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大厂裸辞摆摊,遇到前同事和她的投资人男友,被当面羞辱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江哥,如果你缺钱的话……我这儿有两千,你先拿着急用。"

林婉从爱马仕包里掏出一沓现金,眼神里满是怜悯和优越感。

她身边穿西装的投资人男友打量着我的地摊,嘴角带着不屑的笑。

"我不缺钱,我在做用户调研。"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憋屈。

"江哥,创业失败不丢人,回大厂吧,我可以帮你推荐。"

她拍拍我的肩膀,转身离开了夜市。

半小时后,我的手机被前同事的电话打爆——

她发了朋友圈:"偶遇曾经的mentor,人生真难预料。

创业有风险,且行且珍惜。突然觉得大厂虽然卷,但至少稳定。"

我盯着手机屏幕上那张模糊的照片,看着一百多条"摆摊太惨了"

"劝他回来吧"的评论,苦笑着摇头。

可谁能想到,三个月后,当她的"成功项目"因数据造假暴雷时,我却拿到了红杉的投资意向书……



01

江晨三十四岁那年,做了一个所有人都觉得疯狂的决定——从云州市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辞职,去夜市摆摊。

三年前,他还是公司最年轻的P8技术专家,带着团队攻克了核心算法难题,风光无限。

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林婉,当初技术基础薄弱,是他凌晨两点还在帮她改代码,帮她扛下线上事故。

那姑娘升职那天哭着说:"江哥,我这辈子都跟着你。"

六个月前,江晨提出"地摊经济数字化"项目,公司内部孵化后数据平平。

他坚持认为是团队闭门造车,不了解真实用户,但公司要快速出成绩。

董事会上他说:"我们天天喊用户第一,但你们谁真的去地摊待过?"

最终他带着项目离开,拿了一百二十万补偿金,公司保留三成股权分红权。

注册公司,组建五人团队,账上只剩八十万。

江晨决定亲自去龙湖夜市摆摊三个月——白天卖袜子、小商品,晚上回去优化产品。

妻子小雅虽然担心,但还是支持他:"那我多接几个项目,你安心做事。"

两个月过去,数据惨淡:日活三十七人,付费用户九个,月流水两百八十元。

技术合伙人暗示:"江哥,账上的钱只够撑四个月了。"

江晨在日记里写:"如果三个月后还是失败,我认了,回大厂好好上班。"

这天晚上八点,江晨正在摊位前整理货品,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前徒弟林婉,穿着精致连衣裙,挽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

徒弟先是没认出来,盯着看了三秒:"……江哥?"

江晨自然地打招呼:"嗨,婉婉。"

徒弟的表情从惊讶变成震惊,再变成怜悯。

她压低声音:"江哥,你这是……临时兼职吗?"

"算是吧,在做点用户调研。"江晨解释道。

但徒弟显然没听进去,她眼神已经飘向地摊上的廉价袜子。

她身边的男人——某头部风投公司的副总裁宋锐,眼里带着审视和优越感。

徒弟突然从包里掏出一沓现金:"江哥,如果你缺钱的话……我这儿有两千,你先拿着。

别客气,咱们这么多年交情了。"

江晨愣住了,意识到徒弟完全误解了。

还没等他解释,那个风投男拉住徒弟:"算了,人家有自尊心。"

然后转向江晨,用"过来人"的口吻说:"兄弟,男人嘛,一时的挫折不算什么。

创业失败不丢人,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

江晨看着两人眼中的怜悯和优越感,突然不想说话了。

他只是平静地说:"谢谢,我不需要。"

徒弟以为他死要面子,叹了口气:

"江哥,你还是这么倔。我们还有个饭局,先走了。

对了,需要帮忙随时打电话。"

两人走后,江晨站在摊位前发呆。

旁边的老摊主王大爷走过来:"小江,认识的人?"

"以前的同事。"

"看起来混得不错啊。她是不是以为你混不下去了?"

江晨苦笑:"大概吧。"

王大爷拍拍他肩膀:"年轻人,别在意别人的眼光。

我摆摊十五年了,听过的闲话多了去了。只要你自己知道在干什么就行。"

这句话让江晨心里一暖,但随后他刷手机,看到前徒弟发了朋友圈——

一张模糊的照片,能依稀看出是他在摆摊,配文:"今天偶遇曾经的mentor,人生真的很难预料。

还记得三年前他带着我们攻克技术难题时的意气风发,现在……

唉,创业有风险,且行且珍惜。突然觉得大厂虽然卷,但至少稳定。"

点赞已经一百二十八个,评论区全是前同事:

"哪位大神?"

"就是那个江晨,之前的P8。"

"什么?江晨?不会吧……"

"我就说创业九死一生,劝都劝不住。"

"摆摊?这也太……回来吧,HR那边我能帮忙说话。"

"原来成功的反面不是失败,是摆摊。"

江晨看着这些评论,心里五味杂陈。

他没有生气,只是觉得……被定义了。

被定义为一个"创业失败、沦落到摆摊"的人。

就在他心灰意冷时,王大爷又走过来:

"对了,小江,你那个软件真的好用!我今天跟我们商会的李会长推荐了,他说这个东西解决了大问题!

他想见见你,说不定能帮你找投资。"

江晨心里一动:"李会长?"

"对,李国胜,我们地摊商会的会长,管着五千多个摊主呢。

他本来是做供应链的,现在想往数字化转型。

你那个软件,他说正好是他需要的!"

江晨突然意识到——也许,真正懂这个产品的人,不在写字楼里,而在这片夜市里。

当晚回家,江晨打开电脑,看到后台数据:有五十个新增用户,全部来自"地摊主交流群"。

评论区有一条留言:"老板,你这软件是真好用,不像那些花里胡哨的。我们群里的人都在用,你加油!"

江晨盯着这条留言看了很久,突然笑了。

他给团队发了条消息:"明天开会,我们改一下产品方向。"

窗外,龙湖夜市的灯光还在闪烁。

02

见过商会的李会长后,江晨带着一线希望回到公司。

这位做了二十年供应链生意的老人对产品很认可,当场承诺在商会内推广,但也说得直白:

"小江,我们这些摆摊的人钱不多,你要做大还得找专业投资。

我这儿先给你投五十万天使,算是支持。"

五十万虽然不多,但至少让团队多了三个月缓冲期。

江晨立刻着手优化产品,增加了几个地摊主强需求的功能:

货源对接、摊位信息共享、城管预警。

数据开始缓慢增长:日活从三十七涨到一百八,付费用户从九个涨到四十五个。

虽然离成功还很远,但至少证明方向没错。

可前徒弟的朋友圈已经在圈子里发酵了。

江晨的手机开始频繁响起,都是前同事的"关心"电话。

产品部的小王试探着问:"江哥,听说你在做地摊项目?

这个……市场空间有多大啊?"

"挺大的,全国至少有五千万地摊主。"江晨回答。

小王犹豫了一下:"呃……但他们付费能力……你懂的。

江哥,要不你考虑回来?我们部门正好缺人,我可以帮你推荐。"

江晨谢了他的好意,说还想再试试。挂了电话,他看着手机发呆。

他知道这些前同事是好意,但那种"你肯定会失败,趁早回来"的潜台词,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更让他难受的是,前徒弟又发了条朋友圈:"终于拿到Pre-A了!感谢宋锐和南山资本的信任,'摊主帮'正式起航!目标:一年内覆盖五十万摊主,成为这个领域的美团!"

配图是她和那个风投男、投资人的合影,个个光鲜亮丽。

评论区又炸了:"婉婉好厉害!"

"才毕业三年就拿到Pre-A,太牛了!"

江晨盯着这条朋友圈,心里涌起一种荒诞感——前徒弟做的,不就是他最早提出的方向吗?

只是她选择留在体制内孵化,而他选择了出来自己干。

晚上十一点,前领导老张打来电话。

这位恩人当年把江晨从外包公司挖进大厂,又一路提拔他到P8。

"小江,我看到婉婉发的朋友圈了。"

前领导叹了口气。

"张哥……"

"你别说话,先听我说。当初你要走,我没拦你。

但现在……小江,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摆摊不丢人,但也不是长久之计。

我这边还给你留着位置,只要你愿意回来,直接挂P9,不用重新面试。"

江晨想解释自己不是创业失败,但前领导打断他:

"我懂,你是在做用户调研对吧?

小江啊,咱们做产品这么多年,该踩的坑早就踩过了。

你这是有点理想主义了。

市场不等人的,你的对手可不会等你'调研'完。你看婉婉,人家已经拿到钱了。"

前领导停顿了一下:"这样吧,你先回来,咱们内部孵化你的项目,资源、人力、资金我都能申请。

何必在外面自己熬呢?你老婆孩子还得养吧?

小雅还在做兼职补贴家用,你就忍心?"

这最后一句话像针一样扎在江晨心上。

挂了电话,他坐在阳台上抽起烟来。他已经三年没抽烟了,今天破戒了。

第二天的团队会议上,氛围很压抑。

技术合伙人率先发言:"江哥,我昨天看了他们的产品,说实话功能比我们完善很多。

而且他们有钱,可以砸补贴拉用户。我们怎么竞争?"

运营的小陈也说:"我们现在日活才一百八,他们宣称已经五千了。

虽然我觉得有水分,但数据就是数据,投资人只看这个。"

产品经理最年轻也最直接:"江哥,要不我们也去融资?

现在这个速度,我怕等不到盈利那天,公司就没钱了。"

江晨看着团队,深吸一口气:"给我一个月,如果一个月后数据还是这样,我们就转型或者解散。"

周末,那个风投男通过前徒弟约江晨见面。

地点在云州市国贸的咖啡厅,江晨穿着T恤牛仔裤,他们都是商务装。

风投男推过来一份商业计划书模板:

"我看婉婉说你在创业,正好我们基金专门投早期项目,我帮你看看。"

江晨想拒绝,前徒弟打断他:"江哥,宋锐是真心想帮你。

他投出过两个独角兽,在圈子里很有资源的。

这种机会可不是谁都有的。"

江晨只好简单介绍了项目。风投男听完后摇头:

"思路是好的,但有几个问题。第一,你的获客成本怎么算?

摆摊换算时薪,不符合互联网打法。

第二,地摊主这个人群,付费意愿太低。

第三,你这个模式太慢了,互联网讲究赢家通吃,你现在还在'调研',对手早就跑马圈地了。"

前徒弟点头:"对,我们公司已经覆盖京海省、云州市五千个摊位了。"

她看向江晨:"江哥,其实……你要不要考虑加入我们?我可以推荐你做技术合伙人。"

风投男拍拍江晨肩膀:"兄弟,有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

婉婉这个项目就是我们投的,确实需要一个技术大牛。

你的薪资好说,期权也可以给到百分之二。"

江晨突然明白了——他们不是来帮他的,是来招降他的。

他站起来:"谢谢你们的好意,但我还想再试试自己的路。"

风投男摇头:"固执可不是美德。算了,机会给你了。"

当晚回家已是凌晨一点。

江晨坐在电脑前盯着后台数据:

日活一百八,付费用户四十五个,今日流水三百一十元。

相比之下,前徒弟的朋友圈里晒的是:

"月GMV突破五十万,增长率百分之三百!"

江晨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错了?

妻子端着热牛奶走过来:"还在看数据?"

"小雅,你说我是不是真的错了?"

江晨说,"今天见到婉婉和她男朋友,他们说得也有道理。

我这样搞太慢了,账上的钱只够撑四个月。

如果真失败了……

房贷还有二十年,豆豆明年上小学,学区房的钱还没着落……"

妻子沉默了一会:"那你想回大厂吗?"

江晨摇头:"不甘心。我觉得方向是对的,今天有个大爷说,他们整条街五十个摊主都在用我的软件。

虽然现在人少,但每个人都是真实需求。可是……投资人不认这个啊。"

"那就再坚持坚持。"

妻子停顿了一下,"我明天跟公司说一下,多接几个项目,这样你可以多撑几个月。"

江晨眼眶红了:"对不起……"

妻子笑了:"说什么傻话。

不过你要真失败了,可得回大厂好好上班,给我挣奶粉钱。"

第二天早上,江晨醒来看到手机里有条未读消息,是李会长发的:

"小江,好消息!我们商会决定跟你深度合作,把你的软件作为商会指定工具。

我这边可以先给你追投一百万,但有个条件——你得答应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至少坚持半年。

因为我相信,好产品需要时间。"

江晨盯着这条消息,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

他截图发给团队:"兄弟们,我们还有机会。"

但他不知道的是,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03

拿到李会长的一百万追投后,团队士气大振。

江晨全力优化产品,增加了商会定制的几个功能:

批量采购对接、摊位转让信息、会员积分系统。

数据开始明显增长:日活从一百八涨到八百五,付费用户从四十五个涨到两百三,月流水达到三万元。

更重要的是,用户留存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三,净推荐值达到八十二。

这些数据虽然绝对值不大,但质量很高。

江晨觉得时机成熟了,开始准备融资材料,打算用这些数据去见几家风投。

他想,只要能把故事讲清楚,一定会有人看懂这个项目的价值。

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重锤。

江晨约了五家风投公司,四家直接拒绝,理由惊人地一致:

"市场太小,天花板太低"、

"用户付费能力弱"、

"竞争对手已经领先,你们没机会了"、

"创始人背景不够亮眼"——

这最后一条暗指他没有名校光环、没有BAT高管履历。

唯一一家愿意聊的是个二线基金,对方提出的条件让江晨难以接受:

估值只有三千万(他预期是八千万),要求占股百分之四十(他只愿意出让百分之二十),

还要求他承诺如果半年内日活不过十万,就并入他们投资的另一个项目。

江晨最终还是拒绝了。

就在他融资受挫时,前徒弟的"摊主帮"召开了盛大的产品发布会。

地点在京海省会议中心,来了两百多位媒体和行业嘉宾。

前徒弟特地给江晨发了邀请函:

"江哥,这个方向是你最早提出的,希望你能来见证。"

江晨犹豫了一下,还是去了。

发布会现场灯光璀璨,前徒弟穿着得体的职业装站在台上:

"感谢宋总和南山资本的信任,'摊主帮'已经覆盖京海省、云州市、江南市五千个摊位,月GMV突破两百万。

我们的目标是,一年内覆盖全国五十万摊主,成为这个领域的美团。"

台下掌声雷动。

那个风投男站起来致辞:"我们看好林婉团队的执行力,这是真正的互联网打法——快速覆盖,赢家通吃。"

然后,前徒弟看向台下的江晨,眼神复杂:

"其实这个方向,最早是我的前mentor提出的,他现在还在一线做用户调研。

虽然我们走的路不一样,但我还是很感谢他当年的启发。

在这里,我想说:江哥,感谢你。"

台下又是一阵掌声,夹杂着窃窃私语:

"她mentor是谁?"

"听说在摆摊做调研……"

"执着有什么用,市场不等人。"

江晨坐在台下,面无表情。他知道前徒弟这番话看似感谢,实则是在宣告:

你的想法我们已经做成了,你输了。

发布会后,江晨让运营的小陈去暗访"摊主帮"的真实数据。

小陈花了一周时间,暗访了三十个所谓的"合作摊位",结果让人震惊:

很多摊主根本没听说过"摊主帮",部分摊主是被地推人员花钱拉来的,注册后从未使用,真正的活跃用户可能不到宣称的百分之二十。

小陈说:"江哥,他们的数据有水分,GMV两百万可能有一百五十万是刷的。

而且他们的补贴非常激进,每单补贴百分之三十到五十,完全不可持续。"

江晨陷入沉思——如果前徒弟的数据是假的,他们迟早会暴雷。

但问题是,在暴雷之前,他们已经拿到了钱,抢占了市场心智。

而自己,可能连下一轮融资都拿不到。

屋漏偏逢连夜雨。

技术合伙人提出离职:"江哥,对不起。

我老婆怀孕了,家里压力大,我得找个稳定的工作。"

江晨理解他,祝他顺利。一周内,五人团队走了三个,只剩下江晨和两个应届生。

更糟糕的是,商会的合作出现了变数。

李会长打来电话:"小江,我们商会内部出现了一些声音。

有人说,'摊主帮'给的条件更好,补贴更高。

董事会在讨论,要不要换合作伙伴。

我会尽力帮你说话,但你得给我一些新的数据支撑,证明你们的产品真的比他们好。"

挂了电话,江晨看着银行账户:余额二十三万,只够发两个月工资了。

这天晚上,江晨一个人在龙湖夜市的摊位上待到凌晨两点。

王大爷路过,看到他还在,走过来问怎么还不回去。

江晨苦笑:"睡不着。"

"遇到困难了?"

江晨沉默了一会,突然开口:

"大爷,你说我是不是真的错了?

我拼了半年,数据还是上不去。

竞争对手比我快,比我有钱,比我会讲故事。

团队走了一大半,账上快没钱了。

所有人都在劝我放弃……"

王大爷坐下来:"那你想放弃吗?"

江晨摇头:"不知道。我已经不确定了。"

王大爷拍拍他肩膀:"小江,我给你讲个故事。

我摆摊十五年了,前五年一直赔钱。

所有人都说我傻,让我回禾场村老家种地。

但我就是觉得,城市里有机会。

后来呢?第六年开始赚钱了,现在我在老家盖了三层楼,供两个孩子上了大学。

所以啊,好事都是熬出来的。你现在就差一口气。"

江晨没说话,眼眶有点红。

凌晨三点,江晨回到家,发现客厅的灯还亮着。

妻子坐在沙发上,面前摆着一堆票据和银行流水。

"怎么还不睡?"

"我在算账。"妻子抬起头,

"江晨,我把我的私房钱拿出来了,二十万。

加上我这几个月接项目的收入,能再撑三个月。"

江晨眼眶红了:"小雅……"

"别说话,听我说完。"

妻子停顿了一下,"我不懂什么创业,什么融资,但我知道一件事——

你这半年每天早出晚归,从来没抱怨过。

我看过你的产品,那些用户的评价,都是真心的好评。

这说明你做的事情是对的。再坚持三个月,如果还是不行,我们就回大厂,好好上班,攒钱买学区房。

但这三个月,我陪你赌一把。"

江晨抱住妻子,终于崩溃大哭。

第二天早上,江晨收到一封陌生邮件,发件人是某产业基金的合伙人张总

:"江先生,我们关注你的项目很久了。方便见面聊聊吗?"

江晨盯着这封邮件,心想,这会是最后的希望吗?

04

产业基金的张总五十多岁,做了二十年传统零售生意,最近在向数字化转型。

他看过江晨的产品后说:

"江先生,你这个很扎实,不像现在那些花里胡哨的互联网产品。

你这是真正在解决问题。"

江晨坦白说数据不好看。

张总笑了:"数据不好看,是因为你走的是慢路。

但我做了二十年生意,我知道什么是真需求,什么是伪需求。

你这个,是真需求。"

张总提出的条件让江晨意外:

Pre-A轮五百万,估值五千万,只要百分之二十股权,不要求对赌,不要求短期数据,唯一要求是江晨必须继续坚持"深入用户"的打法。

"张总,您为什么相信我?"

江晨几乎要落泪。

"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我刚创业的时候,也是所有人都说我傻。

但我坚持下来了,现在在京海省有两百家门店。"

张总拍拍他肩膀,"年轻人,好产品是熬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拿到融资后,江晨立刻招人补充团队。

李会长兑现承诺,在商会大会上正式推荐"摊主之家",一千多名摊主现场下载使用。

数据开始爆发式增长:

日活从八百五涨到两千三百,付费用户从两百三涨到五百八,月流水从三万涨到十八万,用户留存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五。

更重要的是,用户开始自发推荐。

王大爷在摊主群里发消息:"兄弟们,'摊主之家'是真好用,不像'摊主帮'那种要填一堆资料的。

而且小江这个人靠谱,经常来摊位跟咱们聊天。

"这条消息引发连锁反应,三天内新增用户一千二百个。

江晨重新组建团队,这次更注重价值观匹配。

新来的产品经理之前在美团工作,但厌倦了"唯数据论"的文化:

"我想做点有温度的产品,而不是天天想着怎么割用户韭菜。"

新来的技术负责人四十岁,之前创业失败过一次:

"江总,我理解你的坚持。我也走过弯路,现在想踏踏实实做点事。"

与此同时,"摊主帮"开始出现问题。

江晨让运营继续暗访,发现补贴大幅减少,很多摊主开始卸载,用户留存率暴跌到百分之十二,内部员工开始在网上吐槽公司数据造假。

江晨知道前徒弟的项目迟早会出事,但他没有幸灾乐祸,反而有点担心——那毕竟是他的徒弟。

这时,某行业媒体邀请江晨和前徒弟一起参加对话节目,主题是"地摊经济数字化的两种路径"。

江晨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答应了。

妻子问:"你为什么要去?明明你现在数据已经反超她了,完全可以不理会她。"

江晨说:"因为我想当面问问她,为什么要走捷径。"

对话节目现场,主持人让前徒弟评价江晨的模式。

前徒弟优雅地笑:"我很尊重江总的选择。

深入用户当然重要,但市场不等人。

互联网行业讲究速度,谁先占领用户心智,谁就赢了。

江总的模式太理想主义了,不适合这个时代。"

她突然话锋一转:"对了,主持人,我想分享一个数据。

我们'摊主帮'现在月GMV已经突破五百万,合作摊位超过一万个。

而'摊主之家'……江总,你们现在月GMV是多少?"

江晨说:"十八万。"

现场观众发出窃窃私语。前徒弟同情地看着他:

"十八万……江总,我不是要打击你。但你要知道,资本的耐心是有限度的。

你这个增长速度,恐怕……"意思很明显:你迟早会失败。

那个风投男在台下站起来:"从投资人角度,我们更看重规模和增长速度。

'摊主帮'的模式是可以跑通的,而'摊主之家'……

坦白说,我们之前看过,但没有投。因为天花板太低了。"

江晨深吸一口气:"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你的五百万GMV里,有多少是真实的?

我调研过你们合作的摊位,至少有百分之六十的摊主根本没用过你们的产品。

你的留存率只有百分之十二,这说明你的产品根本不是用户需要的,你只是在烧钱买数据。"

现场一片哗然。

前徒弟脸色难看:"江总,你这是诽谤。"

江晨拿出调研报告:"这是我们团队暗访了三百个所谓的'合作摊位'整理出的数据。你的数据有水分,迟早会暴雷。"

前徒弟站起来:"江总,我知道你嫉妒我拿到了融资,但这种手段太低级了。"

风投男也站起来:"江总,如果你拿不出确凿证据,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节目播出后,网上炸了:"江晨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

"输不起就别创业,恶意攻击竞争对手太low了。"

"林婉好惨,被前mentor公开羞辱。"

江晨的手机被打爆了,全是质问和指责。

更糟糕的是,前徒弟第二天就召开发布会,公开回应:

"他提到的所谓'数据造假',完全是恶意诽谤。

我们的数据全部经过第三方审计。"

她展示了一份德勤出具的审计报告。

然后她眼眶红了:"说实话,我很难过。

江总曾经是我最尊敬的人,但今天……我真的很失望。"

这一招太狠了——她把自己包装成"被冤枉的受害者",把江晨塑造成"输不起的恶人"。

舆论彻底倒向她:"江晨太过分了,人家拿出审计报告了。"

"林婉都哭了,江晨还是个人吗?"

张总打来电话:"小江,我看到新闻了。

我们基金的其他合伙人对你很有意见,说你恶意攻击竞争对手,有损基金声誉。

他们在讨论是否要撤资。

我会尽力说服他们,但你得给我一个理由——

你为什么这么确定,她的数据有问题?"

"张总,我有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够,人家有德勤的审计报告。

小江,你有更确凿的证据吗?"

江晨沉默了。他确实没有更确凿的证据,他的判断来自一线调研,但这在资本面前,不够有力。

挂了电话,江晨坐在办公室里,盯着窗外云州市的夜景。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掉进了巨大的陷阱——他说的是真话,但没人信他。

在资本的世界里,"调研"抵不过"审计报告"。

他看着手机上的负面评论:"江晨完了,这次彻底身败名裂。"

"估计'摊主之家'也要黄了。"

江晨关掉手机,闭上眼睛。

他想起王大爷说的话:"好事都是熬出来的,你现在就差一口气。"

但这一次,他真的不知道,这口气还能不能熬过去。

05

舆论发酵三天后,江晨的生活彻底被打乱。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