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别人留在你身边?别再做这些事了
作者:Singh Bhai2025年10月10日
1854年,一位名叫约翰·斯诺的医生站在伦敦布罗德街水泵前,卸下了水泵的把手。
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搞什么鬼?我们需要那水。”斯诺已经把该地区所有霍乱死亡病例都统计出来了,发现这些病例都集中在这台水泵周围。是这水在夺走人们的生命,但没人相信他的话——因为他们用肉眼根本看不到水里的细菌
有时,破坏性的因素是看不见的,直到你看到它的模式。
这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为你揭示那些破坏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因为当我们自己犯错时,往往很难察觉。
![]()
1.谦虚式炫耀
网上约会时,总有人会这么做。男生的个人简介写着:“我只是个普通人,碰巧会说四种语言,夏天会在汉普顿度假,哈哈。”女生则写道:“唉,升职累死了,现在25岁还要管理整个团队,为什么长大成人这么难?”
这正是“谦虚炫耀”的核心理念:
“我想让你知道我很厉害,但同时,我也想让你相信,别人觉得我了不起这件事,对我来说无所谓。”
他们自以为很谦虚,其实不然。
2015 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就验证了这一点。研究人员让受试者对各种自我炫耀的方式进行评估。
他们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因为他们看穿了你的伎俩。这种故作谦虚的炫耀方式太明显了。你骗不了任何人,你试图让别人眼花缭乱、对你印象深刻,结果却只让人觉得厌烦。
如果你想谈论自己的成就,那就直接说。你要坦然承认,比如直接说“我为我所做的那件事感到自豪。”这样既诚实又真实。
但当你把这些话包装起来,就显得太矫情、太尴尬了。这只会让人觉得你缺乏安全感,而且很爱操纵别人。
没人关心这种小伎俩。
2.习惯性漠视(轻视他人感受)
2018年,心理学家盖伊·温奇(GuyWinch)写过他诊所里的一位病人。一位女士匆匆赶回家,兴奋地告诉了丈夫这个好消息。丈夫甚至都没抬头看一眼手机,只是说了句“不错”,然后又低头继续刷手机。
她说,让她伤心的不是对方缺乏热情,而是感觉自己重视的事情,他却毫不在意。
他们两年后离婚了。
这就是为什么漠不关心会让人失去兴趣。
约翰·戈特曼对数千对夫妇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发现“轻蔑”是导致离婚的最重要单一预测因素。而冷漠则是蔑视的近亲。
例如:
- 你有点小题大做了。
-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 你太敏感了。
这些话传递的核心意思完全一致:你的情绪无关紧要。
2013年《社会与人际关系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当人们的感受经常被伴侣忽视时,他们在这段关系中会感到更加孤独——甚至比他们自己所说的 “独处时” 还要孤独。
想想看:和一个无视你的人在一起,比独自一人还要孤独。
并非所有情绪都需要被视为紧急情况。有时,保持客观冷静的视角至关重要。
但关键在于,“提供客观视角” 和 “否定他人的真实感受” 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是 “我看到了你的感受”,后者是 “你有这种感受就是错的”。
人们会对习惯性轻视他人的人失去兴趣,因为和他们在一起会感到孤立无援。就像所有重担都要自己扛,而身边的人却完全不承认你的负担有多沉重。
人们会对习惯性轻视他人的人失去兴趣,因为和他们在一起会感到孤立无援。就像所有重担都要自己扛,而身边的人却完全不承认你的负担有多沉重。
3.急于 “纠正” 别人,而非倾听
《摩登爱情》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讲述一位女性失去母亲的故事。她把这件事告诉了男友,男友立刻开始给她出主意。“你需要找个悲伤辅导师谈谈。你有没有了解过互助小组?你需要让自己忙起来。”
她说,他似乎对她的哀悼漠不关心,因为他无法忍受面对她的悲伤。
她需要的只是他陪在身边,一起感受这份难过,让她尽情哭泣,而不是急于让一切好起来。
但他做不到。于是她对他失去了兴趣。这并不是因为他不在乎,而是因为他更在乎 “纠正” 她的情绪,而非 “陪伴” 她本身。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发现,当有人认可你的感受时,大脑中负责处理情绪和威胁的杏仁核就会放松,从而使你身体放松。
但如果你立刻急于寻找解决方案,就无法获得那种解脱。你接收到的信息是:你的感受很碍事,我们还是跳过它们吧。
你知道,有时候人们是真心寻求建议。有时候,“我该怎么办?”意味着他们真的想要答案。
但大多数“问题解决者”不会等你开口求助。他们会主动介入,因为独自承受他人的痛苦让他们感到不舒服。仿佛他们必须做点什么,哪怕是任何事,也要阻止这一切发生。
这时大家都会选择退缩。因为他们发现你更关心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和他们一起面对问题。
4.说个不停,却从不提问
你知道吗?研究显示,在日常交谈中,人们平均约60%的时间都在谈论自己;而在社交网络上,这个比例会飙升到80%。
我们都太执着于自己的经历了。
有一种说法可以形容这种情况:“谈话中的自恋”。
他们并不是坏人。问题在于,对话应该是双向的,是你来我往的交流。就像打网球一样,而不是单方面的说教。如果对话中只谈论自己,那就等于在说:我很有趣,你没意思。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发现,提问会让人更受欢迎。这里说的不是泛泛而谈的问题,而是后续追问,那种能表明你认真听了对方说话的问题。
但大多数人都只是在等着自己开口的机会。
我见过很多次这样的场景:有人分享自己生病的父母,话还没说完,另一个人就插进来:“哦对了,我妈妈生病的时候……” 然后就开始滔滔不绝。连停顿都没有,也没问对方的父母现在怎么样了。直接把你的故事变成了他的。
5.过于循规蹈矩,乏味至极
20世纪50年代,研究员哈里·哈洛对猴子进行了一些实验。他把猴子放在笼子里,每个笼子里都放了两个假妈妈。一个假妈妈是用铁丝网做的,可以提供奶水;另一个假妈妈是用柔软的布料做的,但什么也不提供。
小猴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和布妈妈待在一起,但饿了的时候才会去铁丝妈妈那里。
舒适固然重要。但你知道吗?研究还表明,接触新环境和新活动的猴子表现更好,更出色,也更健康。
独特性同样重要。
当生活突然变得平淡乏味时,关系就会消亡。同样的谈话,同样的日常,对一切事物都做出同样的反应。你们变成了彼此生活中的背景噪音。
我不是说要你变得 “捉摸不定” 到古怪的程度,没人愿意和一个像龙卷风一样的人交往。但如果你们的所有对话都一成不变,对方甚至能在你开口前就猜到你要说什么?
那你可能真的变得无聊了。
无聊是吸引力的致命杀手 —— 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大多数重要的关系。
人类需要新鲜感、新想法、新视角。需要有东西能让别人一直对你保持好奇。
如果你每天都是同一个人,说同样的话,用同样的语气,那别人离你而去也不足为奇。
6.不愿承担责任
以下这一点,90%的人可能都不同意我的看法。
爱情终会消逝。不是完全消失,但那种让你魂牵梦萦、无法自拔的感觉,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你知道当爱情消逝时,是什么维系着彼此的关系吗?
责任。
即使困难也要坚持到场。勇于承担自己在混乱中的责任。即使自尊心作祟,也要承认“我错了”。
我知道这根本不浪漫。电影里演的也不是这种爱情故事。
人们对那些从不承担责任的人会失去兴趣,因为每一次冲突都像一场争论,每一次错误都会演变成一场关于究竟是谁的过错的辩论。
最终你会想:我这辈子都不想这样过。
这就是情感成熟的样子。没有这份成熟,人们终会选择离开。
本文编译自substack,原文作者Singh Bhai
https://theopenbook.substack.com/p/6-behaviors-that-make-people-lose
参考文献
谦虚式炫耀
·泽尔(Sezer, O.)、吉诺(Gino, F.)、诺顿(Norton, M. I.). (2018). 谦虚式炫耀:一种独特且无效的自我展示策略.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114 (1), 52-74.
习惯性轻视
·温奇(Winch, G.). (2018). 《情感急救:治愈拒绝、内疚、失败及其他日常伤害》. 普卢姆出版社(Plume).
·戈特曼(Gottman, J. M.). (1994). 《什么预测离婚?婚姻过程与婚姻结果的关系》. 心理学出版社(Psychology Press).
·戈登(Gordon, A. M.)、陈(Chen, S.). (2016). 你懂我的意思吗?感知到的理解能缓冲冲突对关系满意度的负面影响.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110 (2), 239-260.
急于纠正别人
·利伯曼(Lieberman, M. D.)、艾森伯格(Eisenberger, N. I.)、克罗克特(Crockett, M. J.)等. (2007). 用语言表达感受:情绪标注会干扰杏仁核对情绪刺激的反应. 《心理科学》, 18 (5), 421-428.
·《纽约时报》“现代爱情” 专栏.
说个不停
·塔米尔(Tamir, D. I.)、米切尔(Mitchell, J. P.). (2012). 自我表露具有内在奖励价值.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109 (21), 8038-8043.
·黄(Huang, K.)、约曼斯(Yeomans, M.)、布鲁克斯(Brooks, A. W.)等. (2017). 提问无害:提问能增加他人好感.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113 (3), 430-452.
过于循规蹈矩
·哈洛(Harlow, H. F.). (1958). 爱的本质. 《美国心理学家》, 13 (12), 673-685.
不愿承担责任
·佩雷尔(Perel, E.). (2017). 《婚外情的状态:重新思考不忠》. 哈珀出版社(Harper).
·舒曼(Schumann, K.). (2018). 道歉的心理学:理解道歉的障碍及如何克服. 《心理科学最新趋势》, 27 (2), 74-7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