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想到,最担心“解放军攻台”的,居然不是台湾,而是美国人自己。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又搞了一次台海兵棋推演,而且一做就是24轮。
20多次模拟战争场景,动用了一堆专家、退役军官、战略分析师,甚至还请来了曾在阿富汗服役的美军老兵站台。最后得出的结论却让人有点哭笑不得:台海战争,美日台三方可能“惨胜”,但前提是台湾不能太快投降。
![]()
尤其是报告里那句“如果台湾不坚持抵抗,美军所有支援都将失去意义”,简直像是提前为失败找借口。
台海兵推背后,美国人最怕的不是中国?
这是美国对台海局势的最新态度折射。别看结论写得像是“打得赢”,但字里行间全是“怕”:怕台湾不撑、怕美军被拖下水、怕战争升级、怕战略失控。
说白了,这不是预测战争,而是预测美国可能面对的最不想面对的局面。
这次兵推由美海军战争学院的高级研究员马修·坎西恩主持,他曾在美军陆战队服役,还部署过阿富汗,战场经验丰富。
![]()
CSIS对外宣称,这24轮兵推是迄今为止最复杂、最贴近实战的一次模拟,涵盖了美日介入、台湾民间抵抗、解放军登陆路线等几乎所有可能场景。
但真正让人意外的,并不是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战术分析,而是推演中反复提到的一个担忧——台湾可能根本撑不到美军到来。
这话说得很直白,也很扎心。过去的兵推通常把台湾当成一个“预设强硬”的角色:有抵抗意志、有国防准备、有全民动员机制,能像乌克兰那样拖住敌人。但这次CSIS明显变了调。他们在结论中写道:
“如果台湾当局无法在一开始阶段有效抵抗,或在短时间内选择放弃主要城市和指挥体系,则美军介入将失去战略意义。”
![]()
这背后其实揭示了美国最担心的两个问题:
第一,台湾地理条件决定了它没有战略纵深,一旦解放军在南部或东部成功登陆,几乎不可能像乌克兰那样“打游击”、“拖时间”;
第二,台湾的军队和社会是否有足够的政治意志去抵抗,尤其是在美军尚未到场、通信指挥可能被摧毁的情况下。
这也是为何CSIS在报告中反复强调:“台湾必须在前72小时内守住滩头阵地,否则全局将不可逆转。”
这不是对中国军力的评价,也不是对美军能力的质疑,而是一种纯粹的战略焦虑。美国人担心的,不是打不赢,而是还没开打,台湾自己先把棋盘掀了。
美日协防,代价高昂的“惨胜秀”
![]()
兵推中最“热闹”的部分,莫过于美日全面介入的“协防剧本”。
在这一设定中,美军部署航空母舰战斗群、战略轰炸机、潜艇力量,日本则提供远程反舰导弹、海空侦察支援,甚至为美军提供后勤补给基地。听起来像是美日联手对抗解放军的高配版“亚太北约”,但结果却并不轻松。
CSIS得出的结论是,在最理想的协防情况下,美日台三方可以“阻止解放军迅速占领台湾”,但代价极其惨重:
解放军损失:超过100艘主力舰艇、100架战机、约1万人阵亡,数万人被俘;
美军损失:两艘航母沉没、约20艘大型水面舰艇被击毁、3200人阵亡;
台军损失:海军全军覆没,陆军伤亡3500人以上;
日本:损失与美军相当,主要集中在海空力量。
看到这些数字,很多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就是:“这不科学。”尤其是台军仅伤亡3500人,简直像是“轻伤换胜利”的奇迹。
![]()
问题不在于数据夸张,而在于逻辑脱节。在解放军跨海登陆、密集火力打击、电子战干扰的多维攻势下,台军能否保持组织性指挥已是疑问,更别说还要配合美军打协同防御。
再看美军的损失,虽然数字惊人,但CSIS却依然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代价”。这就更让人怀疑这场兵推的本意——是为了客观评估冲突可能性,还是为了制造一种“我们可以打,但要慎重打”的政治氛围。
说白了,这是一场“打赢但不想打”的权衡博弈。赢了也得不偿失,输了就是战略崩盘。所以,CSIS在每一个胜利场景后面都加了一句“前提是台湾坚持抵抗”。这不是战术要求,而是整场兵推的心理支柱。
台湾只能靠70天“等天降奇兵”
![]()
美日不介入的剧本,在兵推中也有体现。按照推演结果,解放军在台湾南部成功登陆后,预计用时70天完成对全岛的占领。
这个时间线在军事学界并不算夸张,考虑到台湾的地形、城市密度和交通网络,如果防守体系崩溃,解放军推进速度甚至可能更快。
关键问题在于,这70天能不能等到外援?
CSIS在报告中含蓄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几乎不可能。
台湾是孤岛,不像乌克兰那样可以通过陆路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援。一旦解放军建立海空封锁,美国和盟友很难以常规方式进行物资投送。
![]()
即便美军想支援,也面临国会授权、国际协调、军事调动等一系列程序,根本不可能在几周内完成部署。更别提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还要“观望局势”。
美方并不愿意在没有明确胜算的情况下,贸然介入一场可能演变为中美全面战争的冲突。尤其是在俄乌战争仍未结束、中东局势持续紧张的背景下,美国的全球军力早已捉襟见肘。
所以,解放军在70天内拿下台湾,并不是“最好”的剧本,而是最现实的剧本。CSIS也承认,如果没有外部干预,台湾当局很难独自支撑这么长时间。
美国人自己也不想玩到底
![]()
整场兵推虽然用了很多“战术术语”和“作战模型”,但归根结底,它更像是一份战略态度的审视报告。CSIS在报告中既没有明确主张介入,也没有建议放弃台湾,而是通过一连串的高成本“胜利”剧本,向政策圈传递一个信息:
“我们可以赢,但代价太大;除非台湾自己先顶住,否则我们不该轻易出手。”
这就是典型的“有限承诺”策略。表面上看,美国依然维持对台湾的“战略模糊”,但实际上已经在为“不出兵”找理由。
而那些所谓的“惨胜”、“高成本胜利”,更像是美国给自己留的台阶——既向台湾传递了支持信号,又向国内民众说明了“不打”的合理性。
所以,别再幻想美国会像守护乌克兰那样守台湾。台海问题从来都不是“道义优先”,而是“利益优先”。美国人自己都在兵推里明明白白写上了这句话:台湾抵抗的意志,是美军干预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军事支援都是空谈。
![]()
我们常说,兵推是为了预测战争、模拟危机,其实不全对。兵推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国家对战争成本的真实态度。
CSIS这场24轮兵推,没有告诉我们谁能赢,而是告诉我们谁更怕输。
美国怕输,怕卷入一场无法脱身的区域战争,怕台湾不争气,怕世界看穿“战略模糊”的底牌。台湾怕输,怕没人来帮、怕撑不住第一波打击、怕战争一开始就结束。
而中国,不怕输,因为没有退路。台海问题对中国来说是底线,不是选项。
而美方在这场兵推中,显然还没准备好。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美国华尔街时报报道:CSIS-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展示台海兵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