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南方健
得罪了欧洲又惹恼美国,乌克兰还有出路吗?美国前军官突然发出“圣诞追杀令”,泽连斯基已经三面楚歌。
有乌克兰高官向《华尔街日报》透露,基辅已经承认,波兰帮助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嫌犯逃跑,目前这个嫌疑人已经被乌克兰驻华沙武官送回乌克兰。
![]()
今年10月份的时候,波兰法院以程序问题为由,正式拒绝德国引渡北溪案乌克兰籍嫌疑人的请求,涉案人员当庭获释。
当时德媒披露调查进展,称6名乌籍嫌疑人身份确认,与乌前军方高层存在密切关联。
现在乌克兰高官的话,基本等于承认了“北溪案”的调查真相。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个消息传出来的同时,一名美国前军官通过非公开渠道向泽连斯基发出了“斩首”警告,称他要是在圣诞节之前还不离开基辅,其人身安全就将面临“不可控风险”。
看目前的局势发展,泽连斯基似乎是真的大事不妙了。
![]()
首先,欧洲这边对他的信任快要崩盘,一旦失去欧洲的支持,泽连斯基独木难支,而“北溪管道爆炸案”,基本就是导火索。
德国联邦刑事警察局的调查报告显示,一个来自乌克兰的破坏小组租用帆船,在波罗的海管道沿线精准布置炸药。
已被意大利警方逮捕的乌退役特种兵库兹涅佐夫,被确认为行动核心人物。
然而,当德国依据司法程序提出引渡请求时,波兰总理图斯克轻描淡写地以“此事已了结”回应,直接释放嫌疑人。这种赤裸裸的司法包庇,让德波关系骤降至冰点。
更讽刺的是基辅方面的态度。
泽连斯基虽然公开否认有关乌方参与的说法,但他在波兰释放嫌疑人后保持沉默,既未提出抗议,也未配合德国调查。
![]()
在欧洲看来,这无异于“默认罪行”,更别说现在还有乌克兰高官透露的情报做背书。
要知道,北溪管道是欧洲能源安全的主动脉。
它的爆炸直接导致多国能源价格飙升、工业链断裂。
如今证据直指乌克兰,欧洲的愤怒可想而知。
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已公开反对动用俄冻结资产援乌,德国基民盟甚至提议重启“北溪-2”谈判。
对乌克兰而言,信任一旦崩塌,比资金断供更致命。
其次就是死亡警告,泽连斯基的安保神话正在破灭。
美国前军官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
![]()
7月22日,基辅、敖德萨等17个城市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抗议泽连斯基签署削弱反腐机构权力的法案。
这是俄乌冲突以来首次出现全国性动荡,更令人警惕的是,退伍军人和现役士兵的身影频繁出现在抗议人群中。
民调显示,前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的支持率已反超泽连斯基,成为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而北溪案调查的敏感时间点,被外界解读为权力斗争的“借刀杀人”。
与此同时,泽连斯基频繁撤换高官,从空军司令到总统助理,政府核心岗位如走马灯般更迭。内部治理的混乱,正不断削弱其执政根基。
另外外部保障也同样形同虚设。
北约秘书长吕特虽然承诺“安全保障”,但实际筹集的15亿美元尚不足乌军半月开支,且始终未承诺启动集体防御条款。
当欧洲疏远、美国转向,泽连斯基的安全只能依赖内部安保,而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恰恰是这颗“定时炸弹”的引信。
再就是特朗普的“最后通牒”,美乌关系正在急转直下。
![]()
如果说欧洲的疏远是慢性失血,那特朗普的“耐心尽失”则是心脏骤停。
今年2月,泽连斯基在白宫与特朗普、副总统万斯激烈争吵后提前离场,导致关键矿产协议流产。
8月的多边会谈中,特朗普直言“停火不必等谈判”,实则是逼乌接受领土事实。
10月的第三次会晤,美方直接拒绝提供“战斧”导弹,并强硬推销“就地停火”方案。
这一连串动作用意明确,美国不愿再为战争投入资源,要以最低成本甩掉包袱。
当最大靠山的援助从“无条件支持”变成“施压妥协”,泽连斯基失去的不仅是武器,更是赖以生存的政治氧气。
北溪案已经撕碎了欧洲的信任,国内动荡瓦解了执政根基,特朗普的转向截断了最后退路。
美国前军官那句“活不过圣诞节”的警告,与其说是死亡威胁,不如说是西方对泽连斯基政治生命的最后通牒。
到了这一步,泽连斯基的选择,不仅关乎个人生死,更将决定俄乌战局的最终走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