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瑞医疗要三次IPO了。
2025年10月,迈瑞医疗(300760. SZ)发布拟赴港IPO的公告。迈瑞医疗2006年登陆纽交所,10年后随着中概股回归潮,2016年迈瑞医疗进行美股私有化退市,2018年迈瑞医疗登陆A股。
缘何赴港IPO?公司公告中称“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司资本实力”,核心关键词就是“国际化”。
之所以迈瑞医疗迫切推进“国际化”,背后是公司面临的困难与转型的发展需求,从收入结构来看,国际业务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国内业务进一步承压
迈瑞医疗2025年半年报业绩并不好看。
2025年上半年,迈瑞医疗营收与净利润首次出现上市以来的“双降”,营业收入为167.43亿元,同比下降18.45%;归母净利润50.69亿元,同比下滑32.96%。
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降53.83%至39.22亿元,迈瑞医疗解释称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所致,实质上也是因为营收下降,营收下降则是受国内业务环境影响。
在2024年之前,迈瑞医疗的营收和净利增速始终保持两位数,2024年增速急剧降至个位数,今年上半年则掉头向下,显示出公司成长性减弱。
这在股价也有所体现,截至10月24日收盘,迈瑞医疗近一年的涨跌幅下跌超17%,相对大盘涨跌幅低了约4成。
迈瑞医疗成立于1991年,从年龄上并不算多“老牌”的企业,但是从国内医疗设备行业来看,迈瑞医疗绝对算“老牌”了。过去国内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迈瑞医疗刚成立时,也是给GE、西门子等做代理,90年代中后期迈瑞医疗才从贸易走上了研发之路,其后成为国内医疗设备行业领军企业之一。
历经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领先、创新驱动的国际化医疗器械以及数智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远销全球190多个国家及地区。
迈瑞医疗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在北美、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超40个国家设有64家境外子公司;在国内设有36家子公司、30余家分支机构,形成了庞大的全球化研发、生产制造、营销以及服务网络。
主要产品覆盖三大业务领域:体外诊断、生命信息与支持以及医学影像,同时孵育微创外科、动物医疗和心血管等高潜力业务。
据统计,不含新进入的心血管领域,迈瑞医疗已布局的业务对应国内的可及市场空间约1300亿元,而公司在2024年国内收入约为203亿元,对应市场占有率约16%,远低于部分成熟业务水平,其中体外诊断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仅10-15%,而微创外科的市场占有率甚至不足3%。
此外,通过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惠泰医疗(688617. SH),迈瑞医疗进入心血管领域相关赛道,提升业务可及市场空间,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据行业研究报告和公司预估,全球心血管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560亿美元,其中国内心血管领域的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在全球和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中均排名第二,仅次于体外诊断领域。
上半年业绩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内业务收入下降,迈瑞医疗解释称,国内市场,虽然去年12月份以来医疗设备的月度招标数据持续改善,但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从公开招标到收入确认的周期被显著拉长,因此国内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实际反映的是去年招标下滑的时间段,叠加去年上下半年收入基数分布偏离的影响,使得2025年上半年国内业务同比下滑超过30%。
国内医疗设备市场的跌宕三年
这与国内集采特点有关。
国内医疗设备市场在2022-2025年间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深度调整,再到局部回暖的剧烈波动,政策红利与行业风险的交替作用成为核心变量。
2022年,医疗新基建政策与专项资金支持形成“双引擎”,直接激活市场需求,推动医疗设备招采金额迎来爆发式增长,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
这一增长态势在2023年上半年得以延续,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让医疗设备采购保持高景气度,2023年一季度、二季度招采金额分别同比激增79.9%、10%,医学影像、体外诊断等核心品类均受益显著。
然而,2023年下半年行业遭遇“急刹车”,医疗反腐风暴的突袭彻底扭转市场走向。出于对合规风险的考量,医院端招投标活动大规模推迟,采购决策趋于谨慎,市场需求瞬间萎缩。
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四季度医疗设备招采总金额同比分别暴跌23.53%、50.68%,降幅逐季扩大,行业陷入“速冻”状态。
更严峻的是,反腐的影响具有强持续性,2024年市场仍未摆脱低迷,前三季度招采金额持续下滑,同比降幅分别达48.35%、27.82%、9%,“医疗设备行业步入寒冬”成为行业共识,即便国家后续出台医疗设备更新政策试图提振市场,但相较于反腐对医院采购行为的直接冲击,政策效果被大幅削弱。
直至2025年,行业终于迎来久违的积极信号,一季度国内医学影像设备销量率先“破局”,呈现出近乎“暴涨”的复苏态势,同比增幅高达 78.43%。
细分品类中,无论是以金额计还是以数量计,核心设备均实现跨越式增长:按销售金额,DR、CT、超声影像设备、DSA同比增幅分别超114%、90%、88%、86%。
按销售数量,DR、DSA、CT同比增幅分别约120%、103%、86%。这一数据不仅反映出医院端积压采购需求的集中释放,也暗示随着反腐常态化与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医疗设备市场或正逐步走出低谷,开启新一轮复苏周期。
三季度营收微增,倚重国际条线
迈瑞医疗此前便释放乐观预期:随着医疗行业整顿进入常态化,受反腐延迟的医疗设备更新项目逐步启动,2025年上半年招标活动已率先复苏,国内市场有望在第三季度迎来明确拐点。如今三季报数据正式落地,印证了这一判断的准确性。
从2025年第三季度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公司业绩拐点如期显现:实现营业收入90.91亿元,同比增长1.53%,不仅兑现了“同比正增长”的预期,更延续了“逐季度环比改善”的趋势;经公司初步测算,2025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相较2025年第三季度有所提速。
这一成果背后,是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协同发力:国内市场受益于招标复苏,设备类业务显著回暖,营收同比降幅收窄至7.3%.
国际业务则持续提速,单季度同比增长11.93%,其中欧洲市场增幅超20%,独联体及中东非地区实现双位数增长。
迈瑞医疗三季度细分业务亮点突出: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收入29.52亿元,同比增2.6%,其中微创外科业务增速超25%,国际业务双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国际收入占比升至70%。
医学影像产线收入16.8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国际业务高个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国际收入占比61%,超高端超声前三季度收入翻倍.
体外诊断产线收入36.34亿元,同比降2.81%,但国际业务双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国际收入占比37%。
国内方面,虽体外诊断行业规模萎缩,但公司化学发光、生化等重点业务市占率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国内装机180套,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国际上,该流水线前三季度销售超20套,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此外,作为“收入蓄水池”的合同负债达22.63亿元,同比增长31.45%,为后续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公司更明确测算,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将较三季度进一步提升,复苏动能持续增强。
但要注意的是,医疗设备集采现在“内卷”严重,比如以往动辄百万级的数字X光机(DR)和高端超声被压到20万元以内、32排CT中标价不足90万元等等,甚至迈瑞医疗也有因低价竞标而被市场舆论所关注案例。
低价竞标对企业的直接后果就是斩断了相当大的一块业绩空间,如果企业始终被压缩在低利润空间内运转,将难以支撑前沿技术研发,也会影响国产供应链体系的稳健成长。
即便医疗设备招标迎来复苏,但相关企业的业绩却不见得能实现复苏。
持续寻求国际业务突破
对于迈瑞医疗来说,业务突破一方面加大研发提升品质以及拓展产品线等,另一方面突破扩大市场领域,向国际化发展。
虽然国内业务收入拉胯,但国际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迈瑞医疗国际业务同比增长5.39%,国际业务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约50%。
预计2025年下半年国际业务增长将有所提速,其中国际体外诊断产线有望实现较快增长。随着持续深入的本地化平台建设,未来几年国际业务的收入占比有望不断提升,其中发展中国家将维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并且伴随更多的高端客户突破,国际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望迎来稳步提升。
进一步分析,迈瑞已布局的业务对应国际的可及市场空间约5700亿元,而公司在2024年的国际收入约为164亿元,对应的市场占有率仅为低个位数。
其中,公司预计当前海外发展中国家的可及市场空间和中国类似,均约1300亿元,而公司2024年在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仅约为109亿元,对应的市占率仅略高于8%。
空间代表着机会,迈瑞医疗谋划港股上市,也是为的进一步扩大国际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突破了超42家国际重点战略客户,其中包括全球前100家医院中的17家医院,且其中5家为其国家排名第一的医院。
迈瑞医疗74岁掌门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计划公司向着全球医疗器械前20名的目标前进,并向全球前十发起冲击。
但越往头部走,每一个排位前进的挑战越大。与全球排名第一的百年医疗器械巨头相比,迈瑞医疗2024年的营业收入仅为对方的约16%。
同时国际业务受国际政治影响也很大,风险同样不低。掌门人李西廷国籍身份已变更为新加坡。
此外,业绩方面,迈瑞医疗还有个潜在风险“商誉”。公司2024年,无形资产与商誉的金额,均大幅上涨,这是由于收购惠泰医疗导致的。其中增加的无形资产,主要是非专利技术与专利权的价值,增加的商誉也是溢价收购的差价形成的。截至2025年上半年,迈瑞医疗的商誉余额已达到115亿元。
这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就是说相关的收购资产若无法实现预期盈利,商誉减值将直接侵蚀公司利润,影响不言而喻。
放眼整个医疗设备行业,其基本面“暖意”不足,政策不确定性、院内开支收紧等难题,也在持续压制着股价的上行空间。
在掌门人冲击全球前十的雄心之下,这些潜在风险更显突出,前行之路挑战重重。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不慌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