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天过去了,小红书博主“枷锁与反派”(以下简称“小派”)发帖寻找的“宁波旅客”还没找到,但是她随手写在清洁袋上的回信,在网上引发的讨论和涟漪还在不断发酵,越来越多“同款宁波妈妈”来她的帖子评论区打卡留言。还有包括新华社等媒体转载这个故事。
这是在江苏读大学的小派怎么也没想到的。
这是一段怎样的温馨故事?为何会打动这么多“妈妈们”?因何又被全网点赞?
11月11日晚上,潮新闻记者联系上了小派,她给我们讲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一个穿越三天的清洁袋
一份关于青春期的疑问
10月29日,在高铁G355车次上,一位署名“宁波旅客”的高铁乘客,在高铁清洁袋上写下了自己的焦虑:
“To:亲爱的陌生人,愿你漂泊万里河山,归来依旧一汪碧泉。今天一早被14岁孩子的一条信息搞的(得)心情很糟糕。青春期的孩子真的都是这么迷恋手机,痴情于游戏吗?”
![]()
受访者提供
奇妙的缘分齿轮在高铁列车间转动了。
10月31日下午,这个清洁袋出现在G2172次列车上,被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拿在手上把玩。而坐在孩子旁边的是21岁女生小派。
小派看到清洁袋上的留言,心里有些触动,她想起自己青春期的样子,当时的她也曾对电子产品着迷,而父母的做法让她放下了电子产品。敏感而又富有同理心的她,决定用自己的经历回复下这位“宁波旅客”。
趁孩子的注意力没有放在清洁袋上,小派悄悄把自己手里没有文字的清洁袋和孩子交换了一下。
“看到(清洁袋)上面的文字后,我觉得我能站在我的角度给她提供一些参考建议。譬如‘父母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所以我就开始写了。”小派向潮新闻记者袒露心声。
她是这样写的:
![]()
![]()
![]()
受访者提供
在回信中,小派剖白了自己的故事,她说:“青春期,我也曾迷恋电子产品,初高中熬夜追剧、看小说、打游戏,爸爸妈妈发现过很多次,我也因此失去了自己一个人睡的权利,但即使如此我还是选择在妈妈睡着后偷偷看小说到凌晨三四点。现在想想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痴迷电子产品,或许是因为住宿且学校不能带手机,电子产品对那时的我来说是稀缺品的缘故。”
有几次她偷偷将手机带到了学校,最后一次偷带手机似乎被父母发现了,但是父母没有因此训斥她,而是选择相信她,从此她却再也没偷偷带过手机。
小派写道:“我最沉迷电子产品的时候,爸妈每天晚上都放下手机看书,还记得爸爸的书签是一张崭新的五块钱人民币,妈妈的书签是她自己做的,镶着蝴蝶。我很喜欢买纸质书,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在书上圈圈画画,但是我初高中忙于学业(和电子产品)买回来的书都是他们先读,那时我时常为不能在崭新的书上率先留下自己的笔记而感到苦恼。但是上周我在读韩江的《植物旗子》时发现了妈妈之前做的笔记,感受与初高中时期全然不同了。后来我也渐渐地学会了放下手机完成作业。现在看来言传身教对我来说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知是否适用于您的孩子。”
父母的言传身教比“训斥和管制”对孩子来说更温和有力量。
小派对记者说:“人和人之间无法完全契合,都需要互相包容。任何能让父母和孩子之间达到平衡的方法,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好方法。我和我爸妈的方法不一定适用所有人,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才是最好的。”
世界各地“宁波妈妈”纷纷留言
原来解题钥匙在这里
这份温柔又坚定的娓娓道来,让小派这则名为“诚捞10.29 G335的这位宁波旅客”的帖子被越来越多的网友转发、扩散。
“宁波妈妈刷到了,别说14岁了,我家21个月娃都捧着手机,不肯丢。”
“宁波妈妈刷到,别说青春期的娃了,三岁半的娃都时刻想着玩手机。”
“宁波人在杭州刷到了,放过孩子放过自己,很多行为在当时来看天塌了一般,过后发现只是一个阶段而已。”
“宁波人在伦敦也刷到了,字真好看。”
![]()
留言截图
随着越来越多来打卡、转发的“宁波妈妈”,小派也有了更多的感悟:“我最开始只是一门心思地希望这篇文章能让这位家长看到,仅针对‘宁波旅客’一人的方法建议,但是没想到后来能引发这么多人的共鸣。”
小派说,评论区多是妈妈们在留言。“我在看到这个写满字的清洁袋时,第一反应这是一位妈妈写的。但是开始回信,我觉得有些先入为主了,清洁袋中没有一个字表明这是一位妈妈写的,也可能是一位焦虑的爸爸,所以回信刻意避开对对方性别的认定。”
小派是个很细心、贴心的女生,这在她的回信中表达得淋漓尽致,除了讲到自己的父母,她还提到了读初二的表弟。
初高中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的对抗,仿佛是很多家庭的成长必经之路。
不过,对已经是一名大学生的小派来说,经历青春期的蜕变后,她和身边不少朋友成熟了很多。她在回信中提到“希望您能相信孩子是爱您的,即使我们仍然含蓄地不会向父母直接表达爱意,至少我和我的朋友们都会为和父母说过的重话感到愧疚与抱歉。”
这一段话,抚平了万千焦虑妈妈们心里的褶皱。
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妈妈们仿佛一直都在“打怪升级”,网名“祝你平安”在评论区留言:“青春期娃的父母很高兴刷到孩子心里的声音,谢谢你!”
![]()
留言截图
正向的情感流动,让小派得到许多慰藉。
“我会在清洁袋上回信,是因为我也有过向陌生人倾诉的冲动。”她想起去年参加一个比赛后的沮丧:“我在清洁袋上写下三页心声,没想到过一年,轮到我在清洁袋上看到别人的心声了。”
尽管还没有找到那位“宁波旅客”,但小派的初衷已经从“希望能帮到这一位家长”演变成“希望能帮到有相同困惑的更多人”:“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缘分,很高兴回信能给这么多家长带来力量。这也是我愿意接受潮新闻专访的原因,希望这件事情,在潮新闻报道后就画上圆满句点。”
来源: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