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40元换一艘航母?这哪是捐款,分明是史上最牛原始股!
![]()
最近这话在网上传疯了,26年5岁娃把存钱罐砸了,凑出140元寄给国家,就为造大船防坏人。
如今福建舰劈波斩浪,当年的小不点,竟收到了国家的惊天回报。
把存钱罐给国家造大船
![]()
当年的那笔在今天不够买一顿饭的钱,在1999年却重如千钧,那是当时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也是孩子能拿出的全部家当。
故事的起点藏着一代人的共同记忆,1999年,北约导弹击中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街头巷尾都飘着落后就要挨打的叹息。
广西的陈虞文从退伍爸爸讲的海防故事里、爷爷攥着报纸的叹息中,模糊懂了没大船就会被欺负的道理。
![]()
他翻出小猪存钱罐,砸开铁盖,把硬币、毛票和幼儿园得的小红包全倒在桌上。
一分一毛数下来,刚好140元,陈虞文的妈妈帮着把钱分四次寄去北京,汇款单附言栏里,孩子歪歪扭扭写着用于建造航空母舰。
![]()
没人能想到,这封夹着零钱的信,会被郑重地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当时负责收发的干事后来回忆:信封磨得边角发白,里面的钱用橡皮筋捆着,还有张画得歪歪扭扭的航母图,一看就知道是孩子的心意,特别戳人。
你的责任是长大造舰交给我们
面对这份特殊的投资,国家的回应藏着最暖的担当。
![]()
2000年初,盖着鲜红印章的回信,寄到了孩子家里,写信的是海军相关部门的干部,字迹工整有力,字里行间全是郑重。
信里没提高大上的道理,先夸孩子有颗爱国的心,是好样的,接着解释规定不能收个人捐款,随信寄回了140元。
最让人动容的是结尾的寄语:希望你好好读书,健康长大,将来用本领为国家出力。
![]()
这话像一份默契的约定,孩子负责成长,国家扛起建设。
陈虞文的爸爸把回信和孩子的画收进木盒,而那封带着硬币温度的信,被海军部门归档后,最终送进了海军博物馆,成了跨越世纪的契约物证。
日子一天天过,孩子渐渐长大,陈虞文考进北京的党政机关,儿时捐钱造航母的事,成了藏在心底的温暖回忆。
![]()
他不知道的是,国家从未忘记这份童心,正用一代人的努力,悄悄兑现承诺。
2012年辽宁舰入列那天,陈虞文在电视前哭了,屏幕里的航母,比他小时候画的气派百倍。
2025年福建舰亮相,电磁弹射的轰鸣声里,当年的小不点已经成了能为国家出力的大人。
![]()
从画纸航母到福建舰的双向奔赴
今年春天,陈虞文接到个奇怪的电话:您好,我们是海军博物馆,您1999年给航母捐过款。
他第一反应以为是诈骗,直到对方说出140元,分四次寄,附言是造航空母舰,尘封的记忆突然被唤醒。
更惊喜的还在后面,他收到了海军的邀请,作为特殊观众登上福建舰。
![]()
当踩着甲板,触摸到冰冷坚硬的舰体时,26年前的画面瞬间涌上心头:5岁的自己趴在桌上画航母,妈妈帮着贴邮票,回信里那句好好长大的嘱托,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
舰上的官兵听说了他的故事,特意送上福建舰的模型和服役证书复印件。
握着模型的那一刻,陈虞文觉得特别踏实:小时候画的船是歪的,现在国家造的船,又稳又威风。
![]()
这个故事被传到网上后,网友都喊这140元是史上最强原始股。
面对夸奖,陈虞文却很平静:我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咱们的军队真的强大了。
海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档案里还藏着不少类似的故事:有老人捐出退休金,有学生省下早饭钱,数额都不大,却都写着用于造舰。
![]()
这些微小的心意,最终汇成了托举航母的力量。
如今,陈虞文在全民海洋意识分享会上,给一群5岁的孩子讲自己的经历。
他拿出当年的回信和现在的航母模型,告诉孩子们:你们的愿望,国家都会记在心里。
![]()
结语
这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无数普通人与国家的双向奔赴,一个孩子用140元表达信任,国家用26年、三艘航母证明:你的相信,从来都值得。
当福建舰的航灯照亮海面时,我们都该记得:大国重器的背后,既有科研人员的心血,也有每个普通人的赤子心,这才是家国情怀最动人的模样。
![]()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1999年小朋友捐款140元给国家造航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