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淬炼预防警务之盾 以深情笔触绘就和美平安新画卷——蓝田县公安局安村派出所平安建设纪实

0
分享至

阳光讯(记者 赵生杰 通讯员 张强 刘琪萌)深秋的安村,稻浪流金,炊烟袅袅,宛如一幅鎏金的田园画卷。村民王老汉坐在自家庭院里,望着嬉戏的孩童,眼角漾开笑纹:“如今心里透亮,夜里安稳,连梦都是甜的。”这句质朴的心声,正是这片土地平安建设最生动的注脚。在这祥和景象的背后,是蓝田县公安局安村派出所深耕“531”预防警务机制与“133”执法责任制的创新实践。他们以治理为笔、以法治为墨,正悄然绘就一幅“百姓和乐、乡村善治”的平安新画卷。



“前沿阵线”构筑矛盾化解“护城河”

“要不是民警和网格员来得及时,这邻里情分真要伤透了。”回忆起三个月前那场因宅基地界限引发的风波,安村三组村民李大姐至今心绪难平。那本是一道浅浅的沟壑,却在日积月累的误解中,险些成为隔断两家情谊的深渊。

这场看似普通的纠纷,在“531”预防警务机制的精准运作下,仅用48小时就化干戈为玉帛。民警联合村级网格员、司法调解员,不仅现场丈量勘界,更在农家院落里泡上一壶茶,让双方敞开心扉,最终达成和解。这成为基层治理中“防患于未然”的生动诠释。

2025年,安村派出所以机制创新为抓手,精心构建起“三维立体防控网”。这个以民警包片为主导轴、网格联动为经纬线、群众反馈为传感器的治理体系,将辖区21个村组科学划分为8个警务网格,创新实施“网格长+网格员+信息员”三级管理架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从各村选拔的121名党员、乡贤担任的“平安哨兵”,这些穿梭在田埂巷陌的“移动探头”,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


所长贾小锋的笔记本,堪称这张防控网的灵魂所在。这个略显破旧的笔记本里,不仅详细记录着人口流动、重点场所等基础数据,更密密麻麻标注着“张家婆媳心结”“李家田地界石”“王家农产品销售纠纷”等鲜活的民生细节。翻开任何一页,都能读到安村的平安密码。

“大至劳资争议,小至鸡犬相闻,都要刻在脑子里、落在行动上。”说这话时,贾小锋正踩着湿滑的田埂走访农户。秋雨淅沥,笔记本的边角已被雨水浸出蜿蜒的水痕,但他记录的动作依然认真。这本带着泥土气息的笔记,丈量的是民情,承载的是民心,连接的是警民之间的信任桥梁。

针对矛盾纠纷的差异化特征,派出所创新推行“三级调处工作法”。简易纠纷实行“警务室+调解委”现场快处模式,确保小事不过夜;一般矛盾启动“警司联调”机制,实现中事不出村;重大疑难纠纷则组建“专家会诊”专班合力攻坚,保证大事不出街。他们还在各村创新设立“乡贤议事厅”,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者、退休教师、法律明白人参与调解,用乡音土话化解心结。

数据显示,年内已成功化解各类邻里纠纷46起、婚恋家庭矛盾18起、经济纠纷9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7.2%,较去年同期提升12.5个百分点。真正实现了“矛盾不出村、纠纷不过夜、风险不升级”的治理愿景。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即将激化的矛盾被化解在萌芽状态,是无数个濒临破裂的关系被重新弥合。


“法治坚盾”守护公平正义“生命线”

“执法有尺度更有温度,这样的处理我们心服口服!”辖区超市张老板指着墙上新添的“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锦旗,向来访者讲述着上月发生的故事。当时,一起因商品质量引发的纠纷险些演变成肢体冲突,民警到场后既严格依法取证,又耐心组织调解,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源自安村派出所对“133”执法责任制的刚性落实与柔性践行。

2025年,该所从接处警、调查办案到案件归档,建立起全流程标准化执法链条。他们创新推出“执法清单”管理制度,要求民警出警必带执法记录仪,办案必严守证据标准,处警必说规范用语。在一次处理醉酒闹事警情时,民警既严格依法控制现场秩序,又贴心为醉酒者披上外衣、联系家属,这种“法理情”相融的执法艺术,成为群众口口相传的佳话。


执法规范化建设需要软硬兼施、双轮驱动。在硬件升级方面,不仅配齐配强最新一代4G执法记录仪和智能采集站,还建成集指挥调度、视频巡查、执法监督于一体的数字化执法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如同“智慧大脑”,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程可视化、可回溯管理,让每一个执法环节都经得起检验。

在能力建设方面,每月定期开展“执法质量体检”,创新实施“情景式执法演练”,通过还原真实案例提升民警处突能力。年内已邀请法制支队专家、法院法官开展专题讲座12场次,组织模拟现场执法考核6次。这些系统化、常态化的培训演练,使民警的法治素养和执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年轻民警杨帆在最近的执法考核中表现突出,他感慨道:“通过这些实战化训练,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规范执法,更懂得了如何让群众在执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截至10月底,该所创下行政复议零变更、执法投诉零属实、负面舆情零发生的“三零”纪录,执法满意度高达98.7%。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派出所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迈上了新台阶,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个执法环节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民共治”谱写平安建设“同心曲”

平安建设从来不是“独奏曲”,而应是气势恢宏的“交响乐”。安村派出所积极借鉴“多元共治”理念,打破“公安独角戏”的旧有模式,着力构建“党政主导、公安主推、群众主体”的治理新格局。这一理念的深刻转变,带来了平安建设工作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一支身着藏蓝马甲的“安村义警”队伍应运而生。这支由退休教师、商铺店主、返乡青年等50人组成的群防群治力量,既是治安巡防的“千里眼”,又是矛盾调处的“和事佬”,更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他们每周三次的常态化巡逻,不仅震慑了违法犯罪,更成为移动的“平安宣传站”。片警宋尊良介绍:“‘义警’们来自群众,最懂群众,他们的参与让我们的工作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在宣传方式上,民警们别出心裁地开设“平安夜话”微讲堂,利用晚间村民休息时间,以拉家常的方式讲解安全防范知识;组建“流动宣传队”,把交通安全演练送到田间地头;建立“指尖警务室”,通过微信群实时发布预警信息。截至目前,已开展反电诈、交通安全、禁毒等主题宣传23场,发放定制宣传品1200余份,让安全意识和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融入百姓日常。

“从前总觉得平安是警察的事,现在才懂人人都应是平安使者。”村民赵大哥在加入巡逻队后,已成功协助排查各类安全隐患7处。最让他自豪的是,上周夜间巡逻时,他凭借在消防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及时发现了因电线老化引发的火险隐患,并迅速妥善处置。这种“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共识,使得平安建设从派出所的“责任田”,演变为全社会的“共建园”。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正在生根发芽。幼儿园老师将交通安全知识编成儿歌,商铺店主主动安装联防报警系统,农家乐经营者自觉成为“反诈宣传员”......平安建设的种子,正在每个安村人的心中开花结果。

夜幕降临,安村的万家灯火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双突破96%,平安建设知晓率达95.5%,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望着接报案室墙上一面面锦旗,所长贾小锋目光坚定:“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我们将继续深耕预防警务,让平安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在这幅以初心为底、民心为墨绘就的画卷里,每个安村人都是平安的守护者,共同谱写着一曲乡村善治的永恒乐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阳光报阳光网 incentive-icons
阳光报阳光网
阳光
127605文章数 124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