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佛山,水是资源,水是产业载体、原料,水是文化,水就是财。
作者:施南(抱朴财经评论员)
广东人“以水为财”,而且在政府层面也非常重视发展水经济,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四年提到“发展水经济”。
佛山的水资源丰富,佛山是如何做好水文章的?是如何贯彻广东省的“百千万工程”的?
实际上,佛山作为全省唯二的全域省级水经济试点市,做出了一盘千亿数量级的水生意、水产业。
新华社5月7日的报道:三水区食品饮料产业已实现产值超700亿元。按目前的速度,实现千亿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仅仅是佛山的三水区,整个佛山呢?肯定不止1000亿,应该已经超过了。
我们从佛山三水出发,看看禅城、顺德、南海、高明等诸多区域,就明白:在佛山,水是资源,水是产业载体、原料,水是文化,水就是财富。
佛山的水治理、水文化、水经济这盘棋落子如飞,值得研究。
01 三水的水生意,风生水起
三水有个响当当的名头——“中国饮料之都”。
20世纪80年代,全国知名的“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中的“珠江水”,就是指佛山三水出产的饮料。中国第一罐运动饮料“健力宝”和中国第一罐果汁饮料“强力芒果汁”都在此诞生。
![]()
2010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向三水区授予“中国饮料之都”牌匾,此前的2008年,西南街道被评为“中国饮料名镇”。
十几年过去了,三水的这杯水生意堪称爆棚:
佛山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简称“水都产业园”)汇聚百威、红牛、嘉士伯、健力宝、益力多等200余家国内外巨头,年产值突破700亿元。
![]()
▲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
水都产业园于2008年启动规划建设,总规划面积超5万亩。目前,产业园已集聚国内外知名食品饮料及相关企业超200家,覆盖制造、包装、研发创意等各环节产业链,成为华南地区最大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基地。
百威三水工厂现在的年产能160万吨,如今是百威啤酒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量约占全球百威产量的20%,意味着全球每售出10瓶百威啤酒就有2瓶出自佛山三水工厂。
![]()
嘉士伯也在加码佛山三水,2021年投资25亿元建设佛山三水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期间还主动追加5亿元投资,设立嘉士伯集团在欧洲之外的第一个研发中心——嘉士伯集团亚洲研发中心。2024年8月,总投资近30亿元、年产能达50万千升的嘉士伯佛山三水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并成为嘉士伯集团全球旗舰酒厂之一。
还有大家熟悉的益力多,从最初4条生产线,2024年增加到7条生产线,佛山工厂的日产能增加至280万瓶
三水这杯水生意,走市场化路线,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如今已经渐入佳境。
《佛山市三水区推动食品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显示:
预计2027年集群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新增7000亩产业用地,打造超5万亩连片产业集群……
![]()
▲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
三水本来是靠水吃饭,设厂之初,百威方面派了专家组,在三水蹲点半年,专门检测西江水的水质,结果发现水质优良。
但是,今天的三水更多是在靠执行力、营商环境以及决策者、执行者的认知吃饭。
经济复杂的大势之下,三水的这一盘水生意,风生水起,了不起。
02 顺德一个村“点水为金”
除了经济效益,我也很想讲讲环境的变化。
我偶尔会经过顺德的碧江社区,以前,碧江社区村心涌被覆盖为暗涵,水体黑臭、环境恶化等问题是明眼人都会看见的。
后来北滘镇实施暗涵复明工程,一切都变了,现在大家都看到了水清天蓝,当地甚至复古了清代村心涌的原始线位与驳岸样式,原位复建了水闸门、德云新桥等历史构筑物。
![]()
▲顺德碧江德云居
恢复“开门见河、推窗见景”的传统水乡风貌,这个只要肯花钱,谁都可以做到,关键是怎么让这个系统活起来,甚至火起来,这就需要商业的力量。
顺德人是真牛,通过工程释放超50万平方米滨水公共空间,带动了民宿开发、文创市集等新业态,构建了“金楼文化艺术街区”,打造出碧江古村文旅集聚区。
还有“广东粤菜师傅名村”,吸引了德云居、碧榕庄、碧禾缘等80余家餐饮企业入驻,其中德云居创新改造旧民居53间,每年吸引游客量超50万人次。
![]()
▲顺德碧江古村
2024年,碧江社区集体总收入达10332万元,首次跻身“亿元村”;2025年“五一”期间,碧江金楼游客量及营收同比增长45%。
水治理不仅仅是花钱提升环境这么简单,治理的过程是活化遗产、遗址,融入商业文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
顺德碧江是一个极好的示范点。
顺德勒流街道西丫片区也是类似的故事:
曾经,西丫片区长期荒芜,无人问津,基础设施严重老化,道路系统混乱无序。
如今,以西丫古渡为核心,鹰金钱罐头厂、廖平子故居、大小蚕房、旧建德码头、顺达船厂等历史建筑与工业遗址全部得到系统性修复与活化。
![]()
▲顺德勒流西丫渡西安亭壹号
以“上岸茶室”为代表的首批特色商业项目相继落地。
曾经到处脏乱差,如今全是水文化,这是顺德人的点睛之笔。
03 广东这个“第一”在高明
讲到水经济,很难绕过游艇会,而佛山高明区就有一个高规格的游艇项目——西江游艇会。
![]()
▲西江国际游艇会码头(效果图)
西江国际游艇会六大配套工程(游艇码头泊位、滨江湿地公园、“西江渔渡”风情街、沿江路商业休闲广场、游艇国际展览厅、游艇公馆提升打造)已经在今年7月动工。
仅游艇码头泊位项目占用水域面积约7.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380个泊位(首期建成120个),不仅具备船舶租赁维保、交易运营等基础功能,还将提供会员专属服务、数字化管理等高端增值体验。
![]()
▲西江国际游艇会码头(效果图)
西江国际游艇展览中心项目由国信控股投资,总投资约13亿,是广东第一个内河型的游艇会展中心,也是省游艇旅游实验基地。
高明除了高大上的游艇会项目,还有村里的“生意经”,我个人觉得里面的经验在有类似条件的区域可以复制。
高明区石水村是佛山市面积最大的行政村,位置偏远、经济困难。
![]()
▲高明区石水村
村民和外来运营者、企业一起整合生态、土地、文化等资源,结果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460万元增至2023年的678万元、2024年786万元。
数据很朴素,但里面都是村民和运营者的智慧与汗水。
比如,运营方结合遍布山野的鹅卵石、依山傍水的区位特点,分别取“石+水”字义融合、自然肌理之意,塑造“砅PARK几好”“深山里的夜生活”等文旅IP。
![]()
▲石水村塑造了“砅PARK几好”等文旅IP
村里还引入粤酒龙头企业广东远航酒业投资10亿元建设绿色生态酿酒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4月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8亿元,年纳税1亿元。
一个小小的村,也可以有大作为。
2024年,石水村共接待游客46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7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0.3%、107.7%。
高明故事,是高大上(西江游艇会)的“高”,是明了运营本质的“明”。
04 禅城水经济“拆建并举”
禅城区是中心城区,其水经济的思路务实且清晰:抓住东平河水轴线建设机遇,联动顺德打造“一河两岸”,发展演艺经济、休闲经济、滨河经济,打造佛山的魅力水轴、活力水轴。
事实上也确实做到了,效果不错,主打一个“拆建并举”。
“拆”的力度恰到好处:
清理“四乱”等建筑面积超10万㎡,共释放滨水空间67万㎡,基本形成了连贯的东平河碧道,并开通了首条碧道主题公交线路“东平河专线”,串联东平河沿岸的王借岗湿地公园、南风古灶、青年公园等碧道节点及人文景点。青年公园所在地过去是东平河畔的一片旧厂房,拆了后建成公园,成了市民群众娱乐、休闲的好去处,近年举办的国潮音乐节、乐见潮向音乐节,吸引了大量的人流,成功打响了音乐节品牌。
![]()
▲青年公园
“建”的亮点相对较多:
主要有龙湾水上运动中心、新港码头、澜石港码头等。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今年新启动建设龙湾水上运动中心,这个项目是佛山唯一一个水上运动类的省级水经济项目,开发总面积约4.25万平方米,投资额约10亿元,集聚交流、沙滩乐趣、水上运动于一体,打造成以龙舟为主题,涵盖水运动、水休闲、水产业的水上运动新IP。
![]()
![]()
▲龙湾水上运动中心效果图
禅城区的水经济发展,在“拆”与“建”之间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
05 南海不仅有龙船漂移
如果把南海水经济看作一本书的话,封面无疑是叠滘龙船开飙,传播量动不动几个亿。
![]()
▲叠滘龙船过弯
南海的龙舟文化已成为强大的文旅增长引擎:南海龙舟超级联赛是2024年3月11日在九江镇烟桥古村启动。覆盖全区7个镇街,举办55场赛事,其中丹灶镇单人龙舟赛规模达160艘,被誉为“水上马拉松”。
南海区龙舟赛在2025年端午期间传播量达到超63亿流量,成为现象级文化IP。
2024年,南海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502.16万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了41.62%,旅游总收入也达到255.47亿元。南海区在2025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名列前茅。
![]()
但这只是封面故事,里面的仙湖更值得说说。
曾经,南海区丹灶镇仙湖(赤坎水库)的水质让人摇头,于是水治理统筹、水工程建设、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四管齐下,如今的仙湖湖水清澈、岸线整洁,环湖栈道与滨水广场依山林而建。
依托这一环境,佛山甚至专门建设了氢能科创产业“硅谷”——仙湖氢谷特色小镇。
![]()
背后是大手笔投入:2021年至2024年,南海累计投入治水资金156.68亿元。2024年,南海全区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14.55%,改善率佛山全市排名第二。
里水镇聚焦13.5公里里水河核心岸线,打造大湾区首个“行进式光影演艺游船”体验项目。截至2025年6月底,项目接待游客超5.1万人次,票务收益突破421万元。
![]()
![]()
▲里水行进式光影演艺游船
南海的水经济是纵横于文旅、新能源领域的跨界故事。
目前,佛山正在大力推进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力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地、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
水是其中的重要元素,而佛山的水资源确实地位独特:
从基本面来看,佛山水资源丰富,是珠三角的水网地区,主要得益于西江和北江两大河流流经。其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较高,且拥有包括偏硅酸矿泉水在内的矿泉水资源。
![]()
水域面积占佛山土地总面积的26.73%,拥有东平水道、顺德水道等众多水道和人工湿地,以及被誉为“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好的桑基鱼塘区”的独特景观。
如今佛山在水治理、水文化、水经济的提升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接下来的主线就是以水为媒激活环两江先行区,让这股财富的洪流来得更加澎湃汹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