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莱斯大学最新研究显示,地球之所以能幸存并孕育生命,部分要归功于木星。在太阳系形成早期,如果没有这颗巨型气态行星,地球可能会在形成过程中螺旋坠入太阳。
![]()
科学家们长期以来都在追问,为什么地球及其他类地行星会存在于太阳系内侧。根据现有理论,距今约45.7亿年前,一团星际气体和尘埃坍缩形成太阳及其周边行星盘。按常理推断,这一阶段应发生一种被称为“径向漂移”的现象:直径数公里的微行星在气体和尘埃摩擦作用下,会像人造卫星轨道衰减一样,逐渐靠近太阳并被吞噬,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本该如此步入灭亡。
天文学家通过智利ALMA射电望远镜观测其它恒星系统,发现类似条件下,地球这样的行星本不应存在。但与其他星系不同,我们的太阳系却拥有木星,这成为命运转折点。
根据Rice大学团队的新理论,木星在太阳系早期极其迅速地形成,并在此过程中向内迁移,在接近太阳后如帆船转向一般驶回到现今位置。这一运动不仅在尘埃和气体环中打开了一个缺口,还有效地将内侧行星隔离出来,使其轨道变得稳定,避免了坠入太阳的厄运。
![]()
此外,这一过程还解释了太阳系内两类小行星——碳质(CC)和非碳质(NC)陨石的分化,它们来源于空间截然不同的区域。两者的同位素特征迥异,正是木星隔离作用的结果。
Rice大学地球、环境与行星科学助理教授André Izidoro表示:“木星不仅成为了太阳系最大行星,更为整个内太阳系设定了架构。没有它,今天的地球恐怕不会以我们熟知的样子存在。”
该研究已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