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既然很多工作35岁就会被裁员,那么深耕一个领域的意义是什么?

0
分享至

深度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的必然

上周,后台一位 32岁的互联网工程师发来长消息,字里行间满是焦虑:“阿布老师,我最近总失眠。公司隔壁部门刚裁了一批 35岁以上的同事,现在办公室里除了总监级别的管理者,几乎见不到 40 岁的人。我看着自己手里的项目,突然很迷茫 —— 如果 35岁被裁员是注定的结局,我现在花三五年深耕技术领域,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焦虑,早已不是个例。在科技、互联网、金融等高度内卷的行业,“35岁危机” 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某招聘平台 2024 年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岗位招聘中,明确标注 “35 岁以下优先” 的比例占62%;而在裁员案例里,35-40 岁群体占比高达 58%。当企业更倾向于用更低成本招聘能 “996” 的年轻人时,那些有十年经验的老员工,反而因“薪资高、加班意愿低” 被贴上 “性价比不足” 的标签。

但这真的意味着,深耕一个领域失去价值了吗?恰恰相反—— 越是在年龄焦虑蔓延的时代,深度越能成为抵御风险的 “护城河”。



01深度,是让你抓住别人看不见的机遇

职业生涯前 3 年,“试错”是必要的。但很多人把 “试错” 变成了 “浅尝辄止”:今年做运营,明年转产品,后年又跟风学数据分析,看似什么都懂一点,却始终没在任何领域扎下根。等到 30岁左右,才发现自己卡在 “高不成低不就” 的尴尬境地 —— 比新人没成本优势,比专家没核心能力。

深耕一个领域,从来不是“在一棵树上吊死”,而是通过持续积累,获得稀缺的行业洞察。我的前同事李明,就用亲身经历印证了这一点。2018 年,当身边同事都跳槽去做直播带货、社群运营等“风口行业” 时,他却选择留在通信公司,深耕看似 “传统” 的 5G 底层协议研发。那时很多人嘲笑他 “跟不上时代”,但他始终没动摇 —— 每天研究 3GPP协议文档,参与运营商的网络测试,甚至主动申请去偏远地区调试基站信号。

2021 年 5G大规模商用爆发,市场突然紧缺懂底层协议的技术人才。那些当年跟风跳槽的同事,大多还在做基础的应用层工作,薪资涨幅不足20%;而李明因为能解决基站兼容性、信号优化等核心问题,被三家企业争抢,薪资直接翻倍,还成了行业论坛的常驻分享嘉宾。“很多人只看到 5G的应用风口,却没看到支撑风口的底层逻辑。” 李明在一次分享中说,“深度让你能透过表面趋势,看到行业的‘毛细血管’,而机遇往往就藏在那里。”

02 35 岁被裁员,本质是“价值跟不上成本”

提到 35岁裁员,很多人会归咎于 “年龄歧视”,但很少有人想过:企业本质是 “盈利组织”,裁员的核心逻辑永远是 “价值与成本的匹配度”。

一位互联网公司 HR曾跟我透露:“我们不是排斥 35 岁以上的员工,而是排斥‘35 岁只有 5 年经验,却要 20 年经验薪资’的人。”年轻人薪资低、学习新工具快、能快速适应项目节奏;而有些老员工,工作十年只是重复 “第一年的经验”,既没形成核心技能,又因薪资逐年上涨,成为企业的“成本负担”。当两者能创造的价值相差不大时,企业的选择其实是必然的。

但有一类人,永远不用担心“35 岁危机”—— 那就是领域内的 “不可替代者”。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提到:“知识工作者必须把自己当成‘独立的企业’,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这里的 “产品竞争力”,正是深耕领域后形成的“能力壁垒”。

就像医疗行业的专科医生:一位刚毕业的医生能看常见病,但遇到复杂的心脏手术,必须依赖深耕心脏外科十年以上的专家。这些专家的价值,不会因年龄增长而贬值,反而会随着经验积累不断提升—— 这就是深耕的意义:让你从 “可替代的成本”,变成 “不可缺少的资产”。

03不是所有领域,都值得深耕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有些领域,再怎么深耕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比如传统的数据录入、基础文案撰写、简单的代码编译等岗位,随着AI 工具和自动化系统的普及,正逐渐被替代。所以,在选择 “深耕领域” 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这个领域有“持续的学习曲线” 吗?

真正值得深耕的领域,应该像 “挖井”——越往下挖,能接触到的知识越复杂,越需要积累。比如用户体验设计,不只是画界面,还涉及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商业逻辑等,甚至需要随着技术发展(如VR、AR)不断更新认知,这样的领域才有长期价值。

第二,这个领域的技能,能解决“市场刚需” 吗?

比如现在的“老年健康管理”,随着老龄化加剧,市场对懂老年慢性病护理、心理疏导、营养搭配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而像“传统纸质媒体排版”,因行业萎缩,即使技术再精湛,也难有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这个领域能形成“综合能力壁垒” 吗?

单一技能很容易被替代,但 “技能组合” 很难复制。比如“法律 + 金融” 的复合背景,既能做企业合规,又能参与并购重组,这样的人才在市场上始终稀缺;而只会 “写基础代码” 的程序员,很容易被更年轻的从业者替代。

04 正确的“深耕”,从来不是 “闭门造车”

很多人误以为 “深耕” 就是“埋头做事”,但实际上,真正的深耕是 “有策略地构建能力体系”,具体可以分为四步:

第一步: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

比如做产品经理,不能只学 “画原型”,而要系统掌握“用户调研(定性 + 定量)→需求分析(KANO 模型、四象限法则)→产品规划(Roadmap)→数据分析(漏斗模型、留存率)→商业变现(盈利模式设计)”的全流程知识,这样才能应对复杂的业务场景。

第二步:主动“跨学科连接”。

比如做品牌营销,学一点心理学能更好地理解用户决策逻辑,学一点数据科学能更精准地评估营销效果,学一点设计思维能提升视觉传播力。这些跨学科知识,会让你的能力形成“差异化优势”。

第三步:在实践中总结“方法论” 。

同样是做项目,有的人只知道 “完成任务”,有的人却能总结出“项目风险管控清单”“跨部门协作流程”。这些从实践中提炼的方法论,是别人拿不走的核心资产。比如我认识的一位项目经理,通过 20 多个项目总结出“复杂项目拆解法”,能把千万级项目拆解成可落地的小任务,后来这套方法论被公司列为培训教材,他也因此晋升为部门经理。

第四步:在行业内“建立影响力”。

可以通过写行业文章、做线上分享、参加行业会议等方式,让更多人知道你的专业能力。比如在知乎写 “产品经理成长干货”,吸引同行关注;在小红书分享“职场沟通技巧”,积累个人品牌。影响力不仅能带来更多职业机会,还能让你获得行业反馈,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技能。

05深耕之后,你的路会越走越宽

当你在一个领域深耕 3-5年后,会发现自己的职业选择不是 “变窄了”,而是 “变多了”:

你可以成为“领域专家”,比如专注于 “企业数字化转型” 的咨询顾问,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收入是普通员工的 3-5 倍;

你可以成为“团队领导者”,比如带领 10 人以上的技术团队,负责核心项目,不仅能获得更高的薪资,还能积累管理经验;

你可以成为“知识传播者”,比如把自己的经验做成课程、写成书,像 “得到” 上的行业导师一样,通过知识变现实现 “睡后收入”;

你甚至可以“创业”,比如深耕 “宠物健康” 领域的人,基于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推出 “宠物慢病管理服务”,开辟新的商业赛道。

这些可能性,都是“浅尝辄止” 的人永远无法触及的。

结语

回到开头那个 32岁工程师的问题:“既然 35 岁可能被裁员,深耕领域还有意义吗?”

我的答案是:深耕不是为了“保住现在的工作”,而是为了 “拥有选择未来的权利”。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年龄从来不是危机的根源,“年龄增长却没有深度增长”才是。35 岁被裁员不可怕,可怕的是 35 岁时,你除了 “十年重复经验”,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核心能力。

就像农民种地,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看似辛苦,但只有这样,秋天才能收获粮食。职业发展也是一样,今天在领域内的每一份深耕,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储备能量”。

你现在的选择,决定了 35岁时的模样:是焦虑地担心被淘汰,还是自信地挑选机会。而深耕,就是让你走向后者的最好方式。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别忘了分享点赞支持阿布哦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909亿身家有何用?97岁的李嘉诚无力回天,两个60岁儿子已成心病

2909亿身家有何用?97岁的李嘉诚无力回天,两个60岁儿子已成心病

冷紫葉
2025-11-11 20:23:54
断货36天后,荷兰终于投降,管理权归还给中方,斯霍夫已通告全球

断货36天后,荷兰终于投降,管理权归还给中方,斯霍夫已通告全球

来科点谱
2025-11-12 08:55:20
20岁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失联女留学生确认已离世,其父发声:案件正在办理,具体细节不便透露

20岁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失联女留学生确认已离世,其父发声:案件正在办理,具体细节不便透露

极目新闻
2025-11-12 13:28:55
土耳其防长证实坠毁军用运输机上20人全部遇难

土耳其防长证实坠毁军用运输机上20人全部遇难

界面新闻
2025-11-12 15:39:31
我们大多数国人为何不擅长演讲?网友分析出根本原因了

我们大多数国人为何不擅长演讲?网友分析出根本原因了

清晖有墨
2025-11-12 14:55:36
再见黄仁勋!软银58亿清仓英伟达,All in OpenAI

再见黄仁勋!软银58亿清仓英伟达,All in OpenAI

新智元
2025-11-12 10:24:08
副院长祖雄兵塌房后,原配护士长彭某某靠3个细节,赢得全网怒赞

副院长祖雄兵塌房后,原配护士长彭某某靠3个细节,赢得全网怒赞

热风追逐者
2025-11-10 04:45:03
某些领导们,不要再折腾老百姓和自己的手下了……

某些领导们,不要再折腾老百姓和自己的手下了……

靠山屯闲话
2025-11-12 10:40:48
全运会争议一幕:19岁举重女选手被172斤杠铃砸中 教练转身离去

全运会争议一幕:19岁举重女选手被172斤杠铃砸中 教练转身离去

风过乡
2025-11-12 13:09:20
认真刷完曾医生和祖院长的视频,谁看了不说一句窒息?

认真刷完曾医生和祖院长的视频,谁看了不说一句窒息?

诗意世界
2025-11-10 18:51:56
刘道玉逝世:民间哀思如潮,体制内媒体为何却保持沉默?

刘道玉逝世:民间哀思如潮,体制内媒体为何却保持沉默?

娱乐的宅急便
2025-11-12 02:24:35
31岁章泽天,官宣新身份

31岁章泽天,官宣新身份

鲁中晨报
2025-11-12 17:27:01
熊猫杯:下半场连入2球,韩国2-0完胜中亚劲旅,迎开门红

熊猫杯:下半场连入2球,韩国2-0完胜中亚劲旅,迎开门红

侧身凌空斩
2025-11-12 17:27:06
上海警方披露:退休人员王某被抓获!牵出一条“黑色产业链”

上海警方披露:退休人员王某被抓获!牵出一条“黑色产业链”

极目新闻
2025-11-12 08:10:39
孙颖莎胜陈梦,8强对阵确定,陈幸同对决前世一,蒯曼遇挑战

孙颖莎胜陈梦,8强对阵确定,陈幸同对决前世一,蒯曼遇挑战

老淸医学科普
2025-11-12 15:04:59
母亲被儿子暴打后续:男子身份被扒、高清正面照流出,悬针纹明显

母亲被儿子暴打后续:男子身份被扒、高清正面照流出,悬针纹明显

鋭娱之乐
2025-11-12 00:50:22
外卖大战的终极答案,在拼好饭里

外卖大战的终极答案,在拼好饭里

一点财经
2025-11-12 17:06:08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必须着眼国际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抢占先机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必须着眼国际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抢占先机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11-12 15:09:26
9个月没系统训练?陈梦4-0何卓佳晋级八强 后2局连续挽救局点逆转

9个月没系统训练?陈梦4-0何卓佳晋级八强 后2局连续挽救局点逆转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1-12 13:35:30
石家庄万象城一女子坠楼,目击者称心里不是滋味,警方:已出警处理

石家庄万象城一女子坠楼,目击者称心里不是滋味,警方:已出警处理

扬子晚报
2025-11-12 15:26:12
2025-11-12 18:44:49
阿布的分享
阿布的分享
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认知成长。
406文章数 33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特斯邦威被指拖欠184万广告费 广告公司:真没办法了

头条要闻

美特斯邦威被指拖欠184万广告费 广告公司:真没办法了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财经要闻

段永平最新访谈:聊企业经营 投资理念

科技要闻

前阿里人亲述: “经济上行”期双11什么样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教育
房产
家居
艺术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挑战不溢水取出橘子

房产要闻

海垦城建·鹿城壹号品牌发布会暨美学示范区璀璨启幕

家居要闻

情感之所 生活教会设计

艺术要闻

毛主席珍贵签名照曝光,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