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愚园路静安段东起常德路,西至镇宁路,作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被誉为“一条愚园路,半部近代史”,是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要起源地。近日,由静安区文旅局推出的“愚园之源、源于静安”上海静安愚园路数字文旅导览地图(2025)正式发布,通过线上导览和线下漫游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上海海派街区的“可看、可听、可读、可游”。
![]()
鸟瞰上海静安愚园路海派街区全貌。
愚园路静安段文旅资源丰富,汇聚了海派建筑、名人故居、红色遗址、非遗技艺、老字号、网红店等多元业态。近年来,静安区文旅局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深化文物保护开发,推动文商旅融合,策划制作“建筑可阅读”上海静安愚园路VR文旅导览地图、“漫步愚园路”文旅全景导览地图和开发多条愚园路Citywalk路线等,将文脉传承与资源开发相融合,着力推动愚园路街区成为上海城市新名片和静安文旅新地标。
![]()
上海静安愚园路文旅导览地图(2025)
愚园之源,源于静安。上世纪初,一位在上海滩被称作“富甲王侯”的商人在静安寺附近的田基浜路,兴建了一座私家花园住宅,名为“愚园”,是与张园、徐园齐名的海上三大名园之一,兴盛时期占地50亩。最初的愚园路,只是从赫德路(今常德路)到静安寺这一段,后来逐渐延展至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至1918年形成今日愚园路的基本格局,这条始于静安、源于静安的马路,正式被命名为愚园路。
![]()
愚园之源,源于静安,历史上的愚园风貌。
据介绍,愚园路是上海优秀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静安文物保护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聚集了百余幢老洋房、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市区级文保单位。愚园路静安段的建筑形态非常丰富,有法国建筑师设计的常德公寓(张爱玲旧居,原名“爱林登公寓”)、英国乡村风格的花园洋房和村、西班牙风格的涌泉坊、新式里弄风格的愚谷邨、四明别墅,还有华人建筑师设计的“远东第一乐府”的百乐门舞厅等。
![]()
上海静安愚园路海派街区全景。
曾经的愚园路,名人云集,据统计,这里聚集着20余处名人故居。如愚园路361号愚谷邨曾居住过作家茹志娟、王安忆,画家应野平等文化名人;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带梅剧团入住愚园路488弄“兰畹”弄内;作家茅盾在连生里(今愚园路、愚园支路交会处)居住并完成小说《子夜》的创作。名人云集赋予愚园路丰富的文人轶事,为其增添独有的文学和艺术气息。
![]()
俯瞰新式里弄风格的愚谷邨。
愚园路也是静安红色资源非常集中的区域,有多处红色革命旧址、遗址。其中,愚园路81号是刘长胜故居、愚园路579弄44号是刘晓故居、愚园路483弄12号是邓演达革命活动地点旧址,愚谷邨121号是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也是中央上海局的秘密联络点,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机关遗址也在庆云里。这里是静安红色文化的集聚地,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
位于愚园路的上海静安寺风貌。
![]()
位于愚园路的上海百乐门香梅厅风貌。
静安区将坚持以“愚园之源,源于静安”为立足点,以历史建筑和文化脉络为切入点,全新塑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海派历史文化符号,深度挖掘“从愚园到愚园路”的海派历史文化价值,创新串联海派街区全域资源,探索打造沉浸式海派文旅体验区,联动开发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的海派品牌综合体,进一步构筑“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文化可体验、品牌可传播、产业可发展”为特征的愚园路历史文化街区融合发展赋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