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睿捷 通讯员:马遥遥)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宣传栏上,一棵特殊的“希望树”正悄然生长。树上“挂”满了五彩的贴纸,贴纸上写满了患者对手术成功的祝福、对康复的期盼,以及家属的殷殷鼓励。“护士长,明天我就要做房颤手术了,请和我一起把我的心愿贴在希望树’上吧。”前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心血管内科病房的患者林阿姨(化姓)邀请黄贤娜护士长和管床护士张夏纯一起将自己的健康心愿贴在病区宣传栏上一个大树造型的泡沫板上。
![]()
56岁的林阿姨家住青山区,一年前开始常会莫名感到心慌,
由于没有什么其他问题,就没有管它。一周前,林阿姨又突然出了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只不过这次持续的时间变长了,频率也变多了。林阿姨在活动了一下后感到心脏在一阵阵地乱跳,而且这种不适感休息后不但无法缓解还也越来越严重,她意识到不对劲,这才赶紧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就诊。
经相关检查,医生诊断林阿姨患上了房颤。她平时心率正常的时候是70次/分左右,最快的时候可以飙升到160次/分。随后,林阿姨被收入该院区心血管内科房颤专病中心住院治疗。房颤专病中心的专家为她制定了心脏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方案。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的心血管内科病房有一颗“希望树”,患者或家属在术前都会将自己对手术的心愿和健康的美好向往写在一个心型的叶子贴纸上,然后贴在“希望树”上。前日上午,林阿姨在贴纸上写下“谢谢医生护士的付出,希望手术顺利,健康是福!”并邀请黄贤娜护士长和管床护士张夏纯一起贴在“希望树”上。
“希望树”这一温馨举措源于心血管内科护士张夏纯对患者术前运用叙事方式与患者聊天时对其心理需求的细致观察,如今已成为缓解患者焦虑、凝聚医患信任的重要载体,据了解,“希望树”的诞生源于一位老年患者的真实经历。
![]()
此前,一位76岁的冠心病患者因血管狭窄严重需接受支架植入手术。尽管医生多次耐心沟通手术方案,老人仍内心忐忑。张夏纯在家属交流中发现,老人并非对医疗技术存疑,而是因年纪大羞于表达对创伤性治疗的心理恐惧。为帮助老人疏导情绪,张夏纯创新制作了“希望树”,鼓励老人将心愿写在树叶形贴纸上并亲手张贴。这一简单的情绪转移操作,让老人逐渐放下心理负担,最终顺利配合完成手术。
“许多患者面对手术时,焦虑往往源于对未知的恐惧,而非医疗本身。‘希望树’为他们将‘恐惧’和‘担忧’外化出来,让患者能从第三视角看到自己面临的问题并且更有力量的去面对,护士的这一举措结合叙事护理的心理疏导帮患者找到有力量的生命故事,真正的双心治疗”黄贤娜护士长表示。
如今,这一做法已在病区常态化推行。术前患者和家属经过“希望树”时,常会驻足写下“手术顺利”“早日康复”等祝福,而树上日益繁茂的“树叶”,也成了新入院患者的“定心丸”——既传递了病友间的鼓励,也凝聚着医患共抗病情的信念。一纸心愿,满树温情。这棵“希望树”不仅承载着患者对健康的热切向往,更成为医患互信、情感共鸣的象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