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曾是黑龙江东北虎林园一只东北虎的联合认养人,这只虎有个让人怜爱的名字“小独苗”,从2023年9月起,她陆续支付了2000多元认养费,期盼能见证这只小生命的成长历程。
她最终等来的却是一个迟到了七十二天的噩耗,小老虎早已离世,这个结局与她两年前的期待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虎林园推出“小独苗”认养项目,设有588元和1688元两档联合认养权益。
![]()
官方发布的幼虎照片深深吸引了李女士,她特意咨询园方,得到“及时告知老虎动态”的承诺,正是这个具体的承诺,促使她参与了认养,可是接下来的两年里,承诺始终没有兑现。
园方从未主动发送过任何关于“小独苗”的视频或照片,每次都是李女士主动询问,回复总是“饲养员在忙”或“稍后反馈”,经过反复催促,两年间她仅获得过一张模糊的虎崽照片。
![]()
2025年9月底,李女士准备续缴认养费时,发现认养通道已经关闭,再三追问下,工作人员才透露实情:“小独苗”早在7月20日就已经死亡,此时距离老虎离世已过去两个多月。
更让认养人难以接受的是,园方从未主动通报过老虎的健康问题,在直播和公开信息中,“小独苗”一直呈现健康状态,直到10月15日,虎林园才在官方群发布公告,解释了老虎的死因。
![]()
公告称,老虎因后肢跛行、多次便秘引发并发症,最终心肺功能衰竭死亡,这样的专业解释,并未消除认养人心中的疑虑,类似的遭遇也出现在另一位认养人身上。
宋女士在2025年初支付每年1万元,独立认养了两只东北虎,园方承诺会不定期发送老虎生活照,但半年多过去,她同样未收到任何主动反馈,这两个案例折射出认养制度的普遍问题。
![]()
调查显示,虎林园的认养项目分为联合认养和个人独养两种,价格从几百到上万元不等,但所有认养人都表示,园方从未签订正式协议,权益保障仅依靠官网宣传和口头承诺。
多位认养人质疑资金用途不透明,他们无法确定认养费是否真正用于改善老虎生活条件,这种疑虑并非空穴来风,目前虎林园官网的认养页面仍标注着“定期反馈”等承诺。
![]()
然而页面上只字未提资金使用公示,11月10日,园方工作人员表示,所有认养通道已暂时关闭,正在调整规则,但对于资金公示问题,仅表示需等待新政策。
11月11日,黑龙江省林草局作出回应,该局指出,虎林园未及时告知认养人老虎死亡信息,存在管理责任,已对相关责任人启动追责程序。
![]()
目前,“小独苗”死因核查及认养细则优化工作正在进行中,最终结果将向认养人反馈,这一事件引发了更广泛的思考,野生动物认养本应搭建公众与保护事业之间的桥梁。
但当承诺屡屡落空,信任基础便面临崩塌,资金透明度、信息及时性、权益保障机制,这些都是认养制度亟待完善的关键环节,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需要被珍视。
![]()
每一个认养决定背后,都是一份对自然的热爱与责任,当这份心意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受损的不仅是个人情感,更是整个保护事业的公信力,机构需要建立更规范的管理制度。
包括定期公示资金使用情况、建立明确的信息反馈机制、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认养协议,这些措施才能让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走得更远,目前相关整改工作仍在进行中。
公众期待看到一个更加透明、规范的认养制度,这不仅关乎一只老虎的命运,更关系到无数保护事业参与者的信心,野生动物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了解了事情之后,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哪是认养,简直是‘云养猪’,连猪长啥样了都不知道!”
“几百到上万的认养费,加起来不是小数目,既然没服务,钱用在哪儿了?得有个明细账单吧!”
“连个正式协议都没有,全凭嘴说,这管理水平也太原始了,老虎的健康状况是不是也这么糊里糊涂?”
这类动物认养项目,到底应该做到哪几点,才能真正让人放心、值得参与?是必须签正规合同,还是定期公布账本?或者你有其他更好的建议?评论区里聊聊你的看法。
信源:大道新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