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国防部皮特·赫格赛思一番言论引起热议,他认为美国最大的安全威胁,不在国门外,而是在五角大楼里。
他说,五角大楼那套臃肿的官僚体系,比敌军还拖后腿。表面看是程序规范,实则是效率黑洞。审批流程复杂、资源浪费严重,甚至让前线士兵“等枪等衣服”,等得发愁。
![]()
这番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美国国防体系的一个老病根。在2025年特朗普政府重新上台后,这个问题非但没解决,还越演越烈。
![]()
“敌人”藏在自己人中间
赫格赛思形容五角大楼像个“计划经济工厂”,一件战术背心从审批到发放,可能要签几十个字、过十几个部门。
前线士兵在战场上等子弹,后方文员在办公室改表格。看似流程正规,实则效率低下,极容易错失战机。
![]()
美国国防部自己也承认,在不少战场任务中,装备交付延迟直接影响了作战安全。比如某些防爆车和夜视仪,明明已经采购,却卡在某个“审批节点”迟迟发不出去。前线等得干着急,后方却还在“走流程”。
而这些问题,并不是技术难题,而是人祸。美国军队的“慢”,不是因为缺技术,而是被制度“绊了脚”。赫格赛思说得直白:“我们不是打不过别人,而是被自己拖住了。”
美国军费一年就近900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按理说应该是无敌的存在。但问题是,这些钱花出去,很多时候没变成战斗力,而是被项目吃掉了。
![]()
比如F-35战斗机项目,从立项到现在,已经烧掉了1.7万亿美元,但至今仍有不少技术问题没解决,平均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再比如“福特号”航母,项目超支、系统故障、交付延迟,几乎成了“海上试验田”。
这些项目背后,隐藏着一个美国军工界的老问题:“旋转门”现象。大批退役军官、前国防部官员,在离任后迅速“转行”进入军火公司,继续“服务国家”,只是这次是拿着企业的薪水,在推动更多预算和合同。
![]()
赫格赛思批评得尖锐:“我们不是没钱,是钱到了不该去的地方。”
对比之下,我国军工体系更注重自主研发和项目监管。无论是歼-20的量产速度,还是航母的建造效率,背后靠的是制度上的清晰分工和权责明确。
![]()
制度才是最硬的“军备”
特朗普虽然第二次入主白宫,喊出了“重塑强军”的口号,但他面对的,不只是外部威胁,更是内部根深蒂固的体制问题。
五角大楼的官僚体系,就像一部老旧机器,靠加油也跑不快,因为发动机本身就有毛病。
在这种环境下,改革变得异常艰难。即使总统想砍掉那些冗余的环节,也会面临来自军火商、国会和防务委员会的联合阻力。
![]()
每一项预算背后都有既得利益,每一份合同都牵动着地方选票和企业命脉。
而在我国,军队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反腐打通了制度的血管,军事改革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从军官职务调整,到军费分配机制,再到后勤保障体系,都是围绕“战斗力”来设计的。不是为了“养人”,而是为了“打仗”。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不是喊口号,而是能落地。效率不是靠加班熬出来的,而是靠制度设计出来的。
![]()
美国可以拥有全球最多的航母,可以研发最先进的战机,但当“走流程”成了战斗前的第一道门槛,真正的敌人,可能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而是他们自己那张复杂的表格和层层叠叠的审批章。
也许赫格赛斯那句话说得没错:“我们要担心的不是敌人多强,而是我们自己有多乱。”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到底是想赢战争,还是想赢预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