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今年以来,公安高新分局持续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牌化建设,从“警察叔叔信箱”的及时回应,到法治课堂的润物无声;从保护中心的专业疏导,到多部门的协同发力,不断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深、做实、做细。
建强阵地筑牢保护“主心骨”
该分局依托实体化运行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构建起“中心统筹、多点辐射”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针对青少年常见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成长困惑提供精准疏导。启动运行近两年来,已开展心理讲座18场,帮助数百名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走出困境。
![]()
同时,选派39名民警担任辖区学校法治副校长,以“开学第一课”“法治主题班会”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普法教育,仅2025年秋季学期就开展送教活动63次,覆盖师生超1.8万人。
针对特殊群体,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细节处。在辖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该分局交警大队不仅安装了减速提示牌、施划了醒目标线以消除出行隐患,还专门为82名听力言语残疾及孤独症儿童开设定制化交通安全课程,教会他们“知危险、会避险”,于细微处传递公安温度。
创新载体搭建沟通“连心桥”
“以前不敢说的事,现在写下来投进信箱就有人管。”公安高新分局在辖区71所中小学校园统一设置“警察叔叔信箱”,打造倾听孩子心声的“直通车”。专职民警定期开箱整理,联合校方研判处置,形成“专人负责、联动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机制。
![]()
针对校园欺凌类警情,该分局建立“四优先”机制——优先受理、优先出警、优先立案、优先侦办,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
在法治教育方面,该分局突破传统单向宣讲,广泛运用情景模拟、案例解析等互动形式,让法律知识更易理解、更入人心。例如,在高新一中的安全教育座谈会上,民警现场模拟电信诈骗场景,手把手指导学生识别骗局,让防骗知识真正“活”起来。
联动共治织密安全“防护网”
该分局深知未成年人保护需汇聚多方力量,故积极构建“警、校、家、社”协同共治体系。通过家长会、警民座谈会等方式密切家校联系,依托社区网格延伸关爱触角,联动公益组织拓展服务资源,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保护合力。
![]()
针对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联合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常态化开展“五查行动”,对流动摊贩、违规网吧、消防隐患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逐项销号管理,持续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
此外,为推动社会层面形成保护共识,该分局强化强制报告制度落实,通过行业培训、张贴宣传标识等方式,明确宾馆、网吧等场所的未成年人保护责任,引导经营者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共同筑牢社会防线。今年以来,通过多方联动,累计化解涉未成年人矛盾纠纷36起,对80余名未成年人进行了训诫或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辖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显著提升。(来源:榆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