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让世界读懂中国: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0
分享至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国际化指明了方向,也赋予教育以新的使命——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

当前,全球治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从发展、文明、安全、治理四个维度,为世界提供了兼具温度与力量的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而教育国际化,正是传播这一方案、推动文明互鉴的关键路径。其不仅是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形式拓展,更是构建“立体对话”机制、突破跨文化认知壁垒的核心载体。

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国人民书写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壮丽诗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绿色经济引领生态文明,到新技术开拓新产业,再到即将开启的“核聚变”新时代,中国正在推动世界从“存量竞争”的旧格局稳步迈向“增量共享”的美好未来。中国用自身的发展实践,为世界贡献了破解发展困境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教育国际化,是让世界读懂中国发展逻辑、突破跨文化传播中认知壁垒的关键载体。它为中国叙事搭建起“立体对话”的全新框架,彻底打破了传统传播的单向度局限。通过校园里的知识课堂与社会中的实践课堂,沉浸式塑造出国际传播新生态。让中国叙事实现从“讲述中国故事”到“分享中国经验”的跃迁,最终实现从“文化输出”到“价值共鸣”的升华:让世界不仅能听见中国声音,更能认同中国的发展理念。

20多年前,笔者作为一名留学生,在异国的课堂上聆听教授们用“we,our”讲述西方发展模式。今天,作为中国高校的教师,站在祖国的讲台上,可以自豪地向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讲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从昔日依赖“洋火洋皂”的窘迫,到“两弹一星”的壮举,再到移动支付、新能源汽车的引领。中国故事里,既有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也有普通学子远赴边疆、扎根基层,甚至奉献生命的动人篇章。这些“小人物”承载的“大使命”,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写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教育国际化正以强大动能赋能中国叙事,不仅让世界“听见中国”,更能深刻地“读懂中国”,从而推动文明之间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共识。教育工作者应坚守初心,把教育书写在中国大地上。在中国理解世界,在中国感知未来,让中国故事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作者 雷少华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副主任)

来源:《神州学人》(2025年第11期)

作者:雷少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教育新闻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部直属中国教育报刊社主管
66212文章数 125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