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评估写着该补188万,转头就塞来23万的补偿单——这不是‘砍价’,是明着‘抢’!”
近日,杭州临平区乔司街道森芳家庭农场经营者舒森芳拿着一沓材料,语气里满是愤怒。她的农场因土地整治搬迁,补偿款从评估价到实际方案的“断崖式缩水”,不仅是一场针对群众的“掠夺”,更撕开了基层搬迁中“评估走流程、补偿凭心情、监督成空转”的行业毒瘤——当法定程序成了“纸面摆设”,监督机制成了“稻草人”,老百姓的权益到底该靠什么兜底?
![]()
评估价188万,初版补偿单直接砍到23万
2018年,舒森芳租下永西村34.575亩土地经营果树农场;2021年,这片地被划入乔司街道全域土地整治搬迁范围。一份盖有相关评估标识的《苗木及其他设施评估清单》显示:她的农场里,黄桃树、水蜜桃、大棚、铁丝网等资产,评估总价明确标注为1888887元(其中苗木1770202元、附属设施118685元)。但2023年11月摆在她面前的《补偿清单》,却成了“天书”:各项费用合计65万余元,被以“青苗费”为名扣除41万后,最终仅余237846元。
![]()
更荒谬的是,这笔“零头款”还被要求“去村委会领”——仿佛那188万的官方评估,只是一张废纸。“评估是你们做的,数字是你们写的,转头就不认账?这是拿老百姓当傻子吗?”舒森芳当场拒绝领取。
信访“纠错”后,83万补偿仍藏“克扣”套路 多次沟通无果后,舒森芳信访维权。2025年1月,临平区政府出具《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直接认定乔司街道原信访处理意见“违规替代法定程序”,勒令其撤销并30日内重办。
![]()
本以为是“正义翻盘”,没想到新方案仍是“换汤不换药”:街道称“协商后补偿839786元”,但附加条件刺眼——不仅要扣青苗费,还只先付30%。“188万的评估价,先砍到23万,信访闹大了涨到83万,还是要‘扒层皮’。
这哪是协商?是步步紧逼的‘挤牙膏’!”舒森芳质问,“官方评估的意义是什么?难道是给老百姓画饼的工具?”
街道:“评估不算数,以协议为准”
面对质疑,街道方面给出的回应堪称“甩锅模板”:“评估清单不是最终金额,补偿以协议为准;不服就去协商或起诉。”可在舒森芳看来,这话里满是傲慢:“评估是政府流程里的环节,现在说‘不算数’?那当初何必做评估?老百姓维权,要么耗在‘协商’里,要么被逼着打官司——这是解决问题,还是折腾人?”
截至发稿,舒森芳仍未拿到合理补偿。她攥着评估单说:“我要的不是‘让步价’,是按规矩来的‘该得的钱’——这要求很过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