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12日,“恍然之视——胡里奥·阿纳亚个展”在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启幕。作为“2025西班牙艺术季”收官之作,本次展览汇集艺术家胡里奥·阿纳亚的60余件代表性作品,集中呈现了他如何以独特的艺术手法,重新审视与诠释艺术史中的经典图像。
废弃材料重构经典
展览现场,纸板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主要材料,“扭曲”“破碎”则成为展品的关键词。在重构毕加索《哭泣的女人》时,胡里奥·阿纳亚以脆弱纸板为载体,用破碎平面与碎片化处理强化情绪,让原作中人类苦难的隐喻,转化为对经典象征价值的深度反思。再现梵高《献给高更的自画像》时,他通过繁花浮雕画框与光影游戏,引导观众关注纸板的“贫瘠脆弱”,巧妙呼应梵高与绘画行为的复杂关联。正如意大利著名艺术评论家罗西・玛利亚・切兰特所言,“阿纳亚使用废弃材料,既是对消费逻辑的颠覆,也反映出他与物质之间更真实的关系。而在这份‘脆弱’背后,是他对艺术价值、作者身份、作品持久性的深刻叩问,以及技术层面的极致严谨。”
![]()
![]()
![]()
展览现场。阮佳雯 摄
展览中,伦勃朗、莫迪利亚尼、莫奈、维米尔、胡安·米罗、梵高、高更、毕加索、沃霍尔等大师的作品都在阿纳亚的笔下经历了一场“挪用”的过程。这种对经典艺术形象的大胆重构,实际上是在引导观众换个角度欣赏那些熟悉的画面。“艺术作品就像一件指向观众、试图让他们感到困惑的东西。”阿纳亚曾说。这种“困惑”恰恰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作品中既有诗意的表达,也有深刻的哲学思考。他希望打破人们对艺术的固有印象,让观众在困惑中走出“舒适区”,重新思考艺术的本质。
![]()
![]()
![]()
展览现场。阮佳雯 摄
艺术为桥,促进文化交流
本次展览是上海久事美术馆与西班牙毕加索故居艺术基金会合作的“青年艺术家扶持+驻留”项目成果的集中呈现。通过这一创新实践,美术馆打破了“仅展示成品”的局限,驻留项目的“深度交流”特质,促进了国内外艺术理念的碰撞融合,为阿纳亚的创作注入跨文化视角。展览既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阿纳亚处理废旧纸板、重构艺术史经典的巧思,也为美术馆积累了“驻留+展览”融合模式的经验,为后续国际艺术合作奠定基础。
![]()
![]()
展览现场。阮佳雯 摄
此次展览是“2025西班牙艺术季”收官之作,整个艺术季期间,上海久事美术馆以多元展览形态为观众打开了解西班牙艺术的窗口,先后呈现多场不同风格的西班牙主题艺术展:乔治・兰多个展以独特的艺术视角,谱写着对美的颂歌;高迪双展全面系统地呈现高迪个人创作的演变历程及其在建筑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突破;普拉多博物馆藏品VR展以科技赋能经典鉴赏,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普拉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衔尾蛇之歌”展则以女性视角填补艺术史中女性创作者与收藏者的记录空白。每一场展览均紧扣“中西艺术互鉴”核心,既彰显西班牙艺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践行了美术馆“高水准、国际化、有深度”的办展理念。
![]()
《衔尾蛇项链》李维伊作品。阮佳雯摄
此次展览由上海久事美术馆与西班牙毕加索故居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并得到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上海西班牙文化中心-塞万提斯学院的支持。展览将于2025年11月13日对公众开放,持续展出至2026年2月22日。
原标题:《废纸板重构毕加索名画?西班牙艺术季收官,胡里奥·阿纳亚个展亮相》
栏目主编:张熠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阮佳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