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在2025年2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一张令人震撼的图板:从国零到国六,柴油车百公里排放的颗粒物从293克降到1.5克,技术进步带来的环保效益革命性提升。
“移动源已成为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在2025年2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北京、上海、济南、杭州、广州、深圳、成都这些人口密集城市,移动源已经是污染物首要排放来源。”
“十四五”以来,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移动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24%左右,排放量已超过900万吨。
国七标准的制定已明确列入议程,这将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入“全球最严排放管控时代”。
排放标准升级的紧迫性
“十四五”以来,在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17%、工程机械保有量增长14%的形势下,通过全面治理,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却下降了15%。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总结了移动源治理的三个关键措施:一是疏堵结合,汰旧换新,累计淘汰高排放车近5000万辆;二是优化结构,清洁运输,全国铁路货运量“八连增”;三是突破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
这些措施为后续排放标准升级奠定了实践基础。
2025年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宣布将对标欧美先进法规,研究制定轻型车、重型车的国七标准。
相比欧洲欧七标准2025年执行、美国2027年执行的时间表,我国国七标准预计在2027-2028年间分阶段实施。
这种“延迟两年但技术对标”的策略,既为车企留出技术攻关窗口期,又通过倒逼机制将环保标准与产业升级深度绑定。
面对全球最严苛的排放标准,内燃机技术正经历“极限改造”。
沃尔沃、戴姆勒等企业的实验室数据显示,满足国七标准的柴油发动机需要达成:氮氧化物排放量<30mg/km,较国六降低60%;加装四级催化转化系统。
技术路线呈现三大分化:深度混动化:如比亚迪DM-p系统将发动机工况锁定在高效区间;燃料多元化:吉利甲醇发动机、长城氢内燃机开始进入量产验证阶段;智能闭环控制:博世开发的AI尾气预测系统,可提前30秒预判排放波动并调整喷油策略。
从单车监管到全链条管控
国七标准最核心的变化在于将原有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更改为“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标准”。
2025年9月,李天威司长在论坛上进一步透露,国七标准将由以往的“单车型排放限制”管理,转变为“单车型排放限制+企业平均排放强度”的双管理。
这意味着监管视角从单一车型升维至整个车企,将企业旗下所有车型的排放进行统筹核算,设定整体均值目标。
排放标准升级正在改写行业游戏规则。某自主品牌供应商调研显示,国七标准将导致发动机研发成本增加40%。
后处理系统供应商集中度提高,威孚高科、艾可蓝等头部企业市占率突破75%;检测认证周期延长至18个月,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费用上涨200%。
国七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万亿级汽车供应链的格局重塑。其中,尾气后处理系统成为最大增量市场,国七阶段后处理单车价值量较国六提升约50%。
国七标准客观上加速了新能源技术路线的分化。
根据不同技术路径的特点,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和e-Fuel合成燃料等路线各有其竞争优势与国七适配性。
值得关注的是,广汽、比亚迪等企业开始将“碳足迹溯源”植入产品设计。
例如传祺E8通过电池组模块化设计实现退役电池90%回收率,这项技术使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37%。
面对国七倒计时,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已进入紧锣密鼓的备战阶段,但技术储备、资金实力的差异导致准备程度呈现显著分化。
在发动机领域,头部企业已完成技术验证。某头部商用车发动机企业已经提前三年针对国七发动机进行预研,完成了柴油机、燃气机全系列机型的技术突破。
与龙头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备战之路充满荆棘。某零部件企业为应对国七排放标准,虽已投入千万元研发资金,但在关键技术上仍未突破。
发动机研发成本增加40%,检测认证周期延长至18个月,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费用上涨200%——国七标准带来的成本提升正在改写行业游戏规则。
在山东一家零部件制造企业,技术人员正在测试新一代电加热催化剂,这是满足国七标准的关键装置之一。国七阶段后处理单车价值量较国六提升约50%,预计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国七标准不是终点,而是汽车产业深度脱碳的起跑线。”一位车企工程师如此评价这场变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