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CNN的编辑们周末加班有点忙,他们盯着卫星照片数中国导弹工厂的新厂房,数得眼睛都快冒星星了。
最新分析显示,中国136个导弹相关设施中超过一半在扩建,2020年到2025年底新增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280个足球场连起来那么大,洲际导弹弹体在厂区场坪堆得跟露天停车场似的。美国专家们一边擦冷汗一边嘴硬:"中国每年只产100枚核弹头啦"。
![]()
先说说这帮美国编辑怎么忙活的。他们用卫星照片比对五年间的变化,发现甘肃、内蒙古、湖北这些老牌基地规模翻倍,新建的高原基地直接按城市级别规划。最让西方分析师大跌眼镜的是生产模式转变。
过去是"作坊式"分批生产,现在变成流水线作业。CNN报道特意提到"场坪堆满弹体",说明产能已经超过室内仓储容量,这种露天堆放固然有安全风险,但也侧面印证了生产节奏有多快。
技术层面更值得细品。中国新一代洲际导弹普遍采用固体燃料,这玩意儿比液体燃料难造但维护简单,可以常年战备值班。
现在中国新建的生产线清一色智能化制造,机器人缠绕碳纤维壳体,3D打印发动机喷管,连弹头再入舱都用五轴机床一次成型。反观美国,波音和洛马为"哨兵"导弹争了五年预算,去年才敲定第一笔研发经费,等投产怕是得2030年。
产能对比更扎心。中国扩建的200万平米厂房。还不算配套的发动机厂、导引头车间。
![]()
美国现在全靠犹他州一家老厂修修补补民兵-III,生产线设备还是克林顿时代采购的,想造新导弹得先把博物馆里的车床搬出来。更惨的是人才断层,美国航天工程师平均年龄48岁,中国航天两大集团却充实着年轻的博士。
美国战略司令部最近报告其实露了底:中国核弹头数量五年翻番,年产能力早就突破三位数。但他们非要咬定"100枚"这个数字,是因为按这个速率推算,到2035年中国核力量也追不上美国。这种算法妙啊。先预设结论再倒推数据。实际卫星影像显示,仅新建的铀浓缩工厂,离心机数量就不止这个数。
最幽默的是美国舆论场的分裂。红脖子们还在喊"美国核武库天下第一",五角大楼却偷偷把"最小威慑"战略改成"有限核升级",明摆着心虚了。国会老爷们一边砍核预算,一边要求部署新导弹,典型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中国倒是淡定,扩产能的同时还搞"军民融合"。
![]()
说到底,现代核竞争比的是工业底蕴。中国拥有全球唯一全门类工业体系,稀土分离、特种钢材、碳纤维产能全是世界第一。
美国想重建产业链?俄亥俄州导弹工厂的螺丝钉都得从东莞进口。更别说人才梯队。中国航天两大集团光院士就有几十人,美国波音防务部去年退休了7个首席工程师,新人简历都收不到几张。
等哪天美国真造出"哨兵"导弹,怕是中国第六代洲际导弹都开始战备值班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