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召忠终于承认了!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局座揭开谜底
2011年,时任美国防长盖茨访华,亲眼目睹了歼-20的首飞,表情凝固。
他曾坚信中国在2025年前造不出五代机,而这份自信,部分源于中国专家早前的“歼-10改”言论。
为何一句戏言能让五角大楼误判?美国又如何为自己的情敌付出了代价?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一提到张召忠,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准是他那两个玩笑性质的“预言”——“海带缠潜艇”和“雾霾防激光”。
那会儿大家都觉得这说法太离谱,可谁能想到,几年之后,它们居然一个个都被现实给印证了,而且背后还真有科学依据。
先说“海带缠潜艇”。
![]()
张召忠当年在节目里分析过,黄海平均水深才44米,属于浅海区域,大型潜艇在这儿本来就转不开身、活动困难。
再加上渔民养海带用的绳子、网具到处都是,真有可能缠住潜艇的螺旋桨。
当时好多人都觉得张召忠是在瞎说,结果后来真有不少国家的潜艇栽在这上面。
瑞典、俄罗斯都有公开案例,潜艇在海域里被渔网缠得动弹不得。
这么一看,张召忠这话还真是研究后才敢说的。
再来看“雾霾防激光”。
听起来像玩笑,其实原理很简单。
![]()
雾霾里头悬浮着大量微小颗粒,这些颗粒既能散射激光,也能吸收激光能量。
导致激光制导武器难以锁定目标,命中率自然下降。
这跟我们军队在战场上用烟雾弹干扰敌方制导系统,本质上是一回事。
正因为这两个看似不靠谱的说法,后来都成了现实,网友们是又调侃又佩服。
后来干脆给张召忠封了个“战略忽悠局局长”的外号,平时都亲切地叫他“局座”。
当然,这个“局”纯属网友玩梗,张召忠本人一直没正式回应。
直到2025年10月23号,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他才聊起过去的一些经历。
![]()
并坦言自己当年确实会通过一些信息上的引导,为我们国家的军工发展争取更多时间。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他在16年前无意中“推了一把”,间接促使美国关闭了F-22生产线。
那是21世纪初,中国刚列装歼-10不久,国际上就传出我们在研制四代机(国内称五代机)的风声,网上甚至还流传出歼-20的想象图。
如果当时美国提高警惕、加强对华技术封锁,咱们的军工研发肯定会困难得多。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召忠在央视节目中明确表示,中国根本没有研制四代机的计划,网上的图片只是歼-10的改进型号。
他还补充说,美国研发F-22用了二十多年,中国技术差距明显,短期内不可能有突破。
这番话在西方人看来特别合理——毕竟在他们眼里,歼-10A的性能也就接近F-16早期型号,跟美国根本没法比。
而当时的美国国内,正因为F-22成本太高吵得不可开交。
![]()
张召忠的言论恰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中国不足为惧”的理由,无形中助长了他们的战略误判。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没有张召忠这番话,美国停掉F-22生产线也是迟早的事,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他们自己身上。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这些局部冲突中,用三代机就轻松取胜,觉得F-22这种单价1.4亿美元、维护成本惊人的战机实在不划算。
国会管钱的那帮人本来就想着省钱,再加上金融危机后预算紧张,砍掉高端武器项目成了常规操作。
之前的A-12攻击机、“科曼奇”直升机都是这么没的。
再加上当时洛克希德·马丁正全力推进F-35项目,资源逐渐从F-22那边转移,这下F-22的命运就更确定了。
2009年,时任国防部长的盖茨正式提议关闭F-22生产线,理由是“反恐用不上这么贵的飞机”。
![]()
而就在F-22停产进程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一个让美国始料未及的消息传来了。
2011年1月11号那天,咱们的歼-20成功首飞了。
更巧的是,那天正好是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的日子。
原本盖茨还自以为是,想展示美军实力,结果刚下飞机就听说歼-20首飞,脸都气僵了。
后来他在回忆录里写道,那是他职业生涯最尴尬的一刻。
不过F-22的停产计划并未因此搁置,到了2011年底,其生产线还是正式关闭了。
原本计划造750架的F-22,最后只生产了195架就彻底停产,其中还有8架是专门用于试飞的原型机。
![]()
其实最开始歼-20首飞时,不少西方专家都跟着唱衰,说歼-20是“纸飞机”,但后来却被现实打脸。
因为歼-20不仅是实打实的真家伙,还实现了批量生产。
更关键的是,歼-20和当时美国看重的F-35战机定位完全不一样。
F-35属于多用途战机,空战只是其中一项能力,而且是单发设计,最大速度1.6马赫,还没法长时间超音速飞行。
歼-20则是专门为争夺制空权设计的重型五代机,在头盔瞄准具、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这些方面还有后发优势。
单论空战能力,这俩压根不是一个级别。
被歼-20的快速发展刺激后,美国不是没想过重启F-22生产线,但一算账就傻眼了。
重建供应链、召回退休技工、更新设备,前期光投入成本,就得500亿美元,而且第一架飞机交付还得等十年以上。
![]()
更麻烦的是,很多供应商早已转行或倒闭,关键技术人员也退休了,有些特殊工艺甚至失传,重启根本不现实。
就这样,F-22成了摔一架少一架的绝版货,反观中国的歼-20,一直在批量生产,美国也毫无办法。
看到这或许有人会问:战略忽悠真有这么神?
其实大国之间的这种“信息引导”,不是简单的撒谎,而是一种摸准对手认知偏见的博弈技巧。
张召忠关于歼-10改进型的说法之所以有效,正是因为它契合了美国当时的认知误区。
他们本就认为中国技术落后,自然更愿意相信符合自己预期的判断。
这种基于事实的适当引导,既为中国争取了时间,又没付出什么代价,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
![]()
但说到底,张召忠的话终究只是外部因素,美国的失误根源还在自己身上——过度自信、低估对手、内部扯皮。
就像老话说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而中国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靠的是扎实的工业基础和持续的科技创新。
从歼-10到歼-20,靠的不是“忽悠”,是无数科研人员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如今大国之间的竞争早已延伸到认知领域,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等技术让信息更难分辨。
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保持清醒、不断学习才是关键。
别被一时的优势冲昏头脑,也别低估对手的潜力。
![]()
中国军工的成长是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我们还会见证更多像歼-20首飞这样的精彩时刻。
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从追赶者逐渐成为引领者的新篇章。
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技术领先,更在于具备打破认知茧房的能力,始终保持一份审慎与开放的眼光,方能在大国博弈中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新闻晨报:《张召忠:雾霾可以防御激光武器100%正确》2015-09-14
2.新闻极客:《新浪对话张召忠:美国智库真以为中国有“战略忽悠局”》2015-07-10
![]()
3.清华紫荆之声:《时事大讲堂|“局座“张召忠,来了!》2025-10-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