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洗脸巾、护肤品等日用品,也可以刷医保购买?媒体近日曝光医保卡变购物卡现象回潮,引发极大关注。
早些年,一些地方的医保定点药店就曾明目张胆卖生活用品。在相关部门大力整治下,乱象得到了遏制。目前来看,此类违规行为并未禁绝,而且变得更加隐蔽。比如,部分企业将牙刷、面膜等非医疗作用的产品申请为医疗器械,规避生活用品类不能刷医保卡的问题。所谓“牙科用毛刷”,其实就是普通牙刷,“牙科洁治器”,不过就是牙线。
尤其令人恼火的是,将普通日用品包装成医疗器械,再以“医用级更干净、更安全”为噱头进行宣传,一些企业反倒能抢占更多市场,获得更多利润。一些药店为了销售额自然也乐见其成,甚至公然散播“医保卡薅羊毛攻略”,部分消费者或想贪小便宜,或稀里糊涂被忽悠,一条“医保购物链”就这样形成了。
乱象背后,认知误区不容忽视,不少人认为“医保卡里都是自己的钱,不用白不用”。殊不知,医保基金是全民的看病钱、救命钱,事关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是医保基金的一部分,具有专款专用性质,不是想怎么刷就怎么刷的。相关法律和文件也明确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只能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相关费用。
因此,拿医保卡购物,已经涉嫌违规违法,相关漏洞必须堵上。一来,“医疗器械”的标签,不能想挂就挂。据报道,只是通过某连锁药店这一单一渠道,一护肤品的年销售额就将近千万。明明是普通日用品,却以医疗器械的身份招摇过市,刷走大量医保基金,这无疑是双重欺骗。二来,医保定点资格不是“免检牌照”,而是诚信经营的“责任状”。药店大搞副业,并鼓励消费者“薅羊毛”,到底属于什么性质?如果涉嫌诈取医保基金,那该处罚处罚,该摘牌摘牌。医师和药师既是医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医药服务消费的主导者,当引以为戒、行有所止。
有人提出,一些年轻体健很少用药的参保人医保卡内的余额“花不出去”,拿来购物也是“无奈”。对于这一问题,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灵活举措。比如,参保者可以将账户余额与家庭成员共享,弥补家庭支出的不足,不仅让医保基金做到专款专用,又能最大程度惠民利民。
医保是长期投资、家庭投资,不在一时怎么花,而在于风险来临时,有一份可靠的保障。让监管牙齿更锋利,让制度防范更高效,让社会认知更理性,不断推进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大家都将是受益者。(晁星)
来源:北京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