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从田野到新城,晋安的发展温度始终以人民的幸福感来度量。昨日,“奋发进取三十年 同心共筑新未来”晋安区新闻发布会民生事业专场召开,一项项亮眼的民生成就,一个个贴心的惠民举措,共同绘就了晋安的幸福长卷。
“跨区求学”“到学在晋安”
“送孩子跨区上学,单程就要花1小时。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幸福感太强了!”家住福建省人才公寓的家长指着眼前象峰学校的崭新校舍点赞道。通过“九年一贯制+集团化”改革,象峰学校片内生从20%提升至100%,成为五四北片区热门的“教育地标”。
用脚投票是最好的认可——近年来,晋安小升初前1500名优质生源,选择留在晋安的比例从10%跃升至90%,“学在晋安”已成为新标杆。
【成果点击】
2025年,晋安区在全市首批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认定“双国检”,并作为全国唯一县级代表在教育部会议分享办学经验,体教融合经验获全市推广。
三十年来,晋安始终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以“建起来、办起来、强起来”为路径,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办学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集团化、城乡一体化、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学三个“100%覆盖”。近十年累计投入60亿元,新改扩建学校62所,新增学位5.1万个。示范园覆盖率居省、市第一;区域内一级达标高中数量达4所,居全市首位;全区累计建成24所国家级特色校,人工智能、体教融合成教育新名片。
名医家门口看诊
“医”路畅通更便捷
“名医来到家门口,再也不用去大医院排长队了!”日前,鼓山镇居民刘依姆在晋安区中医院“福医堂”看到了慕名已久的省二人民医院的名中医。一番望闻问切后,医生针对她的症状开出了医养“巧方”。
作为精心打造的晋安版“国医堂”,“福医堂”通过医联体共建,已引进数十位省市名老中医定期坐诊,探索名医带教、急危重症患者转诊绿色通道、共建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等合作,让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到基层。
2023年,晋安区医疗集团(总医院)揭牌,标志着其作为中心城区唯一区属公立医院牵头迈出集团化办医步伐,包括区中医院在内的12所区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集团,通过牵头医院专家下沉坐诊、远程会诊、技术培训等,实现“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成果点击】
晋安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构建覆盖城乡、便捷可及的“15分钟医疗服务圈”。省儿童医院、省妇产医院、省疾控中心、市中医院五四北院区相继开诊,辖区内三甲医院全面开花。区医院“一院三区”业务用房面积从0.65万平方米增至10.5万平方米,床位数从200张增至500张。
目前,全区6家医疗机构获评国家级“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单位,推荐标准率连续四年居福州市首位,鼓山卫生院、茶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获省、市级“精品中医馆”称号。
养老不离家 情暖桑榆乐融融
完整社区省级样板凤林社区内,年过六旬的张老伯饭后信步来到融信后海小区的近邻屋,和约好的邻居一起打乒乓球、下围棋。
午饭时分,象园街道乐园社区长者食堂飘来阵阵饭菜香,常客刘阿姨端着餐盘满怀期待地来到打菜窗口。她高兴地告诉记者“:不想做饭的时候走几步就到食堂来吃,可方便了!”
了解到福马社区高龄独居老人马奶奶的助医需求,王庄街道社工黄蕾立即“接单”,护送老人到省立医院就医……
从机构、社区到居家养老,一幕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场景折射出“有福之州、幸福老人”的生动剪影。参加“乐龄学堂”的一位学员说:“在这里,我找到了比退休前更精彩的生活。”
【成果点击】
围绕“不离家养老”目标,晋安区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服务多元的“机构、中心、站点、居家”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建成平原六镇街六大综合服务中心,深度连锁运营21个“一站两堂(食堂+学堂)”,总供餐量超45万份,开展“乐龄学堂”逾4000课,受益人次超6.5万人。
晋安区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从2017年的15.7张增长至53张,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任务。华煦养老院与长青颐养园纳入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泰康·福园”项目是全市唯一由世界500强企业投建的高端养老社区,为养老机构的专业化、高品质运营提供福州样本。
榕台共执笔 绘就治理“同心圆”
在晋安区新店镇新秀社区,来自台湾的社区营造师和本地居民一起,共商共议,将一块闲置空地变成了人人都爱的“口袋公园”,并亲切地命名为“我家小院”。
桂溪社区的台青集市上,台胞住户摆摊售卖来自台湾的美食、手作、文创品,用味蕾牵起榕台同源的亲情纽带。
从“我家小院”到“台青集市”,从“火车头广场”到“书记一盏茶”,晋安区探索社区治理榕台经验融合,以“微更新”激活社区“大幸福”,一处处小公园、议事亭拉近了邻里距离,让居民推窗见绿、转角遇美,基层自治的凝聚力在共商共议中愈加坚实。
【成果点击】
晋安区创新打造“晋我家”“我家小院”“三安工程”等凸显榕台经验融合的系列品牌治理项目,乐西社区居民公约获评省级优秀村规民约,桂溪社区制定全国首个社区志愿服务两岸共通标准,新秀社区“五事五民”工作法获评省级优秀社区工作法……社区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化,治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非遗“潮”起来
千年文脉绵延不息
“福州软木画太上头了!”今年“五一”假期,由明星赵丽颖带起的“非遗上头”热潮席卷街头,游客身着传统服饰、头簪软木画头饰走上街头,给自己留下青春剪影,也给诞生自晋安的这门非遗技艺注入时尚生命力。
坐拥43项非遗技艺、81位各级代表性传承人,晋安区构建起“项目+基地+传承人”的非遗保护体系,让寿山石雕、软木画等在创新中传承。软木画、纸翻花成功“出圈”,不仅多次亮相央视,还成功吸引了一批年轻粉丝,推动千年文脉在传承中绵延不息。
【成果点击】
为织密建强文化阵地,晋安全区构建起“城区15分钟,乡村半小时”文化便民生活圈。晋安区文化生活馆获评“福建省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7个场所入选“福州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
保护活化并轨。福建协和大学建筑群阮公祠、坊兜桥等15处文物单位加强保护修缮,新店古城遗址与日溪畲族蓝府的活化案例,成功入选福州市十大优秀案例。
文旅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全区累计培育A级景区10个,旅游收入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二。爱摩轮城市广场、趣浪·源脉温泉水乐园等重大项目落地,“福聚晋安”核心品牌引领北峰乡村振兴。鼓岭“岭里沐里度假山庄”获评国家甲级民宿。
三十年,晋安用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回答了“发展为了谁”的时代之问。教育的均衡、医疗的便捷、养老的温情、社区的活力、文化的滋养,共同拼成了“幸福晋安”的完整图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