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美之间看似递出橄榄枝的一幕才落下帷幕,美国宣布暂停对中国造船业的加税调查,不少人以为这象征着两国关系开始松动。
然而话音未落,金融市场却传来一记冷不丁的重锤,伦敦金属交易所突然决定,把人民币踢出它的结算系统,这一举动,不仅没有让局势降温,反而像是揭开了另一场较量的序幕。
这一次,不是钢铁、芯片、光伏的争夺,而是结算货币、定价权和金融话语权的正面对撞,表面上是贸易握手,背后却是金融角力,中美之间的较量,正在从关税战转向更隐蔽但影响更深远的资本战场。
![]()
人民币被“清出场”
11月10日,伦敦金属交易将人民币从其金属交易的结算货币中移除,没有提前通知,没有设缓冲期,连个解释都显得敷衍,市场一片哗然。
作为全球有色金属定价的核心平台之一,LME的这一步棋,显然不是简单的运营调整,更像是一种姿态,一种排他性的信号。
对外的理由说得好听,说是什么“非美元结算使用率太低”,但业内都知道,这根本站不住脚,过去几年,随着“去美元化”趋势加速,中东、非洲等资源出口大户越来越倾向用人民币签合约,尤其是在铜、铝等长期交付的金属交易中。
![]()
有数据显示,中东地区金属订单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接近四成,非洲也不遑多让,这些数字摆在那里,说人民币“用得少”,显然是睁眼说瞎话。
更关键的是,LME的决定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技术性调整”,背后其实是美西方系统性战略的一部分,过去两年,美国带着七国集团频频搭建所谓“关键矿产联盟”,目的很明确。
就是要建立一个自己能掌控的金属产业链闭环,从资源开采到价格制定,再到金融结算,统统纳入美元的控制范围,这次人民币被挤出去,不过是这条链条上的又一个环节罢了。
![]()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也有自己的焦虑,当前美联储面临两难困境,一边是高债务压力,一边是经济增长乏力,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年底前开始放松货币政策,也就是说,又要开启新一轮“放水”操作。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美元的信用体系再受到挑战,那可就不是小问题了,所以,为了提前“扎好篱笆”,美元必须巩固自己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地位,尤其是在金属这类价格波动大、交易频次高的品类中。
这时候打压人民币,显然就成了一个“必要动作”,只是这招来得太突然,也太直接,摆明了是要把人民币挡在门外。
![]()
被动中谋主动
虽然被LME“扫地出门”,但人民币并没有因此就被打趴下。相反,这次事件反而让市场看清了一个现实:中国并不是没有别的选择,更不是只能依附在西方平台上做“配角”。
首先要说的,是中国的买方地位。在全球金属消费市场,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头号买家,不管是铜、铝、锌,还是稀土、镍、钴,中国的采购量几乎占了全球的一半以上。
这么大的市场需求,自然也带来了议价权,谁买得多,谁说话就更响亮,这是市场最朴素的逻辑,其次,中国也在积极搭建属于自己的交易平台,以上海期货交易所为例,近几年发展非常迅猛。
![]()
2025年上半年,上海的铝合约交易量就已经超过了LME,涨幅达到18%,黄金期货的表现更是惊人,交易量比上一年涨了25倍。
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正在转向人民币计价的市场,而且不仅仅是看个热闹,而是真金白银地参与。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不再把金融中心局限在上海,通过香港、迪拜、新加坡等地的布局,人民币正在构建一个跨境结算网络。
![]()
这种“境内+离岸”的双层结构,给了人民币更强的抗压能力,即便在西方主导的平台上被拒之门外,人民币依然可以在其他渠道建立新的金融生态。
信用层面上,人民币也不再是“边缘货币”,就拿最近香港发行的中国主权美元债来说,40亿美元的额度,竟然吸引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认购。
这种认购热情,已经不是“政治表态”那么简单,而是真正基于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信心,相较之下,美元则因为频繁加息、债务膨胀和政治博弈,正在透支它曾经引以为傲的信用资产。
![]()
所以说,这次从LME被“请出去”,与其说是被打压,不如说是一次倒逼转型,人民币不靠谁的施舍过日子,有市场、有平台、有信用,自然有它自己的出路。
两套体系并行
LME的动作,可能只是未来更大转变的前奏,金属市场的定价体系,很可能将从单一走向双轨,一边是传统的美元体系,以LME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为代表;另一边,是正在崛起的人民币体系,以上海期货交易所为核心。
这不是谁替代谁的问题,而是两种规则开始并行的现实,未来的金属价格,可能会同时出现“伦敦价”和“上海价”,各自服务不同的客户群体和结算体系。
![]()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民币定价能不能真正做到“自成一体”,而不是被动跟着美元走,如果每次美联储一降息,上海的金属价格就紧跟其后,那这种“定价权”也只是表面热闹。
但如果中国能够依靠自身的市场需求、产业链结构和宏观政策,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价格机制,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话语权。
从趋势来看,这个可能性正在逐步变成现实,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金属消费国,本身就具备天然的定价优势,再加上人民币交易平台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制度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愿意以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
![]()
尤其是一些对美元依赖感到不安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币正变成他们多元化风险的“备胎”,甚至逐渐升级为首选。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去美元化”的趋势,并不是因为人民币多么强势,而是美元自身的问题越来越多,当美元被频繁用于金融制裁、政治工具时。
它的中立性就开始被质疑,相比之下,人民币虽然起步晚,但稳健、少干预、规则清晰,反而赢得了一些市场的信任。
![]()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LME其实是香港交易所的全资子公司,在这次“排除人民币”事件中,港交所并未公开表态,也没有提出异议。
这种“静默”,可能透露出一种复杂的处境:一方面要在全球市场维持运营,另一方面又要面对来自中国本土的战略需求,这种“夹心层”的角色,恰恰说明了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动并不简单,背后有太多利益交织和制度悖论。
从暂停加税到排除人民币,中美之间的博弈已经从明面上的贸易,悄悄转移到了金融战场。表面看风平浪静,实则每一步都暗藏玄机。
![]()
人民币正在被动中寻找主动,而美元也在防守中寻找新的立足点,未来可能会形成两套并行的定价体系,两种货币将在更多领域展开较量。
真正决定胜负的,不是眼前的一纸公告,而是背后经济基本面的耐力、市场规则的稳定性和全球信用的可持续性。
这场货币暗战,才刚刚揭开序幕,人民币虽然暂时被挡在门外,但它的脚步并未停下,未来的国际金融舞台,不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多方参与、规则重塑的全新博弈,留给所有参与者的时间,都不多了。
信息来源: 商务部回应美方暂停实施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措施 2025-11-10 20:39·中国青年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