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一篇关于教育内卷的文章引发网络关注。
![]()
这篇文章提到的教培机构“遇冷”,甚至是断崖式的下滑,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据了解,今年9、10月,很多教培机构的收入大跌,原因并不是学生减少(适龄学生减少还没有到影响学科类培训的程度),而是家长不送孩子上培训班了。
针对此事,有网友分析,一是如今的经济环境导致很多人的确没余钱了,二是学历教育的性价比出现了严重偏差,说白了就是学历贬值导致对学历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有网友指出,在高校扩招、出生人口减少的当下,以后只要愿意,人人皆可是大学生。普通学历的含金量不断减小,而真正有含金量的学历,不是你想卷就能卷得出来的,确实还要看天赋习惯等等。家长们也是看清这一点后,慢慢也就不卷了。现在教培的衰落,本质就是教育回归常态的过程。
但是国家发展建设永远离不开高质量人才,所以无论怎样,高考试题命制还是要有区分度,要把真正有天赋有能力的孩子筛选出来,高考的选拔作用绝对不能丧失;另外就是高等院校也应具有区分度,一般大学作为体现高等教育普惠的存在,主要作用是托底;但高水平大学的教育一定要保证质量,不论肆意降低入学门槛,体现拔高和领航的效果!
也有网友表示,别人卷不卷不知道,我家这个还是得卷,一个是已经高二了,另一个我舍不得娃儿将来去做体力工作。
![]()
不可否认,如今培训机构遭遇到比“双减”更大的“困境——需求严重萎缩,而此前培训还被认为是“刚需”,有需求,培训转到地下活得也不错。
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家长没有钱来卷了、折腾不动了,二,是卷的性价比下降。今年各地都出现民办普高、民办本科招生难,不是学生减少,而是家长认为花钱读了又如何?
2025年,很多民办学校招不满人。像广东部分学校缺额超4000人,山东25所里21所没招满。为啥呢?学费涨得厉害,文凭还在贬值。
从学费档次看,三四万算高档级。像青岛电影学院、三亚学院等都在这个区间。花这么多钱,要是学校教学质量高、就业有保障,那还值。但要是教学一般、就业没优势,家长觉得这钱花得就有点冤。
以前是家长无论如何也让孩子上普高(花钱上培训班、花钱进民办或国际学校),现在是部分家长认为读公办中职(免学费),再专升本更划算,这就是转变。
一句话:经济下行+出生人口减少,还卷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