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发起了关税大战,中国抄起“稀土”长枪,“噗嗤”一声给美国捅漏了。
而除了“稀土”,美国内部还很担心“炸药”,美媒《华尔街日报》早在2023年5月下旬就曾撰文指出,美国没有充裕的能力去生产足够多高能炸药,特别是“CL-20”这一类的现代化高能炸药,如果将来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战争,美国可能还需要从中买炸药。
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
【中美大战设想】
美军确实很忧心弹药库存不足的问题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的美军的确非常担心自己弹药库存不足的问题。
最直观的折射这一现状的事例,无疑就是2025年年中的时候,美国五角大楼突然宣布暂停对乌克兰的部分关键弹药援助。
决策原因正是援乌对美军弹药库存消耗非常严重。
美媒《华盛顿邮报》曾算过一笔账,发现在2022年俄乌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乌军8周内的155毫米火炮炮弹消耗量,就顶得上美军1年的产量。
![]()
而不光是援乌消耗,看似攻防双方实力差距巨大的美国海军和也门胡塞武装,他们在红海地区的对抗,对美军的高性能弹药消耗也非常巨大。
这“入不敷出”的困顿无疑让美国担忧起未来与中国的战争。
基于现状和备战需求的考虑,美国一边采取多种手段降现存弹药储备的消耗,一边“旧案重提”,打算对部分现有武器进行改进,比如使用新型爆炸化合物提高它们的射程。
“CL-20”由美国首个制备,在中国“做大做强”
这“新型爆炸化合物”,主要指的正是“CL-20”。
![]()
【“CL-20”】
它是美军在上世纪80年代研发出来的,威力相较于那些较旧的火药提升了40%,相关论文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仅400磅(181.44千克)的“CL-20”,就能打出相当于1000磅(453.59千克)老式炸药的毁伤效果。
只不过因为“CL-20”的成本太高,加之国内有很多反暴力非盈利组织强烈反对其推广,声称它只会在使用时造成更多的平民伤亡,根本不会让世界变得更安全,以及美国制造工业的萎缩,“CL-20”最终没有被广泛应用。
![]()
【美国有很多军工厂都倒闭废弃了】
而那时候的美国不会想到,在十数年后,沉寂的“CL-20”会在中国“发光发热”。
上世纪90年代,于永忠教授带领团队在实验室内完成了“CL-20”的合成,但和美国一样,中国也意识到这玩意儿的成本属实有点太高,很影响广泛应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理工北理工欧育湘、赵信岐等专家开始探索“CL-20”的全新合成工艺,最终首创出了“TAIM基等合成路线”,顺利实现“CL-20”材料1公斤级的合成能力。
![]()
自此,“CL-20”就被逐渐推广开来,但中国并不满足于此,以庞思平教授为代表的新一代火药人,追随前辈们的脚步,励精图治,将“CL-20”的能量水平、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美国五角大楼认为“CL-20”在中国发展至今,已经有了非常完备的量产线,被解放军广泛使用,相比之下美国虽然重启了“CL-20”的制备,但要达到中国目前的水平还需要很久。
![]()
【美国五角大楼认为中国军队已经开始广泛使用“CL-20”了】
如果这个过程中中美之间因为中国台湾问题等不可调和的矛盾爆发了战争,美军可能还得想办法从中国这里买“CL-20”。
美军能不能买到都还是个问题
这个情况和如今美国在稀土上的困境极为相似——美国在稀土加工精炼技术上严重欠缺,这导致它即便掌握一座“稀土矿山”,最后还是得运送到已经实现稀土加工精炼技术有垄断优势的中国进行加工,才能变成可投入武器装备、高精度设备生产当中的“稀土元素”材料。
![]()
【稀土加工精炼技术这块,中国有垄断优势】
稀土就算了,毕竟它的民用价值同样很高,但“CL-20”这样的高性能炸药,美国想从中国买,那还存在一个中国愿不愿意卖的问题,要知道我们可实在干不出卖给对手武器让其打我们的蠢事。
参考资料:
【1】《美媒:美国不是没有稀土矿,但加工仍高度依赖中国》 观察者网[2025.3.25.] 【2】《为应对中国,美国正考虑用新型爆炸化合物将部分现有武器射程增加20%》 观察者网[2023.8.3.] 【3】《北理工“CL-20”如何征服世界炸药“最高峰”》 中国青年报[2016.4.2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