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炮 出处:日本防卫装备厅
![]()
在11月11日举办的“日本防卫装备厅技术研讨会2025”上,公布了关于“电磁加速系统(即所谓的电磁炮)”的海上射击试验的概要和结果。该试验于2025年6月至7月期间,利用海上自卫队的试验舰“飞鸟”号进行,在接近实际运用的环境下,获取了对靶船的穿透情况以及发射后的弹道特性等数据。
电磁加速系统(电磁炮)是什么
![]()
电磁炮 出处:日本防卫装备厅
电磁炮是一种利用电能加速并发射弹丸的新型火炮。向炮身内的两根“轨道”通入大电流,电流流经弹丸和轨道会产生磁场与电流的相互作用(洛伦兹力),从而将弹丸高速加速。与传统的火药式火炮相比,其特点在于理论上可以大幅提高弹丸速度和可运载的弹头量。
日本陆地装备研究所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已在电磁加速系统上取得了弹丸初速2300米/秒以上、炮身寿命200发以上的实绩。目前正在致力于确立连射机构、炮外稳定飞行以及实战部署时的射击管制等运用所必需的技术要素。
海上射击试验的目的与实施体制
![]()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试验舰“飞鸟”号 出处:防卫装备厅
此次海上射击试验是着眼于电磁炮早期装备化的实证试验。主要目的如下:
确认对靶船的受弹情况
掌握电磁炮的弹道特性
发现舰船搭载时产生的课题
试验实施方面,对陆上试制的电磁炮进行了海上用改装。炮身和本体用护罩覆盖以防护雨水和海水飞沫,电源部进行了能耐受舰艇搭载的加固,然后搭载于海自试验舰“飞鸟”号的后甲板上实施。
实施的试验种类与拍摄·测量体制
![]()
对靶船进行射击的情景 出处:防卫装备厅
在海上进行了以下两种射击试验:
对靶船的命中试验
以被拖曳的靶船为目标进行射击,通过船内设置的摄像头和评估板确认受弹情况。在飞鸟号上使用高速摄像机、普通摄像机以及上空无人机进行拍摄,确认了弹丸稳定飞行的样子。
弹道特性获取试验
为了获取从发射后到落水前的过渡弹道数据,实施了射角0度和45度两种条件下的射击。在八丈岛东南方海域,通过飞鸟号上搭载的高速摄像机和弹道雷达,收集了飞行姿态和轨迹数据。
![]()
电磁炮 出处:防卫装备厅
试验在野岛崎南方近海和八丈岛东南方各海域,合计进行约一周,分两次实施。试验结果如下:
确认对靶船的穿透:根据靶船内的摄像头影像等,确认了弹丸穿入船体的痕迹。穿入痕迹与从后面看弹芯的形状基本一致,表明弹丸几乎是直线入射船体。
飞行的稳定性:根据飞鸟号上的高速摄像机影像,确认弹丸与陆上试验同样稳定飞行。
弹道数据获取:在射角0度和45度两种条件下,获取了从发射后开始的分离、姿态变化、轨迹相关的实测数据。特别是在45度射角下的分离过程等,观测到了详细的过渡现象。
报告指出,通过这些实际数据,获得了关于电磁炮弹丸在实际海上的行为,以及舰船搭载时预想的受弹影响和运用上课题的有益见解。
今后的展望
![]()
月球基地的质量投射器
电磁炮技术在未来宇宙开发中,也有可能作为“质量投射器”,成为一种通过电磁方式加速并投射物资的新运输手段。特别是在重力较小的月球和火星等环境下,对于无人货物运输可以说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加速度极大,不适合人类乘坐,因此用途很可能限于无人运输。此外,确保长的加速路径、空气阻力和热·磨损对策、在着陆点的回收等,依然存在许多技术性和环境性的课题。
日本防卫装备厅方针是,基于此次获得的海上实际数据,进一步推进电磁炮的改良和评估。并将致力于解决实现连射化、小型大容量电源、验证实战部署时的平台适应性等,迈向装备化的技术课题。
此次试验,被总结为是评估电磁加速技术在实际海上环境中的重要一步,并获得了有助于今后研究、开发的见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