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即将发起对锦州的总攻。这时,塔山村方向传来密集炮声,火光绵延十几里。国军调动海、陆、空三路兵力,强攻一条原本没人看好的平地防线。
东野第4纵拼死死守,但阵地多处被突破。就在此刻,国军突然作出一个奇怪的决定,自此,塔山再未被攻破。
![]()
不是山,却成了决战口子
塔山村,地名虽带个“山”字,地势却极为平坦。位于锦西与锦州之间,不通山道,没有依托,四面无险。这样的地方原本不适合打阵地防御战,但到了1948年10月,它却成了整个东北战局最关键的咽喉。
![]()
东野主攻锦州,全线越过沈阳、长春,推进至西南方向,后方补给线极长。一旦锦州不克,援军从东南杀来,主力部队反被围死在城下,结局不堪设想。所以,必须堵住敌人东进的通道,而这通道的咽喉,就是塔山。
罗列地图,不难看出:锦西通往锦州,唯有海边公路一线通行,塔山正好卡在中间,进可援锦,退可断敌。即便四野曾考虑利用白台山设防,毕竟那是制高点,地势有利。但很快就否决了。白台山守得住山头,守不住通道。若敌人主力选择侧翼绕攻,塔山村这段平地就将完全暴露,后果比正面进攻更为致命。
![]()
四纵接到命令,立即向塔山开进。11纵、独立师、炮兵团随后跟进。地上没树,地下没沟,全凭人手开掘阵地,靠沙包、木料、土堆,一寸一寸垒出防线。守卫区一字排开,自东向西贯穿两公里,形成层层布防。没有天险,全靠血肉。
锦州被围第三天,敌情紧急。蒋介石亲自签发急电,命东进兵团不惜代价驰援。54军、62军、95师三路集结,重炮随行,舰炮支援,空军掩护,海陆空立体攻坚,目标直指塔山一线。
10月10日凌晨3点,炮声突然响起。阵地前方,一片光亮。敌人的海军炮首先开火,接着是山炮、榴弹炮、迫击炮轮番打击。阵地最前方,刚刚修筑完成不到一天的掩体,在一小时内几乎全部炸毁。
![]()
第一轮冲击,几千枚炮弹直接把塔山前沿地带掀开了口子。火光之中,敌军步兵开始推进。每次推进不是一两个班,而是整连、整营地推。全线出击,从左到右五个突击点,同时发动冲锋。
四纵部队迅速反击,抢修工事、组织火力、调整掩体。伤亡数字开始攀升,前沿阵地多次被突破,战斗退到村庄边缘。尤其是34团1营1连的位置,敌人两营强攻,火力压制,血战至最后,只剩下7人仍在坚持。
塔山第一次摇晃了。
这不是试探,也不是佯攻。敌人是真的在拼命。从10日清晨到傍晚,共九次大规模冲锋,炮火间断最少不超过半小时。海军舰炮每天按固定时间对阵地倾泻炮弹,空军则轮番扫射,连指挥所都几次被逼后撤。
![]()
四纵扛下了全部压力。伤亡不断增加,但阵地始终未被撕裂。每一个哨位都在死顶,每一处掩体都在火光中重建。一个阵地打烂了再填,填上再炸,再炸再顶。每条交通沟,每道壕沟都被血和土堆填过三次以上。
到了10日晚,4纵已经临近极限。工事几乎全毁,前沿班排死伤过半,后方部队调不上前线,防区被撕开三处。锦州方向传来消息,攻城尚未完成,必须再守两天。
没有人知道还能不能守下去。
![]()
打穿在望,敌人却突然停手
10月11日下午,国军东进兵团司令侯镜如抵达前线指挥部。随行的是多位高级将领,还有蒋介石派来的特别代表——督战官罗奇。
![]()
会议持续到晚上。54军军长阙汉骞发言时间最长,他清楚这两天塔山打得怎么样:正面进攻吃尽苦头,炮火虽然猛烈,但敌人阵地恢复极快。即便推进,也只能靠高烈度强冲,代价太大,进度又慢。如果不改变策略,再打三天也未必能打穿。
他的建议是:放弃正面强攻,从塔山西侧绕过,主攻白台山以西区域。地形宽阔,敌人设防稀薄,利于展开部队。一旦突破,就可以从塔山背后直插锦州外线,达成援锦目的。
这是一次谨慎而务实的选择。兵力不如敌人集中,火力虽强但进展不顺,正面强攻已陷消耗泥潭。绕路突袭或许能创造机会。
![]()
但罗奇否决了。理由只有一个:塔山不能绕,必须攻。蒋介石下过命令,要正面突破。罗奇自恃拥有“赵子龙师”——独立95师,轻敌之意溢于言表。他坚持认为:再打一天,塔山可破。
侯镜如一开始有所犹豫,但罗奇搬出“最高命令”,话题就被封死了。在座众人没人再敢多言。方案就此定下:继续正面攻塔山,主攻部队换为95师。
![]()
这还没完。罗奇又提出一个要求:休战一天,让95师“观察地形”,熟悉作战环境。就在塔山防线岌岌可危的关键时刻,国军主动停火一天。
炮火静止。空军停飞。整条战线没有一枪一弹。四纵指战员本来准备迎来又一轮死战,没想到迎来一整天的沉寂。
不信,不敢松懈,但还是抓紧了时间。每个战士都被叫起来修工事、挖掩体、清理壕沟、加固火力点。谁也不知道这安静能持续多久,但都知道下一波进攻不会轻。
![]()
休战这一天,变成了四纵“抢命”时间。阵地变厚,火力调整,交通沟拉长,弹药补齐,班组合并,所有漏洞被填补。每一处口子都被补死,每一发子弹都被算进防区密度里。
阵地安静,雷声滚动在远处海面。塔山守军知道,敌人还在,就在几十公里外。但这一夜没人睡觉,没人懈怠。所有人都在等,等着敌人下一次的全力一击。
![]()
刚修好阵地,敌人就夜袭爬上来了
10月13日清晨,炮声再次响起。和10日那轮不一样,这次是持续性覆盖,前沿阵地像地毯一样被掀起一层又一层。95师投入进攻,白天共发动七次冲锋。
罗奇亲自到前线观察,站在高地上用望远镜观察阵地变化。炮火打了整整一个小时,地面冒起滚滚浓烟,阵地一度陷入失联状态。
![]()
四纵后方已经做好准备,一旦防线被突破,二线部队随时补位。但没想到的是,前沿阵地顶住了。炮火之后的第一次冲锋,国军推进不到30米就被压制,第二次冲锋则直接被机枪拦腰打断。
13日白天,4纵、11纵伤亡1048人。战斗最激烈的几处,阵地几次易手。有一个连被迫退到村后小坡,但很快又组织反攻抢了回来。全线稳定住了,但仅仅是勉强稳定。
罗奇急了。当晚召开紧急会议,提出夜间突袭。他的逻辑是,白天打了一天,敌人肯定疲惫,夜里突袭有可能突破。
夜里2点,95师两个营趴在地上向前摸。没有打灯,没有喊口号,全程匍匐。接近塔山北侧一个阵地时,正好被机枪班一名战士撞见。
![]()
这人原本是去拿弹药,出来时刚好看见交通沟里有影子。他没犹豫,扔出手榴弹,再大喊一声“有敌人”。
机枪班立刻开火。十几秒后,全连反应过来,火力从三个方向交叉扫射。敌人计划被打乱,撤也不是,进也不是,只能强行冲锋。结果夜袭未果,损失惨重。
14日白天,国军再度强攻,但节奏明显乱了。敌人一次一次撞上火力网,被打下来,再撞再打。而锦州那边的枪炮声,开始逐渐变少。罗奇意识到,时间不多了。
到了14日黄昏,指挥部终于下令停止攻击。塔山守住了。
![]()
最后一击失败,塔山没塌
15日凌晨,天开始下雪。前线冷得像刀割一样。炮声又起,95师又动。罗奇不死心,还想最后一搏。
这一次,敌人将炮火向纵深打,妄图破坏二线工事,但已经没用了。前沿阵地已经稳住,纵深布防也完成,敌人冲上来只会越打越急。
一整天战斗打了七个小时,没有突破。到了傍晚,敌人开始撤回,炮火稀疏,塔山阵地首次在天黑前安静下来。
![]()
第二天,塔山村前的炮坑里,满是残破装备。散落的头盔、被烧焦的枪管,还有地上没炸开的炮弹。守军逐一清理,每一个步哨点都检查三次。
从10月10日凌晨到15日傍晚,塔山正面共遭遇17次大规模进攻。最凶险时,敌人突破到村边,最猛烈时,炮火覆盖300米。但阵地始终没丢。
![]()
敌人也不是不想突破,只是自己错过了机会。在最该出手的时候,停了一天。在敌人最脆弱的时候,选了最难打的正面硬攻。这一来一回,塔山战役的天平被彻底倾斜。
锦州方向,枪声已停。战报传来,东野已攻下城内。塔山阻击战,正式结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