野之中,这对我的眼睛肯定有好处。
阿萌掐指一算说:你以后要多爬山,木升火,你是身弱丁火,需要一点火,又不需要太多。
我们把车停在树山脚下,下车看到前面有人拎着登山杖往山走去。到山上,我只管跟着阿萌爬,我俩搭档每次都是她指路,我跟随。
山上路过几个村民的坟墓,换了以前,肯定觉得害怕。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一点不怕,还会看看上面的名字,陆根娣,沈大宝……有的墓碑非常小一个,看起来疏于管理,已经被孝子贤孙们忘到太平洋。
山路越走越不对,经常出现游客止步的牌子。每次看到这种牌子,我掉头就走,阿萌不解地问我:你这么听话的吗?
途中某次,我俩对着铁丝网研究,到底能不能爬过去。阿萌说:这下面的洞肯定可以爬。我说:写着游客止步,换个地方吧。旁边来了个大哥,嘿嘿一笑说:你要都听它的,哪儿都玩不了。
后来还是找了条正常路爬上去,可能骨子里我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中年妇女吧,北京朋友刚刚笑话过我,她们说:看你这么大的个,又是个写书的,还以为你多有本事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十五年前那个网名,看上去很猛,实际上是个老实巴交的松江人。
一路爬到山顶岩石,发现苏州的山真的很有意思,一边像古代,一片草地连着群山,另一边,是现代化的城市,连着浩大的太湖。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在网上看太湖边的中式别墅,觉得年纪大了搞个亭台楼阁听风赏雨,是不是很雅?
直到回家后,秋天的毒蚊子像两记闷头大耳光,把这个梦彻底打死了。
下山后,穿过那片草地,要爬另一座山。被暖烘烘的日头照着,口干舌燥,我跟阿萌说:知道这时候最想干嘛吗?如果有甘蔗吃就好了,桔子也行。
她说,我有桔子。像变魔术一样,拿出来两个大桔子,这样一边吃着甘甜的桔子,一边在草地里穿行,仿佛回到小时候,秋风传来青草暖烘烘的气味。
直到阿萌回头尖叫了一下,她说,有蛇!我啊啊啊跳起来,哪里哪里,蛇在哪里?
她说,刚从你脚边游走了。
我们又走了一条完全没有标识的路,在各种树杈里乱钻,我时不时发出啊的一声,有时是手抓到长刺的树,有时是树枝划破小腿。可是天气真的太好了,我开始想吃点咸的,最好是一碗馄饨,皮厚一点,荠菜馅的,再放点虾,放点猪肉。嗯,就像电影《菜肉馄饨》里,老汪给美琴烧的那碗馄饨。
他们在电影里没吃到,我觉得很可惜,这么好的一碗馄饨,没人吃,也可能是编剧的良苦用心,吊观众胃口,让你非要亲自去吃一碗。
从山上下来,大概三点来钟,在山下一个素菜馆,我点了一碗素馄饨。端上来后脑袋里忽然像被拉了一记灯泡一样,哇,就是想吃的那碗馄饨,没有肉也可以。
![]()
阿萌点的是素蟹黄豆腐,配一碗米饭。我品尝了两勺,连同蟹黄这个选项,一并勾掉,不虚此行矣。
回去路上,我在车里找到一颗大白兔奶糖,慢慢嚼着,感受糯米糖纸在舌头尖融化,奶味充实地溢满口腔,心满意足在高速上猛踩油门。这是多么美好的秋天,仿佛处处都有收获,可以画上一个非常圆满的句号。
第二天回新加坡,今天穿着背心短裤,再次回忆起秋天那种冷丝丝的滋味,那种肠胃仿佛一直不满足,想要多吃点滋补食物的感觉,不知道正在经历秋天的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美好的体会。
下次回去,只有一年后的秋天了。
![]()
我的新书《生女有所归》已上线
成为母亲,曾经是一个必选项,现在成为一个选择题。本书采取双女主模式,两个性格迥异、关系亲密的年轻知识女性,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生活,面对生孩子这件事上,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毛利,作家,电视剧《小夫妻》原著作者,2023年微博年度突破作家,代表作《生女有所归》(点击作品名即可阅读)点击购买我的⬇️
新浪微博 |@毛利小红书|和毛利午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