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叶关情 廉韵流长
鲁网11月12日讯(记者 王玉龙)舞台灯光渐亮,一幅水墨画卷徐徐展开。郑板桥身着朴素的官服,行走在潍县的大街小巷,倾听民间疾苦。11月11日晚,潍坊保利大剧院内,廉洁文化主题话剧《枝叶关情·郑板桥》正在上演,观众席中不时传来低声赞叹。这一幕,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潍坊千年廉政文化在当代的回响。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在潍县任上的这首题画诗,穿越近三百年时光,依然振聋发聩。这位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在1746至1753年间任潍县知县,以清廉正直、勤政爱民留名青史。面对饥荒,他果断开仓赈济;面对权贵,他不卑不亢守住底线;面对百姓,他感同身受体察民情。郑板桥的潍县岁月,是潍坊古代廉政文化的一座丰碑。
回溯历史长河,潍坊的廉政基因源远流长。春秋名相晏婴以清廉节俭著称,被誉为古代官员楷模。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解《周礼》提出“六廉”理念,奠定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基础。北宋名臣寇准,曾任青州知州,刚正不阿、不徇私情。范仲淹亦曾知青州,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与郑板桥“枝叶关情”的情怀一脉相承。苏轼在密州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名篇,其勤政为民的作风也为当地廉政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古代清官廉吏的共同特点,是将民生疾苦放在心头,将廉洁自律作为底线,形成了潍坊独特的廉政文化传统。
历史走进新时代,潍坊的廉政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潍坊深入挖掘本土廉洁文化资源,将郑板桥等历史人物的廉洁故事融入现代廉政教育。从青州“范公亭”到诸城“超然台”,从安丘“公冶长书院”到昌邑“红色文化基地”,廉洁文化的种子撒遍潍坊大地。《枝叶关情·郑板桥》话剧的创作上演,正是纪检监察部门与文化企业合作,创新廉洁文化传播方式的有益尝试。
这种古今交融的廉政文化建设,体现了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历史传承与时代精神的结合,让古代廉吏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二是文化熏陶与纪律教育的结合,通过艺术形式使廉洁理念入脑入心;三是部门主导与社会参与的结合,形成廉政文化建设合力。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相背,是廉政文化的核心要义。潍坊古今廉政文化的共同精髓,就在于这种以民为本、清正廉洁的价值追求。古代郑板桥的“枝叶关情”与当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潍坊大地上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当下,廉洁文化建设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深入挖掘本土廉政文化资源,创新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能够增强廉政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让廉洁从“文件”走向“文化”,从“会场”走向“剧场”,从“入耳”走向“入心”,这是新时代廉政建设的创新路径、有效方式。
潍水悠悠,廉韵绵长。从郑板桥到新时代,廉洁的基因一直在传承,为民的情怀始终在延续。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潍坊的古今廉政文化交汇融合,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着不竭的精神滋养。
据计划,该剧还将在11月12日、13日晚继续在潍坊保利大剧院演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