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方日前宣布暂停对美稀土出口管控一年,美国各界本以为可以松口气,没想到中国有“附加条件”。
美国知情人士称:中国正在制定“稀土金属简化机制”,该方案是为了防止稀土金属流向美国军事企业,美军工厂再次被中国“卡脖子了?”
![]()
图片来源俄罗斯卫星社
稀土,不只是资源,更是战略
稀土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了,全球稀土的供应高度集中于中国,根据《金融时报》、中国海关数据等统计:
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近七成的开采量,九成以上的精炼量,以及接近全部的高端磁体产能,这是一个几乎无法绕开的资源源头。
而美国,尽管国内也有稀土矿,但受限于环保法规、技术落后和成本劣势,多年来对中国稀土严重依赖。
![]()
据报道,美国2022年约80%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这意味着,一旦中国关上稀土出口的闸门,美国不少企业,尤其是军工系统,立马陷入“断供”危机。
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对稀土出口的态度从开放到收紧,再到如今的“精准放行”,其实正反映了一个大国在全球博弈中权衡利弊的战略调整。
从2023年起,中国先后对镓、锗、石墨等特殊材料启动出口管制,引发西方对“关键资源武器化”的担忧,但中国的逻辑很明确:在被技术卡脖子的同时,不能任由战略资源被人拿去反制自己。
![]()
所以,这一次恢复稀土出口,绝不是“投降式让步”,而是一种更精细、更高阶的博弈方式,“稀土就像一把刀,刀柄始终在自己手里,决定切不切、切多少、切给谁,全凭中国说了算”。
11月7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暂停实施部分稀土金属出口管制措施,紧接着又在11月9日放宽了针对镓、锗、超硬材料的出口限制。
看起来像是在对外释放善意,但这些政策背后,暗藏一道“条件门槛”。
![]()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中国正同步推进一项新的出口分流机制,这个机制的核心是设立一个“可信终端用户”(Verified End User,简称VEU)系统,对所有稀土出口对象进行严格筛查。
简单来说就是:谁能买,谁不能买,不是按国家划线,而是按用途分类,美国企业要买稀土?可以,但得先证明你不是军方供货商。
如果企业与五角大楼有关联,或者其产品可能用于军工用途,那就会被排除在出口白名单之外。
![]()
这种做法打的就是“精准靶向”的算盘,中国不再全面封锁稀土出口,而是只对军事用途设限,这样一来,既满足了美国在贸易谈判中的部分诉求,又牢牢守住了国家安全的底线。
更重要的是,这种机制还能筛查出一些“灰色地带”的企业,比如某些科技公司,表面上做民用芯片,背地里却参与军方项目,通过终端用户审查系统,这些企业也将被一一识别,并纳入限制名单。
![]()
这不仅仅是一次政策微调,而是中国在资源外交上的一次深度升级,以往是出口许可审批,现在是终端用户分类管理。
从“谁出口”转向“出口给谁”,从“是否出口”转向“是否值得出口”,这是供应链治理理念的转变。
中国不是妥协,而是控局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这次稀土政策的调整,是在中美首脑会谈后的一种“让步”,但如果只看到这一层,就低估了中国的战略设计能力。
事实上,这种“有条件的开放”更像是一次谈判中的主动设局,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中国没有被动响应,而是用规则反制,把本来是美国要求的“恢复供应”变成了一个中国设条件、定框架的过程。
![]()
这套制度的逻辑是清晰的:你想要资源,那就得接受我的监管方式,你要我恢复出口,我可以,但你得先答应别把这些东西拿去造导弹。
美国当然不甘心被“卡脖子”,但面对现实又不得不接受中国的游戏规则,因为一旦拒绝,中国完全可以重新关上出口大门,对于那些依赖中国稀土的美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不愿面对的风险。
而更深层的影响在于,这种分流机制一旦形成标准,可能会被推广到其他关键材料上,比如锂、钴、钛等战略矿产。
![]()
中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对全球出口进行“用途审查”,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出口规则体系。
这背后是中国对全球贸易平台话语权的争夺,以往是别人定规则,中国执行,现在是中国在定规则,别人得适应。
这种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胜利,而是在长期博弈中逐步建立的主动权,这场稀土博弈的影响,不止于中美两国之间,它正在重新定义全球供应链的运作逻辑。
![]()
首先是企业层面,那些同时涉及军用和民用业务的跨国科技公司,将面临更复杂的合规压力。
比如波音、雷神、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巨头,哪怕只是一根稀土磁体也可能因用途问题被卡在中国海关,要想继续从中国采购,就得拆分业务、重组供应路径。
其次是政策层面,日本、欧盟等国家也在密切关注这套分流机制的执行效果,一旦成型并奏效,可能会引发新一轮全球出口管制规则的调整。
![]()
中国不再是被动接受国际规则的“执行者”,而是在稀土这个关键领域初步迈进了“规则制造者”的位置。
最后是地缘政治层面,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其控制权的归属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布局。
中国通过这种“条件开放”的方式,实际上在向全球释放一个信号:资源不是谁都能随便拿的,想拿,得守规矩。
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国际合作不会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遵循条件、交换信任的博弈过程,谁能适应这种新秩序,谁就能在下一轮供应链重构中占据有利位置。
![]()
中国没有简单地说“不给”,也没有无条件地说“给”,中国在稀土出口问题上摆出了一种新的姿态:可谈,但有条件,可出口,但有边界。
这场看似资源出口的交易,实则是一次主权与规则的交锋,中国用一套精细的机制,把战略资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也把博弈的主动权重新拉回到谈判桌上。
稀土出口只是开端,未来中国可能会在更多关键技术和资源领域复制这套模式,控制与开放并存,规则与利益挂钩,这是新一轮全球产业博弈的真实面貌。
美国这次虽然得到了稀土,但也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想再无条件地拿走它想要的东西,那是过去的时代了。
信息来源:俄罗斯卫星社——美媒:中国正制定向美国供应稀土金属的简化机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