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人类漫长的生命旅程中,健康与疾病始终如影随形。每一次关于疼痛与疗愈的记录,都成为人性、希望、坚韧与爱的深刻展现。而放眼未来,我们预见的不只是医疗技术的惊人飞跃,更是对病患愈发深切地理解与尊重。医学的终极使命,不是对抗自然,而是在敬畏中寻求精妙干预,在理解中维护动态平衡,与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共舞。本文为《身体周刊》读者投稿的患者故事,“愈见你”,感受生活的点滴。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不知是打火锅时,隔壁桌咳嗽的女人把飞沫溅进我喉咙,还是通宵空调贪凉忘了掖被角,一场感冒像暗箭骤然扎身。
小君早早约我游泳。小区那池恒温蓝水,是城里屈指可数的私藏。她雇了位八块腹肌、人鱼线条的教练,我独自潜游,懒得看她冒桃心的目光。半小时后出水,傍晚的风带着刀片削来,浴巾裹得再紧也锁不住寒意。收拾衣物,我们又钻进火锅蒸腾的热气里取暖。
第二日清晨,后背一抽一抽地疼,我当成久不运动的抗议。洗漱完冲去上班,胃里却翻江倒海,酸水直顶喉咙。
第三日醒来,胸口忽然空落发慌,坐起缓了片刻才压下去。我挑了离公司最近的医院,挂消化内科,吹气结果是幽门螺杆菌阳性。医生见我越吐越勤,干脆把无痛胃肠镜排上日程。
检查前夜,我抱着几袋口服液当水喝,铁锈般的腥苦滑过喉咙,像钝锯在软骨上来回拖,至今想起仍头皮炸麻。泻药掀起腹腔海啸,把我抽空到脚跟发飘,才堪堪挨到出发的黎明。
无痛胃肠镜须上麻醉,小君攥着我的腕带直奔内镜中心。登记、签字、换病号服,我顺从地爬上床。护士一口气完成连珠炮核对:姓名、禁食钟点、过敏史、是否无痛,末了交代左侧卧、含嘴咬、放松呼吸、或会胀气,声线利落得像在跑道发令:“别紧张,闭眼,一会儿就好。”
我平躺成一条直线,看她把三联导联贴上胸口,血压袖带缠紧上臂,血氧夹钳住指尖,屏幕数字红得跳脚;留置针噗嗤扎进静脉,透明药液蓄势待发。绿衣医生象征性拍拍我肩膀,寒暄两句便示意护士推麻药。
骤然,心脏像被巨拳攥住,胸口炸开一簇灼亮烟火,疼得眼前金星四溅。监护仪尖叫,音频折线瞬间疯魔。医生厉声喝停麻药,抄起墙上红色电话:“心内科主任,速来!急救!”
手术室门来回开合,风一样灌进人影。小君被放行冲进来,护士急促解释:“病人突发心脏病!”她脱口而出:“打麻药打出心脏病?医疗事故吗!”
一通兵荒马乱,我直接被推进重症病房。抽血、贴电极,各种机器压在身上沉得像铅衣。可前夜的泻药仍不放过,我扶着墙根往厕所挪,浑身软得像煮烂的面条,胸口又闷又痛。小君一边架着我一边气鼓鼓嘟囔:“怎么忽然说住院就住院?!” 我赔笑:“带薪躺到周末,赚假,划算。”
护士旋风般冲来:“谁让你们擅自拔监护?中控报警!”我举手投降:“只想上厕所。” 和她解释了泻药太狠,她也拗不过无奈的笑笑,命令我坐轮椅进厕所,我俩对视苦笑:才几步路,至于吗?
拉完两三趟,我趁她不注意自己下床,刚踏进卫生间门槛,心脏再度剧痛,眼前刷地黑屏,耳鸣如潮,双腿失力。小君后来说,那一刻我脸色瞬间死灰,像被抽走魂魄。
护士又一次疾跑进来,声音带火:“知道这是重病房吗?” “我真不知道。”话音未落,主诊医师举着化验单大步踏入: “高敏肌钙蛋白指数2611 ng/L,明确心肌损伤,基本可诊断心梗。”
“啊?”我和小君面面相觑。
“不管是不是泻药,立刻平躺,进一步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造影。”
“不是心梗吗?怎么还查?”
“急性心梗合并心肌炎,先住院,持续排查。”
我脑子嗡地闪过大学球场那个,突然心梗猝死的帅气学长,冷汗顺着脊背往下爬。
天黑了,单人病房静得能听见点滴砸在输液管里的回声。我仰面躺着,第一次把“人生”两个字按在胸口慢慢摩挲:月光族,大龄剩女,没谈过像样的恋爱,没往家里寄过生活费,祖国的大好河山一处未去,却先在心脏里埋下了一颗哑雷。
刚毕业那年,我以为社会是辽阔海域,随便撒网就能捞起丰功伟绩;后来潮水接连退去,求职碰壁、老板跑路、工资断粮,我只能缩进一家只有四名员工的小公司。
我不知道医生会在报告上写下怎样的判决,但隐约觉得死亡就站在门口。白天护士不让我拔监护,我还冲她甩脸色,原来我的脾气这么差。思绪像断线风筝,飘到很远,被小君拎着饭盒回来的声音猛地拉回。
晚上九点,值班刘医生来巡房,被我们拽住聊天。他年纪和我们相仿,说话没主治那种官方缓冲,倒合我口味。“心梗救治及时,基本能恢复。可主要问题不是指标,是心电图严重失常。我们现在高度怀疑是心肌病引发心肌炎。”
“心肌病?”我们都很困惑。
“心肌本身质量或结构出了毛病,不是血管堵,也不是瓣膜坏,而是肌肉变厚、变薄、变硬或扩张,导致心脏泵血无力、乱跳甚至衰竭。”
“没确诊前,哪个医生都不敢下重话。”说完,他拍拍床栏回去值班,病房再次沉入安静,只剩我胸腔里那只不听话的鼓手,还在试音。
小君折腾一天,疲倦到半昏迷地昏睡。我上网查资料:心肌病抢救期输液、除颤、插管约 2–5 万元;稳定后长期吃“新四联”、β 阻滞剂、SGLT2 抑制剂,月费 300–800 元;肥厚梗阻可选 mavacamten,月费 4–5 万元,或酒精消融 3–6 万元;室速高危者植入 ICD 一次 12–18 万元;终末期移植 50–70 万元,术后年抗排斥药 3–5 万元,再加半年心超、基因筛查与限盐限酒的生活管理,总花费随分型差异,可从数万到百万不等。
毕业至今我赚不足 30 万,租房生活花掉大半,每天下班就是外卖、零食、电视剧。刚毕业就失业一年多,工作总是做几天就不合适;后来一同事拉我创业,我透支凑 10 万,他却失联,微信停用到今天。不知算投资失败还是被骗,这笔钱我还了许久。
可我忽然觉得远大梦想、生活不顺都不算事,只要身体健康,平庸即平凡,平凡即大福。
住院一周,我眼见的都是血肉之躯:白班护士小跑的脚步、夜班医生眼里布满的红丝。原来“积福德”不是形容词,是他们每天的呼吸。我这只沉迷炸鸡啤酒的俗胎,忽然被按在病床上,开始学大人思考生与人的重量。
所有检查收卷:心肌比正常尺寸扩大0.33mm,致密化不全。主治把报告递给我,语气像宣判又像安慰:“心肌病概率不小。”
我竟笑得出来:“肯定没事,我可是认真做过好事的人。”
“黄泉路上无老小,记得三个月随诊,医学偶尔也出奇迹。”
工作至今工资卡没上过五位数,力所能及的捐助却从未停止;地铁里让座;雨天替人撑伞;给流浪猫买过罐头。我的钱不多,能力不大,好人也许不会免病,却一定能免惧。我拍着胸口对自己小声说:别怕,你已经提前把幸运存进了人间存折。
我不再暴饮暴食,学着在砧板上切出细水长流的声响,把油盐酱醋调成自己能握住的安稳。外界闲事,我一概捂耳而过,只把能量一寸寸收回自己身上。
复查的前夜,我仰面躺在黑暗里,反复预演最坏的结果:若明天确诊心肌病,我必得坦然,生命的质量才要紧。到那时,得先把去年同学送我的那只昂贵包包原样寄回,然后递辞职信,独自去远行;把一路的风和日子剪成视频发到平台,换一点生活费,走到哪里便算哪里。若收入有余,一半捐给需要的人,一半留给父母;若只够温饱,那就让风餐露宿也成为一种修行。
检查当天,我攥着挂号单,心脏仍怦怦超速。专家把超声图递到我眼前:“心肌未见扩大,上次应是炎症性微肿。”
我长吐一口气,警报暂解,但医嘱依旧:作息饮食如常,继续随诊。
这事已过去三年,我仍清晨按部就班地赶地铁、黄昏踩着夕光买菜回家。空余时间交给纸页与经声,书翻到尾处,便去庙里燃一炷香,看青烟袅袅上升,像替我把祈愿递给未知。
小君说我眉眼柔和许多,待人接物自带温度。可我心里清楚:见过心脏监护仪的尖锐报警,便再无资格暴躁。与医护人员昼夜奔跑的强度相比,我的朝九晚五已是知足常乐的范本。
如今我把心梗的相关症状写出来,也给患心脏疾病的人一些正能量,希望自救也能成为别人的指南。安贫安道的清简日子,唯有与死亡擦肩的人才懂它的金贵。
![]()
专家点评:
许宇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分院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 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
《脉动归真》所呈现的,是许多年轻人并不熟悉却值得警惕的心血管疾病面孔。故事的开端不过是一场普通的感冒、背部不适、胃部不适与胸口发慌,这些常被归因于受凉、饮食失衡或所谓的“上火”。然而在医学上,胸闷、乏力、心慌、恶心、出汗等模糊症状,正是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可能发出的“暗号”。尤其是在麻醉、强烈疼痛、精神压力、寒冷刺激等诱因面前,潜在的冠心病、心肌炎或心律失常可能骤然暴露。故事中无痛胃肠镜启动后患者出现胸痛、心电图紊乱、监护报警,正是诱发事件唤醒了原本潜伏的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如同心脏的供血管道,它的内壁会因高血脂、吸烟、情绪压力、炎症反应而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它们并非都表现为剧烈疼痛。早期冠心病常以胸闷、餐后不适、上腹痛、背痛甚至单纯疲乏示人。在本案例中,患者第三日醒来的“空落发慌”和活动后心慌,已经是典型的心脏供血不足信号,只是被归入胃肠不适而轻轻带过。
“心梗”之所以令人恐惧,是因为多数并非来自最严重狭窄的血管,而是来源于炎症活跃、纤维帽脆弱的“易裂斑块”。一旦破裂,血小板迅速凝集如潮水般堵死血管,几分钟就能造成心肌不可逆坏死。文中监护仪骤响、胸痛如灼、黑屏昏厥、出冷汗等,就是心肌缺血急性发作的典型表现。高敏肌钙蛋白达到数千 ng/L,更几乎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与心律失常的可能也需同步排查。这也是医疗团队强调“进一步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的原因——在急性心脏事件面前,确诊与分型关系到后续治疗方向。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一些年轻人认为“年纪轻”“不抽烟”即可免疫,其实病毒感染后免疫失控、熬夜、暴饮暴食、情绪焦虑,都可能刺激心肌炎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如果体质基础薄弱,短期内也可能发生心脏损伤。因此,发热期运动、感冒后剧烈游泳以及火锅与低温交替刺激,都构成经典诱因链条。
在药物治疗方面,大众常有疑虑:他汀伤肝?抗血小板易出血?β阻滞剂让人乏力?然而毋庸置疑,这些都是预防斑块破裂、降低心梗死亡率的核心药物。现代循证医学证明,他汀可以稳定斑块、降低炎症;抗血小板药物减少血栓形成;β阻滞剂减轻心肌耗氧;自行停药,是年轻患者死亡率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故事中令人深思的,是在重症监护间隙透出的心境变化——心脏监护仪刺耳的尖叫、无力下床的虚脱、夜里揉搓“人生”二字的困惑,都反映了心血管事件带来的心理震荡。这种体验往往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生活方式。健康不是青春的附属品,而是需要持续投资的长期资产。
如何识别心肌缺血?大众应牢记“四个警示”:
第一,胸口压迫感持续超过 15 分钟。
第二,活动、情绪激动、受凉后明显加重。
第三,伴随出汗、恶心、呼吸困难、脸色苍白。
第四,疼痛可放射至左臂、肩背、下颌、上腹。
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而不是自行等待缓解。
故事结尾的随访、生活习惯转变、饮食收敛、情绪收摄,都是心血管康复的关键。医学并不是让生活变得狭窄,而是用规范给身体争取更宽阔的未来。心脏病不是一种纯粹的医学事件,它常常改变一个人对待世界的方式。若说死亡曾擦肩而过,那么余生便是赠品。那些日常的清淡、克制与耐心,正是对心脏最温柔的守护。
在医院的走廊里,我们看到无数人经历过类似的惊险。最终能平安回归生活的,是及时识别、主动就医、规律用药、坚持随诊的人。愿每位读者都能从这篇故事里看见:心脏的信号,从来不该被忽视;身体的情绪,永远早于语言。那些在夜里让人惊坐起的心悸、在寒风下诱发的胸闷、在运动中爆发的刺痛,不是矫情,是心肌缺血的碍眼红灯。
医学可治病,故事可治心。愿我们都在来日的晨光里,平静地聆听心脏稳稳跳动的声音。
灏安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