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汽车产业因安世半导体(Nexperia)芯片供应危机而紧绷神经之际,转机终于出现。
中国恢复出口,首批芯片已抵欧洲工厂
11月11日消息,继中国商务部于本月1日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安世半导体芯片出口予以豁免后,全球多家汽车与工业厂商陆续确认,已收到来自中国生产的安世芯片。
根据供应链人士透露,安世半导体在过去数周内已逐步重启部分功率器件、逻辑芯片等产品线的交付。包括德国汽车电子供应商、日本工业设备制造商等多家企业也已对外证实,“首批芯片已到货并投入生产”。
一名欧洲客户表示,此次到货的芯片主要为MOSFET与逻辑IC,属于产线关键物料,将直接用于车载控制器与工控模块的制造。
欧洲车厂首批确认到货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旗下汽车零组件公司Aumovio高管证实,已收到首批来自中国的安世芯片。这也是首批确认获得中国半导体出口管制豁免批准的厂商,他们的客户有大众汽车、Stellantis 和宝马等。
Aumovio CEO Philipp von Hirschheydt 在财报会议上表示:
“我们已再次从中国获得出口许可,之前为防断供而准备的停产措施,现在看来可能不再需要。”
此外,大众汽车中国区负责人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也透露,汽车行业已收到首批芯片。他指出:
“在与美国达成协议后,中国商务部反应迅速,宣布授予短期特别许可。”
本田执行副总裁海原矩亦表示,目前已收到中国方面开始出货的通知,正努力恢复受影响工厂的生产。展望未来,目前还很难做出明确判断。 因为安世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本田10月底暂停墨西哥一家工厂生产,并调整美国和加拿大工厂营运。
德国政府表态:欢迎中荷局势缓和
欧洲汽车制造商重镇——德国经济部发言人对此回应称:
“荷兰与中国之间的局势缓和及继续谈判,我们非常欢迎。” 并表示希望短期内能继续发放个别许可证,加速安世芯片恢复出货。
业内人士预计,这一轮恢复供应将优先缓解欧洲与亚洲汽车及工业制造企业的生产压力。
一位来自慕尼黑的汽车电子工程师透露:
“我们已重新调整了第三季度排产,芯片到位后,关键车型ECU生产将恢复正常。”安世危机回顾:一场跨国博弈的连锁反应
安世半导体芯片供应危机源于9月30日,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引发连锁反应。
作为反制,中国于10月4日宣布对相关半导体材料实施出口管制。由于安世超过70%的封测产能位于中国,其海外供应能力骤减。
此后,中国安世宣布有权拒绝执行荷兰总部单方面指令,而荷方则暂停晶圆供应,导致汽车产业链一度陷入“断芯”风险。
安世半导体生产的MOSFET、逻辑IC等功率器件,虽非尖端芯片,却是汽车的“神经末梢”。据估算,每辆汽车约使用500个安世元件,其供应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全球汽车产业的正常运转。
局势缓和的背后:中美谈判与全球供应链平衡
在中美达成经贸谈判协议之后,中方于11月1日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安世芯片出口豁免。此举被外界视为中方为稳定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所作出的建设性努力。
不过,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6日虽回应称“注意到中方声明”,但尚未提出实质举措。
对此,中国商务部表示,荷方不应仅停留在口头表态,而应采取实际行动恢复安世正常运营,并停止以行政手段干涉企业内部事务。
随着安世半导体供应逐步恢复,欧洲汽车制造业或将迎来短期缓解。但长期来看,供应链安全与国际政治的博弈,仍是半导体产业必须面对的核心变量。
一位业内分析师指出:“安世事件提醒全球汽车业,芯片供应早已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产业安全的新焦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