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抖音刷到1996年西宝高速通车剪彩的视频,真是瞬间拉回那个热血年代!画面里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汽车排着长队等着上高速,围观的老百姓挤得水泄不通,主持人喊出“陕西首条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时,现场掌声能掀翻屋顶。可评论区吵翻了天——“西安到临潼1990年就通了,怎么西宝成第一条了?”“三原段更早,只是一级公路!”
说实话,这争议吵了几十年都没停,核心就是“到底啥算真正的高速公路”。先捋捋实打实的历史:1989年12月,西安到三原的一级汽车专用公路通车,路基宽、车速快,但按当时的标准,它没完全达到高速的“全封闭、全立交”要求,只能算“准高速”。紧接着1990年12月,西安到临潼的高速建成通车,30多公里路程,设计时速120公里,全封闭、有收费站,完全符合高速标准,不少老西安都记得,当年开着车去临潼,感觉“像飞一样”。
而西宝高速是“分段拼出来的”:1993年底西安到兴平段通车,1994年底宝鸡到蔡家坡段完工,1995年12月兴平到蔡家坡段接通,才算全线贯通,1996年1月正式举行剪彩典礼。它全长151公里,连接西安、咸阳、宝鸡三大城市,是陕西第一条跨市的完整高速公路,当年投资最大、里程最长,配套的服务区、互通立交都是顶配,说它是“陕西首条规模化高速”毫不夸张。
这就引出了几十年的核心争议:陕西第一条高速,该看“最早通车段”还是“全线完整高速”?
支持西宝高速是“第一条”的人,理由很硬:临潼段虽然1990年就通了,但只有30多公里,是“城市连接线性质”,主要服务兵马俑旅游,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跨区域高速公路。而西宝高速是国家“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的一部分,连接关中经济核心区,1995年全线通车后,西安到宝鸡的时间从4小时缩到2.5小时,直接带动了沿线工农业发展,这才是陕西高速时代的真正开端。
反对的人觉得“临潼段才该是第一”:高速的定义是“全封闭、全立交、高设计时速”,临潼段1990年就满足这些条件了,比西宝全线早5年,凭啥不算?当年临潼段通车时,老百姓特意开车去体验,从西安到兵马俑20分钟就到,比走国道快了一倍多,那可是实打实的高速体验。还有人补刀:“三原段1989年就有了,只是没叫高速,本质和高速没区别!”
![]()
其实查资料时发现,不同来源的说法确实有出入——有的说西宝是“第一条全线贯通的高速公路”,有的说临潼段是“第一条高速公路路段”,三原段则明确标注是“一级汽车专用公路”,不算高速范畴。当年的历史背景是,陕西高速建设是“摸着石头过河”,临潼段是试验性建设,而西宝高速是规模化、标准化的里程碑工程,两者都承载着陕西人的“高速梦”。
如今再看,这场争议早已不重要。西宝高速后来改扩建为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日均车流量突破10万辆,成了关中平原的“黄金大通道”;临潼段融入连霍高速,依旧是旅游黄金线;三原段也成了城际快速干道。从1989年的“准高速”到现在的“高速网”,陕西用30多年时间,让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但争议本身挺有意思——它藏着陕西人对发展的迫切,对突破的自豪。当年不管哪条路先通,都是“从零到一”的跨越,都是老一辈建设者用汗水铺出来的幸福路。
你觉得陕西第一条高速该算西宝全线,还是临潼段?欢迎在评论区留下看法,咱们聊聊那些年追过的“高速初体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