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峻烽
尼日尔河三角洲位于尼日利亚南部、几内亚湾沿岸,是非洲最具活力却饱受争议的地区之一。作为非洲最大的三角洲盆地,这里资源富足、生态多样、文化独特,构成尼日利亚重要的文化与经济根基。然而,自该国独立以来,三角洲地区却深陷贫困、冲突与环境污染困境。今年5月,笔者在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学习期间,随浙江师范大学尼日利亚研究团队赴该地区调研,深入思考其对尼日利亚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从三角洲地区的河流州驱车前往巴耶尔萨州,沿途广袤的平原与茂密的森林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早在19世纪,三角洲地区就成为西非棕榈油贸易中心,既为该国农业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还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关键原料。独立前后,尼日利亚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棕榈油贸易为全球工业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石油经济的兴起,尼日利亚经历了一次重大经济转型。在巴耶尔萨州,团队调研了该国第一口油井,锈迹斑斑的钻井设备无声诉说着尼日利亚石油工业的历史。1956年壳牌公司在当地发现首个商业油田后,该国经济重心迅速转向原油出口,并一跃成为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与出口国。然而,石油经济的繁荣带来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农业被边缘化,棕榈油产业大幅萎缩,到20世纪后半叶陷入低迷,如今该国棕榈油产量仅占全球不到2%,甚至成为棕榈油净进口国。
尼日尔河三角洲丰富的油气资源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油气泄漏导致的环境污染不仅重创当地农业和渔业,还使三角洲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地区之一。此外,油气资源也成为经济矛盾与政治冲突的导火索。历史上,因油田区划分问题引发的比夫拉内战使三角洲地区遭受重创,战后对该地区的限制更阻碍了其发展。如今,基础设施落后、高失业率和普遍贫困成为制约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当地石油公司受袭、钻井平台被炸毁等恶性事件频发,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矛盾也愈发尖锐。
在巴耶尔萨州的嫩贝村庄,团队受到当地伊乔人的热情款待。村民精心准备了棕榈酒,并以传统欢迎仪式斟酒敬客。这份温暖让我陷入对当地发展的深思。尼日尔河三角洲不仅资源富足,还拥有多元族群生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本土智慧。伊乔人的渔猎传统、乌尔霍博人的口述历史、伊比比奥人的雕刻艺术、埃菲克人的祭祀仪式、伊博人的哲学思想等,共同勾勒出该地区丰富的文化图景。这里理应成为尼日利亚乃至非洲的文化宝地,但资源争夺和冲突让百姓生活长期困苦,当地族群、文化与艺术的独特魅力也逐渐被忽视。
尼日利亚虽然在独立后迅速崛起为非洲经济大国,但仍面临非洲国家普遍存在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尼日利亚亟须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优先发展农业、制造业等其他产业以推动经济多元化。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三角洲等动荡地区的治理,推进区域均衡发展,妥善解决部族冲突与恐怖主义问题,并大力改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民生福祉。
通过观察,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变化仍令人瞩目。“1990年我从拉各斯前往嫩贝,陆路交通极为不便,抵达河流州后还需换乘独木舟,沿尼日尔河前行,穿越雨林才能到达,”刘鸿武教授的回忆折射出该地区昔日交通落后的状况。如今,中资企业积极参与道路建设,大幅提升了当地交通便利性。这一转变不仅是尼日利亚区域发展的缩影,也反映出该国的积极转型。总统提努布上台后,推行取消石油补贴等重大经济改革,并加大对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提升国家自主发展能力。
今年1月,尼日利亚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与中国等金砖成员国及伙伴的深化合作将进一步释放其经济潜力,为中非合作及南南合作注入新动能。(作者是浙江师范大学区域国别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