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抖音刷到泰安那位外卖小哥的视频时,我手里的外卖都忘了取——穿着蓝色工装、戴着头盔的他,骑着送餐车在路边急得团团转,不远处的私家车已经冒起滚滚黑烟,火苗顺着引擎盖缝隙往外窜,看着就揪心。
后来看知情人补充的细节,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小哥当天中午送午餐,路过泰山区灵山大街时,突然发现路边一辆白色私家车自燃。一开始只是少量冒烟,他本想赶紧送餐,可转头就看到火苗窜高,心想“万一炸了就麻烦了”,立刻停下车冲去附近商铺借灭火器。
谁知道,连续三家商铺都摆手拒绝。第一家便利店老板说“灭火器坏了”,第二家水果店老板直接说“不借,万一你用坏了算谁的”,第三家小吃店老板甚至关了半扇门,说“忙着做生意呢,别耽误我”。小哥急得直跺脚,掏出手机想打119,又怕等消防员来车都烧没了,好在第四家五金店老板爽快,直接拎出灭火器递给了他。
等小哥和路过的两位路人一起把火扑灭时,他的送餐箱已经发烫,订单早就超时了。更让人心堵的是,客户直接取消订单并投诉,平台二话不说扣除了他50元超时罚款——这可是他跑三四单才能赚到的钱。
视频发到网上后,评论区直接吵翻了天,两派观点针锋相对,争议点直击人心:商铺拒绝借灭火器,到底是“冷漠自私”还是“合理自保”?
骂商铺“冷漠”的人,气得不行:“灭火器本来就是应急用的,关键时刻藏着掖着,这不是见死不救吗?” 有网友算了笔账:一个普通灭火器也就几十块钱,就算用了,后续补充的成本也不高,可一辆车烧起来,不仅车毁人亡的风险,还可能引发连环火灾,“这点账都算不清,太自私了”。 还有人共情小哥:“他放弃送餐救人,结果被投诉扣钱,商铺要是能多一份善意,他也不至于受这委屈。”
![]()
替商铺“辩解”的人,也有自己的理由:“不是不想借,是真的有顾虑。” 有开小店的网友现身说法:“灭火器属于消防器材,过期或者用坏了没及时换,被查到要罚款;而且万一借出去,对方灭火时出了意外,或者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会不会赖到商铺头上?” 还有人说:“小吃店中午正是忙的时候,老板可能真的没顾上,不能一上来就扣‘冷漠’的帽子。”
更让人纠结的是平台的处罚——外卖小哥救人导致超时,平台该豁免罚款吗?
支持豁免的人觉得:“小哥的行为是见义勇为,平台不仅不该罚,还该奖励,这才是传递正能量。” 反对的人却觉得:“平台有平台的规则,要是人人都以‘见义勇为’为由超时,订单管理就乱了,客户的权益也得保障。” 后来有网友发现,平台已经回应会核实情况,大概率会退还罚款,这才让不少人松了口气。
其实查过消防法规才知道,公共场所配置的灭火器,本就该用于紧急灭火,拒绝出借导致灾害扩大,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但现实中,商铺的顾虑也不是空穴来风——之前就有过借灭火器灭火后,因器材损耗产生纠纷的案例,这也让不少商家变得谨慎。
那位五金店老板的话很实在:“当时没想那么多,着火了哪能不管?灭火器用了再买就是,人命和财产比啥都重要。” 而小哥在接受采访时说,就算知道会超时被罚,下次遇到这种事还是会管,“总不能看着火越烧越大”。
这场争论的本质,其实是“善意与顾虑”的碰撞。我们期待商家能多一份担当,也希望社会能给善意多一份保障——比如明确应急器材出借的责任边界,让商家不用再怕“惹麻烦”;平台也该有更灵活的规则,给见义勇为的骑手多一份包容。
你觉得商铺拒绝借灭火器该被指责吗?平台对小哥的处罚合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咱们理性聊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