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读
⬆️点击查看⬆️
26期春夏季招募,即将开营
相关付费文章:
热门专栏:
![]()
黎紫书 来源/网络
黎紫书71年生人,出生于马来西亚小镇,从事新闻工作10年,以文学奖出道,最终以一篇短篇转型,希望写出更属于自我表达的作品。
辽京83年生人,北京房山人,也做过法语编辑、记者。2015年在育儿间隙开始写作,17年在豆瓣发表作品,19年凭借《新婚之夜》引发关注。
![]()
辽京 来源/网络
你看到这两段经历,大概率就知道黎紫书和辽京聊不到一块儿去。
为什么呢?你看黎紫书,她对文学有非常崇高的梦想。
在从事了十年新闻工作后,她最终得到了成为全职小说家的机会并彻底转型。所以,在评审席上,她说“她懂文学奖对她这样一个马华作家来说这意味着什么”,也非常在意自己的评审过程和价值。
她对文学的崇敬和热情诚然可以从她的表达和作品中被看到,简单来说,她当做事业、志向和理想来追求的。
由此,她创作很看重进取心和创新意识,需要“创作好的作品”,可能就这么简单。而她既然如今成为了文学奖的评审,某种意义上的守门人,她便要抬举那种具有突破性的,能够同样对文学保持极致进取之心的创作者。
作为文学的守门人,她守的就是她所认为的文学之道。
所以无论是她在理想国的发言,还是对大陆青年作家的看法,你都能看出一二。
而这届的文本都写的很圆润,尽可能成熟或伪装成熟、几乎没有那种独特的气质。
再看辽京,80后的北京人,婚后养育孩子闲暇上豆瓣写作,若是要从刻板印象去讲,自然是把生活放在了前面,写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是为了记录那些生活中失落的,遗憾且依旧有趣的碰撞、情感以及记忆碎片。
甚至在豆瓣写作,她也并没有说一定要成就盛名,豆瓣主流的风格更偏布尔乔亚和文艺青年,治愈且生活。
讨厌规训,激情摸鱼,挥洒生命,艺术娱情大概率是这个社区的文化。
由此,黎紫书说,青年作家要“多展示创作上的反抗和野心”,自然辽京是“油盐不进”,我有着美好而幸福的当下生活,我为生活的舒适或欢欣,失去或遗憾书写,我需要什么野心?
可偏偏辽京是这届理想国奖名单里的“高个儿”,有时候不知道是该怪有天赋者不上进,还是该怪体制根本选不出人才。
面对黎紫书的激情批评/“规训”,辽京说的原话就是“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些相似的时刻,这些时刻通过文字而被唤起、共振,我创作的快乐好像也由此传达给别人,这是一个很完满的结果”。
看到这里,你就是知道这是一个“鸡同鸭讲”的组局,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不过也展现了华语文学的多样性。
中国大陆广袤的媒体资源以及市场,足以养育丰富多样的创作者。
只可惜,其实不光黎紫书不解,更多人也会疑惑:
为什么在当下,那么一个资源丰富和读者广袤的文化大国出不了划时代的“大”作家,而更多的是充满布尔乔亚气息的“小”作家呢?
或者当下华语文学还需要有反抗精神、可以有反抗精神或者真正划时代的意义吗?还是仅顾及岁月静好就可以了。
⬇️了解更多作者的读书笔记⬇️
作者:栩
编校:Lenny
文章内容仅供个人阅
读、交流
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