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仅仅因为两块未付款的泡泡糖,竟然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近日,江苏苏州的一家 “好想来零食乐园” 门店就陷入了这样一场令人揪心的争议之中。一名 3 岁幼童的无心之举,在店员的不当处理下,演变成了一场让整个社会都为之关注的事件。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深刻的思考呢?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事情是这样的:11 月 7 日,一位母亲正在店外照看另一个孩子,她 3 岁的儿子和同伴短暂进入了 “好想来零食乐园”。等母亲察觉时,孩子已经拿着两块泡泡糖走出了店门。这位母亲立刻带着孩子返回店内,诚恳地向店员说明情况,并主动提出补款。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家长及时教育孩子的普通场景,没想到,这才是麻烦的开始。
![]()
店员没有接受简单的补货处理,而是要求母亲参照前一位顾客的订单金额支付 60 元。尽管这位母亲对这个金额心存疑虑,但为了教育孩子,她还是选择了配合。可谁能想到,支付完成后,矛盾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店员突然声称,这名幼儿 “近期多次偷拿商品,累计损失达几千元”,但当孩子父亲要求出示监控视频作为佐证时,店员却拒绝提供,也不允许家长查看。双方为此争执不休,最终只能报警处理。
![]()
警方到场协调后,门店退还了 50 元赔偿款,但对于为何不公开监控,却没有给出任何解释。涉事门店后来回应称,所谓 “指控孩子偷数千元” 是网络误读,他们只是说 “门店因盗窃损失数千元”,并没有直接指认该幼儿为盗窃者。然而,多位目击者和家长提供的聊天记录却显示,店员曾在现场使用 “小孩从小不教育,长大要坐牢” 等言辞,直接将低龄儿童定性为 “小偷”,这种做法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感。
从法律角度来看,《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侮辱、诽谤未成年人,不得损害其人格尊严。商家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擅自给孩子贴上 “小偷” 的标签,显然是违法的。而且,商家要求的超额赔偿也缺乏法律依据,两块市价不足 10 元的泡泡糖,却被要求支付 60 元,这实在是不合理。
![]()
这起“泡泡糖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恰恰因为它触碰了社会敏感的神经——我们该如何在规则与人情之间找到平衡?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这位母亲第一时间带孩子返回店铺补款,已经尽到了教育责任。3岁的孩子对“所有权”概念尚且模糊,他们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好奇而非恶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道德认知处于发展阶段,简单粗暴的指责不仅无助于纠正行为,反而可能造成心理阴影。当店员用“坐牢”这样的字眼恐吓幼儿时,伤害的不仅是孩子的自尊,更是对家庭教育信心的打击。
![]()
而商家的困境同样值得深思。零售行业长期面临商品损耗问题,部分门店甚至因盗窃导致亏损。但将成本压力转嫁为对顾客的过度防范,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有罪推定”,无疑是本末倒置。日本一些便利店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他们在收银台旁设置“儿童误拿商品归还区”,用卡通标识引导孩子和家长主动处理类似情况。这种柔性管理既降低了纠纷风险,也传递了社会信任。
更值得警惕的是事件中“监控缺失”的罗生门。在数字化时代,公共场所的监控本应成为还原真相的工具,而非选择性自证的武器。如果商家无法提供完整录像,却坚持指控,难免让人质疑其管理规范性。有律师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若无法举证自身主张,可能需承担诽谤的民事责任。
![]()
这场风波最终将如何收场尚未可知,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远超事件本身:当技术让追踪行为变得容易时,我们是否遗忘了“善意推定”的文明底线?当“零容忍”成为口号时,是否也该为无心之过留一扇改过的门?或许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泡泡糖粘住的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成人世界的偏见。”
这起事件给我们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在流量时代,我们要更加谨慎地对待每一个未经核实的信息,不要让网络暴力伤害到无辜的人,尤其是那些还不懂事的孩子。社会对待儿童的方式,体现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指责和伤害,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也希望所有的商家都能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保护好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尊严。
![]()
目前,好想来品牌方已成立专项工作组介入调查,但截至 11 月 11 日,警方和市场监管部门都还没有发布最终调查结论。公众都在期待着监控录像能早日公开,还原事情的真相。如果孩子真的有频繁拿取行为,家长应该依法承担责任;但如果店方的指控毫无根据,那么店方就必须为自己的不当言论和处理方式道歉。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哦!
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更多资讯请关注:艺飞说!
#民生聚光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