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清朝初期的户籍档案,你会被一组数字震惊到——顺治年间,整个国家登记在册的人口只有区区一千四百万。
这可不是统计出了差错。明朝末年那场席卷全国的大动荡,把中原大地折腾得不成样子,瘟疫、饥荒、战火轮番上阵,大片大片的村庄变成空城,田地长满野草没人管。
就算把那些躲藏在深山老林、四处逃难的流民都算进去,全国人口最多也就七千万出头,连明朝最繁荣那会儿的一半都够不着。
![]()
这么个底子,到了一八四零年打鸦片战争那会儿,人口数字蹿到了四个亿!翻了快六倍!
在古代简直是个奇迹。汉唐宋明,这些咱们耳熟能详的朝代,人口最多的时候也就在一个亿上下晃悠,凭啥清朝能搞出这么大动静?
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一批“外来户”悄悄进入中国来了、玉米、番薯、土豆,这仨都是从美洲漂洋过海来的。别小看它们,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作物,彻底改变了大清百姓的饭碗。
![]()
传统的水稻、小麦挑地方,得有好土、有水浇,产量还上不去。可这些洋玩意儿不一样,玉米能在山坡地上长,番薯在沙土地、盐碱地都能活,土豆更是哪儿都能种。关键是产量高得吓人。番薯一亩地能收几千斤,顶得上种小麦的二十倍!
朝廷也不傻,康熙、乾隆这些皇帝亲自发话,让地方官员带着老百姓种这些高产作物。四川那边的移民把玉米种满了山头,甘肃的山民靠着土豆度过了好几次荒年,江西、湖南的农户把番薯当成救命粮.
![]()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清朝刚建立时,全国耕地才五点五亿亩左右,到了乾隆末年已经涨到十点五亿亩。新增的五个亿亩耕地,加上这些高产作物的威力,每年多产出来的粮食数以千万石计,能多养活好几千万张嘴。
有了粮食打底,老百姓才敢多生孩子。以前孩子生下来养不活,现在有了这些神仙作物,多生几个也不怕饿着,自然就敢放开了生。
![]()
清朝初期沿用明朝的老规矩按人头收税。家里每多一个男丁,就得多交一份“丁银”。这对穷人家来说简直是灾难,生个儿子本来是喜事,可转头就得多掏钱交税,日子本来就紧巴巴的,哪儿还敢多生?
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山西、陕西好多地方,老百姓畏丁如虎,有的甚至生了男孩不敢上报,就怕被官府盯上加税。
![]()
1712年,康熙皇帝干了件大事,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啥意思呢?就是以当年的人口数为准,往后不管新增多少人,都不再加税。当时全国登记在册的人口是两千四百六十二万,这个数字就成了封顶线。
这一招立竿见影。广东那边的百姓听说后,生育积极性马上就上来了,史料上说“百姓闻之,皆欣欣然以多子为福”。新增人口不用多交税,意味着多生一个娃就是多一个劳动力,而不是多一笔负担。
![]()
真正把这事儿做到位的是雍正皇帝。他搞了个摊丁入亩的改革,直接把人头税取消了,改成有地交税,无地免税。你有十亩地,就按十亩地交税,跟你家有几口人没关系。
这下老百姓彻底放心了。直隶那边有个获鹿县,改革后拥有十亩以下土地的穷苦农户,税负直接减了一大半。人们的心态从不敢多生变成了多生多劳、多劳多收,生育意愿被彻底激发出来。
从康熙六十一年到乾隆六年,短短二十年,全国人口从一点三亿涨到一点四三亿,这速度在古代简直不可思议。
![]()
前面说的粮食、税收都是“硬件”,但还有一个更关键的的“软件”就是社会稳定。
明朝末年那场大乱,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打得天昏地暗,清军入关后又是好几轮冲突,老百姓被折腾得够呛。直到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清朝才算真正站稳了脚跟。
网后的一百三十多年里,全国范围内基本没有大规模战乱。北边打败了噶尔丹,游牧民族不再南下劫掠,东北跟沙俄签了《尼布楚条约》边境线划得清清楚楚,西南搞改土归流,土司们的割据局面被彻底打破。
![]()
和平的话老百姓可以安安稳稳种地、踏踏实实过日子。
“湖广填四川”就是个典型例子。两湖和江西的百姓成群结队迁入四川,把战乱后荒废的土地重新开垦出来。华北的百姓往东北、西北迁移,华南的百姓往岭南、西南拓展,到处都是开荒热。
苏州那边的地方志记载,康熙中期以后,江南地区户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家家有房住有地种,。
只有在这种稳定的环境下,老百姓才敢放心生孩子、养孩子。以前担心战乱毁家、担心孩子养不大,现在这些顾虑都没了,生育意愿自然就上来了。
![]()
17九0年,乾隆皇帝看到户部递上来的人口统计报告,整个人都惊了、全国人口已经突破三个亿!
康熙初年全国人口才七千万,这一百三十年里翻了四倍多,这在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
城里的茶馆酒楼人挤人,乡下三代同堂五代同堂成了标配,千人村万人镇到处都是,人口密度远超以往任何朝代。
到了道光年间,人口增长势头依然不减。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前夕,全国人口正式突破四个亿大关,占当时全球人口的三成多,妥妥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
这个数字是汉唐盛世的四倍,是明末的六倍,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增长纪录。
人口暴涨也不全是好事。乾隆末年,人均耕地从康熙年间的五点五亩降到了二点六亩,部分地区开始出现粮食紧张、土地争夺的苗头。大臣们的奏折里频繁出现人满为患这个词,隐隐透出一丝担忧。
![]()
但不管怎么说,这四个亿人口确实撑起了清朝中后期的运转,也为近代中国留下了庞大的人口基础。
清朝人口从七千万涨到四个亿,靠的是三招:高产作物解决了吃饭问题,税制改革让百姓敢生,长期稳定让百姓能养。缺一不可,相互配合,才造就了这场持续三百年的人口奇迹。
这四个亿人口,既是清朝盛世的标志,也成了近代中国在列强夹缝中求生存的底气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