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70千米/秒的速度、相当于727克TNT的撞击能量,这是太空中毫米级碎片就能具备的致命威力。
当11月5日神舟二十号疑似遭遇空间碎片撞击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的心瞬间被揪紧。
如今,载人航天官网的官宣终于传来,神舟二十号返回计划正在推进!
但疑问并未完全消散,经历过碎片冲击的飞船,返回流程会有哪些特殊调整?
更让人期待的是,那套累计出舱20次、超期服役的国宝级航天服,真能突破重重限制,跟随神舟二十号平安回家吗?
![]()
神舟二十号“太空闯关”
太空中的空间碎片,被称为“行走的炸弹”,它们可能是退役卫星的残骸,可能是火箭发射后的废弃物,甚至是微流星体。
碎片的速度最低也有7.9千米/秒,一旦撞击航天器,后果不堪设想。
2022年俄罗斯联盟MS-22飞船因碎片撞击导致冷却剂泄露,最终无法载人返回。
2009年“铱星33”与报废卫星相撞,产生数万个太空垃圾,这些前车之鉴,让神舟二十号的撞击事件更显惊心动魄。
![]()
但中国航天早已为航天器筑起“防护盾”,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等关键部位采用多层缓冲防护结构。
外层薄金属板让碎片撞击后破碎分散,中间蜂窝结构和纤维材料消耗动能,最后内层舱体壁牢牢守住安全防线。
神舟二十号飞船虽未公开具体防护细节,但从官方后续评估结果来看,这套防护体系成功抵御了此次碎片冲击。
![]()
自撞击事件发布后,工程团队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启动应急预案,开展了千万次仿真分析、全系统测试和联调联试。
对飞船轨道动力学、热防护系统、返回舱结构等关键环节逐一排查,最终确认飞船具备返回条件。
目前,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和王杰在轨工作生活正常,与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共同开展科学实验。
![]()
官方消息显示,着陆场已同步开展综合演练,从空中直升机巡逻到地面车队机动,从航天员生命体征监测到紧急医疗转运,每一个环节都按实战标准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表述从最初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变为“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引发外界对返回载体的猜测。
若经最终评估,原飞船存在潜在风险,不排除发射神舟二十二号应急救援飞船接乘组返回的可能。
![]()
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案,返回前夕官方都会发布航行通告,公布禁航区信息,届时公众将知晓准确返回时间。
在神舟二十号准备返回的同时,另一桩让航天迷牵挂的事也有了新动向。
那套编号为B、饰有蓝带的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正被评估带回地球。
这套造价3000万的“人形飞船”,早已不是普通的航天装备,而是中国航天技术的“活化石”。
![]()
“国宝”航天服
2021年7月,它首次随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汤洪波完成出舱任务,彼时设计寿命为“在轨贮存3年,出舱使用不小于15次”。
没想到,经过地面团队的精准监测和维护,它不断突破极限。
2024年初接近设计寿命后,科研团队通过在轨数据回溯、材料级验证试验,确认其状态稳定,成功实现延寿。
![]()
到2025年8月神舟二十号乘组第三次出舱任务时,它已累计保障20次出舱作业,成为我国首套超期服役且实现“4年20次”使用纪录的舱外航天服。
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源于其硬核的技术实力。
舱外航天服是迷你航天器的缩影,生命保障系统回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转化为氧气和饮用水。
防辐射、防高低温材料能抵御太空100℃温差和宇宙辐射。
![]()
关节设计灵活,手套兼顾气密性与触控性,让航天员能完成安装、维修等精细作业。
在我国自主研发成功前,全球仅美俄掌握这项技术,而第二代“飞天”航天服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彻底打破国外垄断,跻身航天服研制强国行列。
如今,这套航天服已正式退役,但其身上积累的4年太空环境数据、20次出舱的损耗痕迹,对未来研发寿命更长、更轻便、更适配深空探测的航天服,有着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将这样一件国宝带回地球,难度远超想象。
![]()
航天服“回家”挑战
这套航天服重约120千克,虽与美俄同类产品水准相当,但体积庞大且无法完全折叠。
仅臀部、膝盖、关节等部位可部分调节,还带有复杂的生命保障背包。
而神舟二十号返回舱可用空间仅6立方米,需容纳3名航天员和300公斤货物,每一寸空间、每一公斤重量都经过精确计算。
更关键的是,现有运输工具存在明显局限。
![]()
神舟飞船返回舱的设计核心是载人,若强行装入航天服,不仅会挤占航天员活动空间,还会改变返回舱重心,影响气动外形和着陆安全。
天舟货运飞船虽能载货上行,但完成补给后会装载废弃物坠入大气层烧毁,不具备下行返回能力。
这也意味着,航天服“回家”必须依赖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目前最可行的方案有两个,主力候选是“昊龙”可重复使用货运飞船。
![]()
这款飞行器长度约10米、宽度8米,载荷能力达两吨级别,专门设计了上下行双向运输功能,120公斤的航天服对它而言毫无压力,且重复使用特性能降低运输成本。
不过,受8月朱雀二号发射失利的影响,“昊龙”的研发进度可能略有延迟,但整体推进方向未变。
后备方案则是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它的运载能力远超神舟,可搭载7名航天员,下行载货冗余充足,完全能在执行载人任务时“顺道”带回航天服。
![]()
除了运输载体,还需解决一系列技术细节,比如如何在返回舱内固定航天服,避免颠簸造成损坏。
如何平衡航天服与其他实验样品、急需物资的货运额度,如何重新计算返回轨道和姿态,适应重心变化。
目前,工程团队已启动相关评估,一旦方案确定,这套功勋航天服将避开被烧毁的命运,成为航天博物馆的珍贵藏品,让公众近距离感受中国航天的发展脉络。
![]()
结语
当神舟二十号返回舱最终划过天际,当3位航天员平安踏上故土,当那套历经20次出舱的航天服得以妥善珍藏。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任务的成功,更是一个民族探索星辰大海的坚定步伐。
未来,无论是载人登月还是深空探测,这份经过实战检验的可靠性,都将成为最坚实的底气,支撑着我们向着更遥远的宇宙不断迈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