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门诊上,我接连看到几个老病号,总喊胸闷、咳不停。一问,都有个共同点:生活里有几个“小毛病”,自己根本没当回事。明明药在吃、检查也做了,偏偏病情时好时坏,有时候不是药不管用,是咱身边的习惯出了错。
肺为娇脏,怕燥、怕热、怕堵。尤其年纪上来了,还处在冬令藏阳阶段,更得避“耗肺之行”。今天我就和大家唠唠,当代常见、又最容易被忽略的几个伤肺行为。
咱们看看,你中了几个?
![]()
① 捂汗太久 —— 湿毒困肺,越盖越虚
天气一转凉,好多人开始“裹紧身子”,穿多、捂厚,进屋不愿脱,睡觉还要戴帽子、裹脖巾。尤其年纪大的人,总怕冻着,结果汗出不止,不散反伤身。
中医常说:“汗为心之液,出多则伤阳。”**肺主表,汗出太多是“卫阳不固”,再被封闷着,就容易湿毒内郁,堵肺之经络。湿热久郁,还可能引起咳喘、痰黏,甚至咳血。
我劝你:既要保暖,也得透气。尤其睡前,若背上常出黏汗、觉睡不实、醒后嘴苦,可能就是阳虚夹湿的表现。
你睡觉盖几床?是不是一热就冒汗、反而早上咳个不停?看看你是不是出汗不排湿的“捂出来的肺虚人”?
② 吃过多上火食物 —— 热邪攻肺,燥火内燃
这话听我有点啰嗦了,可我还是要唠。入冬不代表就该猛补,大火锅、大辣椒、羊肉炖萝卜吃个遍,一边吃一边上火,一边咳嗽咽干还不知收口。
肺喜润,恶燥,怕热滞。热伤气阴,肺腑最先感受。**一旦体内太热,肺窍关闭,咽痛、咳嗽就来了。若本就肺结节、慢阻的人群,更易被火气搅动,火毒入络,久咳不愈。
不是不能吃补,关键看分人、分量、分时。你吃了一顿火锅,如果第二天舌苔发黄、口干爱咳痰,这就该停口了。
家里谁最爱吃辣?有没有人吃多了就嗓子疼,说话哑?在评论里讲讲,看你中火没?
③ 常憋气、胸闷不调 —— 情志郁结也能伤肺
有的毛病啊,不是吃出来的,也不是冻出来的,而是“憋”出来的。
我有个老病患,什么都不吃辣,睡觉也十分规矩,但就是咳嗽难断,久拖成疾。细查才发现,原来她最常做的事,是“生闷气”。
《黄帝内经》里说:“肺主悲,悲则气消。”**情绪不上来,肺气也提不上来。肺开窍于鼻,通于气道,一旦心里堵,气息就滞,久郁则肺失肃降之职,渐生痰热,难以排清。
尤其中老年人,空巢后常有“闷在心、不肯说”的习惯。你是不是有时候也一肚子话,不说,压着,结果压出病来?
你身边有没有“越沉默,咳得越厉害”的人?有没有身体其实不错,就是憋情绪憋出毛病来的?
④ 长期不通风、不晒太阳 —— 闭门诱病,伤阳扰肺
入冬了,窗户关得紧,门帘厚了,都怕冷嘛。可问题来了,有的人一整天不出房门,不晒阳、不透气,还老爱用电热毯、暖风机,空气干浊不通,就像困在一锅“闭气汤”里。
人的肺是主通调的,这样长期“闷养”,反而容易导致呼吸不畅、气机不畅、痰湿痈积。久而久之,肺阳萎缩,连带着免疫力也跟着下滑。
阳光,是最好的“肺理药”。**你一出门,一晒太阳,一散寒,身子就松动,气血也就转起来了。
你屋子里多久没开窗了?还记得上次阳光打到脸是什么时候吗?
☑️ 推荐几个养护肺气的小习惯配合练一练:
- 每日早起拍背十分钟,从下往上,舒肺络、化痰饮;
- 用白萝卜煮汤,加点生姜当午餐热饮,一清一温;
- 半小时小步快走,提醒肺脏保持通气;
- 每周熏醋一回,净室空气,也助疏肺气。
很多人怕病、怕癌,结果却在生活的小不当中日日积累着隐患。肺最怕的不是骤寒,而是那点“常常无觉察、事后悔之晚”的毛病。
今天这几项,是不是你天天都在做的?留言说说,你最容易忽略的,是哪一个细节?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