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运签#
近日,无锡市民钱先生遇到件烦心事,他开车时嘴里叼了支牙线棒,竟收到了 "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的警告处罚。这一事件经报道后,引发不少讨论。
今年 8 月 25 日,钱先生驾车途中觉得无聊,就把一支牙线棒叼在嘴里。车辆行驶到市区右转车道时,被交通摄像头拍下,隔天就收到了警告处罚通知。钱先生很疑惑,自己全程两手握方向盘、目视前方,驾驶姿势规范,既没分散注意力也没影响操作,这处罚未免太 "一刀切"。他在交管 12123APP 上咨询,管理员回复称,叼牙线棒若分散注意力、影响操作就属于妨碍安全驾驶。
钱先生不认可这个说法,他从不抽烟,车里也没有烟雾,觉得把叼牙线和开车吸烟混为一谈很荒唐,希望撤销处罚消除影响。可多方咨询后,他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回应。无锡宜兴市交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说,就算交通法没明确规定不能叼牙线,这种行为也妨碍正常交通,不管是叼牙线、牙签还是嚼口香糖,都算违规。但江苏省交通事故报警热线工作人员却表示,正常驾驶时手没离开方向盘,叼牙线棒不算违法。
![]()
这事的核心矛盾,在于交通法规里 "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是个兜底条款,没有明确列举所有情形。之前上海就有类似案例,男子开车吸烟被罚 200 元,上诉到法院后,法院认为吸烟产生的烟雾影响视线、分散注意力,和接打电话危害相当,就算没列明也该处罚。但牙线棒和香烟不同,不会产生烟雾,也没有掉落风险,这就让处罚的合理性成了争议焦点。
有网友站钱先生:"全程规范驾驶凭啥被罚?照这标准,嚼口香糖、嘴里含颗糖是不是都要罚?" 也有网友支持交管部门:"开车就得全神贯注,嘴里叼东西万一掉了,弯腰捡就危险了。" 还有网友吐槽:"不同部门说法不一样,这执法尺度也太模糊了。"
有分析指出,认定这类行为是否违规,关键看是否符合 "分散精力、转移注意力" 的本质特征。上海一中院曾有法官解释,法律没法列举所有妨碍驾驶的行为,用 "等" 字涵盖未穷尽的情形,但执法时得结合实际判断危害程度。如果只是嘴里叼着牙线棒,没有任何影响驾驶的实际行为,就认定违法,确实容易让公众困惑。
兜底条款是为了应对复杂路况,但执法部门需要统一尺度,最好能出台更明确的指引,避免 "同行为不同判"。同时也得考虑公众感受,处罚的目的是提醒安全,不是为了罚而罚,过度严苛反而可能引发抵触。
这场牙线棒引发的争议,其实戳中了很多司机的痛点:开车时哪些小动作算违规,界限常常模糊不清。这事也给执法和普法提了醒,交通法规的执行既要守住安全底线,也要讲究精准合理,让公众清楚知道边界在哪里。毕竟,真正的交通安全,靠的是明确的规则和自觉的遵守,而不是模糊的判断和争议性的处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