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个时代,太多人得了“社交软骨病”
你发现没有,现在的人,越来越不会吵架了。
这里的“不会”,不是指缺乏泼妇骂街的词汇量——在网络上,我们的词汇量丰富得能出版一本《现当代诅咒大全》。这里的“不会”,是我们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社交软骨病”。
病征如下:在领导面前,膝盖自动软化;在同事圈里,永远扮演点赞机器人;在朋友关系中,习惯性把真实想法腌起来,发霉了也不敢拿出来晒。
我们活得像个精心调教的AI,输入的是“和气生财”,输出的是“您说得对”。我们被一种诡异的“办公室哲学”和“朋友圈文明”所绑架:冲突是万恶之源,和谐是最高美德。于是,会议室里全票通过愚蠢的方案,酒桌上灌满言不由衷的敬酒,连家族群里都飘扬着虚假的团圆表情包。
这像极了《毛选》里批评的“自由主义”第一种:“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做原则上的争论……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
我们以为的“高情商”,在毛教员看来,不过是“明哲保身”的腐朽灰尘。一个单位,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家庭,若失去了健康冲突的能力,便如同一个身体失去了痛觉神经,离溃烂也就不远了。
二、毛教员的斗争哲学:冲突不是掀桌子,是刮骨疗毒
很多人对《毛选》的理解,还停留在课本里的几行摘要。他们不明白,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精髓之一,就是 “斗争”。
别一听“斗争”就想到批斗大会。这里的斗争,是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处理。毛在《矛盾论》里讲得明白:“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翻译成大白话:只要有人,就有矛盾。有矛盾,就必然有冲突。你想绕过去?门儿都没有。那矛盾就像你青春期的痘痘,你越挤,它越爆;你不管它,它就在你最在意的人面前,给你来一场“红旗漫卷西风”。
与人相处,“敢于冲突”不是让你当个一点就着的火药桶,那是脑残。它的真谛是:当原则问题、核心利益和基本事实被侵犯时,你得有拍案而起的勇气和精准打击的智慧。
这就像当年的“延安整风”,不是搞一团和气,而是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手术刀,对准思想上的毒瘤,精准下刀。虽然疼,但治病的目的是为了队伍能走得更远。
你在公司,对那个总把你当替罪羊的同事,敢不敢在项目复盘会上,用数据和事实把他的小九九晒在阳光下?你在家里,对那个永远否定你的亲戚,能不能在年夜饭的饭桌上,有理有据地捍卫一次自己的职业选择?
这叫“弄清思想,团结同志”。没有前面“弄清思想”的斗争,后面“团结同志”就是一句空话,是虚伪的塑料情谊。
三、和解不是和稀泥,是统一战线的高级艺术
但只会冲突,那是莽夫,是“左倾”冒险主义。结果往往是敌人没打倒,自己先成了烈士,还是没人同情的那种。
毛教员的伟大,在于他不仅是斗争大师,更是和解的顶尖战略家。你看他如何处理西安事变。老蒋手上沾了多少共产党人的血?按常理,杀之后快。但毛和党中央做出的决策是:逼蒋抗日,和平解决。
为什么?因为当时的主要矛盾变了,从阶级矛盾上升为民族矛盾。日本鬼子才是中华民族的心头大患。这时候还盯着老蒋往死里打,就是战略上的短视。
这就是“擅于和解”的教科书级案例:和解,不是认怂,不是放弃原则,而是为了更大的战略目标,暂时搁置次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放到今天的人际关系里,同样如此。
你和同事因为方案设计吵得面红耳赤,但一旦方案确定,需要共同执行时,你能不能立刻切换状态,主动找他碰头,说一句“刚才对事不对人,接下来咱们怎么把它干得最漂亮?”——这是为了项目成功这个大局。
你和家人因为观念不同激烈辩论,但事后一起吃水果时,你能不能给他削个苹果,主动聊点别的?——这是为了家庭和睦这个大局。
这种和解,需要的是胸襟和格局。它要求你像一位高明的棋手,不在乎一子一地的得失,而着眼于整盘棋的胜利。它背后是《毛选》里另一大法宝:统一战线。“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
真正的强者,不是那些浑身是刺、四处树敌的杠精,而是那些既有锋芒、又有容量,懂得在什么时候亮剑,又在什么时候收剑入鞘的人。
四、活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符号
我们这代人,被太多虚伪的处世哲学给坑了。
小时候,父母教我们“忍一时风平浪静”;上学后,老师喜欢“听话的好学生”;工作了,社会告诫我们“做人比做事重要”。我们被一步步驯化成追求“零冲突”的社交动物,精神上却日益萎靡。
是时候把毛教员请出神坛,读读他那些活生生、热辣辣的文字了。他的哲学,是教人“活得像个人”——有爱有恨,有斗争有团结,有棱角也有圆融。
敢于冲突,是塑造你的形状;擅于和解,是让你的形状能与世界更好地嵌合。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强大的组织,一段有生命力的人际关系,内部一定有健康的冲突机制。它像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不断的识别、攻击病毒和异常细胞,来维持肌体的总体健康。一团和气的尽头,必然是“癌变”。
所以,别怕吵架。但要学会聪明地吵架,为有价值的事吵架,吵出水平,吵出共识,吵出新的团结。
最后,让我们重温《毛选》里一句不那么出名却力重千钧的话:“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既然爱恨情仇、矛盾冲突皆是人生的“缘故”,那我们能做的,就是直面它,驾驭它。在必要的冲突中,捍卫自我的边界与尊严;在智慧的和解中,拓展事业的版图与生命的格局。
这,或许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安身立命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