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口水战”其实更像是一场中日双方都心知肚明的“压力测试”,高市早苗和中国驻日本总领事薛剑,一个说、一个回,表面上像是个人情绪爆发,实则是两国各自外交剧本中的精心安排。
![]()
先看高市早苗,她不是第一次挑动中日关系的敏感神经,身为日本典型的右翼政治人物,主张亲美、反华、修宪扩军,她的身份本身就是政治信号。
她的发言既能满足国内右翼选民的期待,又能为日本政府试探中国底线提供空间,一旦引发争议,官方还可以推说那只是个人意见,可谓一举两得。
更关键的是,她选的舞台,11月7日,日本国会的正式会议现场全程公开直播,她在这样的场合声称“台海冲突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
![]()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深意的政治铺垫,她在为日本未来可能出兵台海、行使集体自卫权找理由,相当于提前在法律上打地基。
不过,日本的政治戏码一向讲究平衡,就在高市掀起舆论波澜后,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立即批评她这是在“人为制造紧张”,并重申台湾是中国内政。
野田佳彦认为她说得太过激烈,但这些反对派声音不仅是批评,更是为政府提供退路,中方若反应过强,日本可拿出“国内也有异议”的理由来缓解压力。
![]()
而在中国这边,薛剑的回应同样是有节奏、有分寸的动作,薛剑以敢言著称,多次在涉台、经贸等敏感议题上发出强硬表态,他的“战狼”风格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中国在面对核心利益问题时惯用的“高辨识度”回应方式。
高市刚一表态,薛剑就发文回击,言辞极端,称“肮脏脑袋会被毫不犹豫地砍掉”,虽看似情绪化,其背后是一次非正式但明确的外交动作。
中国外交体系向来是双轨运作:前线外交官先用激烈措辞释放情绪,震慑对方;随后中央正式出面,定调、收口。
![]()
果然,两天后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就接上了这一节奏,11月10日他在记者会上严厉谴责高市的言论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政治共识,并连问三句。
你们到底想释放什么信号?这是不是在直接触碰我们国家的核心利益?又想把中日关系推向哪里?这一连串追问既展示了强硬态度,也留下了外交谈判的空间。
高市早苗的一番强硬言论,就像扔进湖中的石头,迅速激起层层波纹,原本就紧张的中日关系,被这一石再度搅动,连带牵出了美国和俄罗斯的影子,让局势愈发复杂。
![]()
事件最先被推上火线的是美国,薛剑针对高市的言论在日本网络引发激烈争论,相关帖文甚至被大量举报删除,就在这时,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立即出面,指责薛剑是在“威胁日本首相和人民”。
他的发言并非调停,而是明显站在日本一边,选择性地把矛头对准中方,这种姿态很符合美国的一贯手法,挑动盟友与中国产生摩擦,让矛盾在前线爆发,而自己则在后方操控局势。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事保持沉默,大使高调表态总统却冷眼旁观,这种“上冷下热”的策略正体现了华盛顿惯用的双重操作:既推动矛盾,又保留回旋空间。
![]()
就在美国挑动情绪之际,俄罗斯也抓住机会“补刀”,十一月十号的时候,也就是中国外交部表态的同一天,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再度强调,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主权属于俄罗斯。
这个时机非常精准,日本正忙着在台海问题上展示强硬,俄趁机敲打,明显是要让日本感受到来自北方的压力,其实这并不是俄方第一次“提醒”日本。
年初,俄方就宣布将在该地区部署新武器,并批驳日本“非法占据”的说法,8月份中俄又在日本海联合军演,展现了在主权问题上的共同立场。
![]()
可以说,俄罗斯这次的发声,是延续了与中国协同施压的外交路线,面对来自南北两线的压力,日本的反应显得颇为尴尬。
前段时间,黄川田仁志以负责冲绳与北方事务大臣的身份视察时,当着公众表示 “北方四岛是离外国最近的地方”,此言一出迅速引发日本国内舆论风暴,多数声音认为,这一表述变相承认了俄方主权。
高市早苗对此只作了轻描淡写的批评,显然是担心扩大事态,避免影响自身的政治形象。
![]()
结果,日本在两个方向上都骑虎难下,对台海问题高调强硬,对北方领土问题却极力回避,暴露出一种典型的外交矛盾心态,对强者畏惧,对弱者示威。
最终,不仅未能赢得主动,反而陷入“两头挨打”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韩国、新加坡等区域国家则选择沉默,既不表态支持,也不参与舆论。
这种克制反映出中小国家普遍的现实考量:在中美博弈不断升级的亚太局势中,保持距离、避免选边,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
这场看似只是外交口水战的风波,其实是一次各方权力角逐的试探,每个国家都在用言语和行动测试对方的底线,想趁乱调整亚太局势,让自己站在更有利的位置。
日本这次的算盘打得很清楚,以高市早苗为代表的右翼政客,一直想摆脱战后和平宪法的限制,他们希望借台海紧张局势制造外部压力,把国内舆论推向修宪与军事正常化的方向。
而支撑他们敢如此冒险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事大心理”,只要美国还掌控亚太秩序,日本就有恃无恐,他们认为紧抱美国的大腿,就能在安全的伞下对中国挑衅几句,不至于引火上身。
![]()
可这种小算盘忽视了一个关键现实: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的底线从不模糊,薛剑那句被西方媒体称为“威胁”的强硬表态,其实是中国在传递一个清晰的信息,核心利益没有谈判空间。
这不是情绪化的“狠话”,而是一种战略性威慑,中国的意思很直接:别试探我们在主权上的耐性,否则必有回应。
事实证明中国也做好了应对,日本政界一度传出要驱逐薛剑的声音,但北京的态度坚决:若真敢动手,中国会采取对等反制。
![]()
再看高市早苗这边,她的强硬姿态最终换来的并不是地位提升,而是一场彻底的外交被动,中俄相继出手,让日本陷入两线压力之中,对外挑衅却没有足够的战略支撑,反而暴露出虚张声势的本质。
反观中国,这次的应对可谓老练,既守住了立场,又把外交压力巧妙地转回给挑衅方,没有情绪化反应,却处处展现出稳重与自信,这种“以静制动”的策略,让外界看到中国在复杂局势下的成熟与底气。
最终的胜负不取决于谁说得更凶,而在于谁能更稳地守住自己的利益,并精准判断对手的限度,毕竟,在这个充满风险的地缘博弈中,每一次“放话”,都是国家信誉与实力的真实考验。
![]()
参考资料
《高市早苗口出狂言,正在上演“借台湾生事给日本找事”》上观新闻 《日本高官“隔海视察”南千岛群岛时称“这里离外国最近”挨批,佩斯科夫回应》环球网 《首次提出“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中俄海军8月将举行联合演习,专家解读三大亮点》环球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