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李雪妮 通讯员
不动产登记关乎企业资产盘活、群众安居梦圆,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晴雨表”。近年来,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直面历史遗留、流程梗阻、服务失衡等痛点,创新构建“机制攻坚+流程再造+数字赋能”三维解决方案,累计化解登记难题152个,惠及1.38万余户家庭及2万余家企业,用“小证书”托起了营商环境“大民生”。
![]()
机制破题:从“个案应对”到“系统清零”,啃下历史遗留“硬骨头”
历史遗留问题是不动产登记的“老大难”,涉及规划、住建、消防等多个领域,往往成因复杂、协调困难。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跳出“头痛医头”的被动模式,以机制创新凝聚化解合力。专班联动聚合力。牵头成立由纪委监委、住建、税务、法院等多部门参与的深化整治“登记难”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月研判”会议制度,针对国电大岭风电、优洋饮品等企业项目及建业系列小区等民生项目,实行“一项目一档案、一问题一方案”精准施策。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组合拳,破解了一批因手续缺失、权属不清导致的“办证僵局”。源头防控筑防线。在攻坚存量问题的同时,着力从源头防范新增问题。全面推行“交房即交证”“验收即交证”模式,将权籍调查、材料审核等环节前置至项目竣工阶段,实现房屋交付与产权办理同步完成。截至目前,升龙城C区、宝龙广场等21个项目的业主均实现“一手拿钥匙、一手领证书”,13个新建商品房项目办证率达100% 。
![]()
流程再造:从“多门跑路”到“一链通办”,激活效率提升“新引擎”
针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环节多、耗时长、材料繁”问题,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为核心,推动登记流程系统性重构。“验登合一”压缩时限。创新推行工程建设项目“验登合一”审批新模式,将规划核实、土地核验、消防验收等竣工验收环节与产权登记所需的房屋面积测绘等业务整合,通过“一次委托、多测合并、一套数据”实现测绘结果跨部门共享,将原来15个工作日的办理周期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审批环节从2个减少到1个,办结时限和环节分别压缩67%和50%,涌盛产业园、协力悦园等项目率先享受到“验收即拿证”的便利。“集成服务”减少跑腿。打造“一站服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综合窗口,将11类106项业务纳入统一服务体系,实现不动产登记、税费缴纳、水电气暖过户“集成办理”。针对二手房交易中的资金周转难题,推出“带押过户”模式,买卖双方无需提前解押即可完成交易登记,累计为企业群众节省“过桥”资金超875万元。目前,一般转移登记、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查封、注销等简单业务1小时内即可完成。
数字赋能:从“窗口办”到“网上办”,构建全域覆盖“服务网”
依托数字化技术,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服务从“线下窗口”向“云端平台”延伸,实现服务触角全域覆盖。智慧平台“掌上办”。打造“不动产登记+金融”“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平台”等数字化服务矩阵,依托豫事办APP等平台,提供电子证照下载、办理进度查询等“掌上服务”。在9家银行网点推行“不见面审批”,企业群众办理抵押登记无需往返登记大厅,在银行即可完成申请、审批、领证全流程。基层延伸“就近办”。聚焦农村不动产登记便利度不足问题,在乡镇(街道)、银行网点等设立38个服务网点,配备自助查询终端,推行“乡镇受理、市级审核”联动机制。针对特殊群体开展上门服务,针对农村宅基地登记优化流程,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同时,电子证照在金融授信、子女入学等领域的跨部门互认,更让“数据跑路”替代了“群众跑腿”。
![]()
从化解八年遗留难题的民生温度,到“验登合一”的效率速度,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一系列创新举措破解“登记难”,既守护了企业群众的产权权益,更擦亮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下一步,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持续深化改革,以更精准、高效、暖心的服务,让每一本不动产权证书都成为营商环境的“加分证”、群众幸福的“定心证”。
编审:吕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