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杨丽萍舞剧御用男主角、青年舞蹈家朱凤伟自编自导自演的舞蹈仪式剧场《天地树》在成都麓镇ARCH SPACE艺术空间连演两场,深受剧迷好评。
作品以“树”为意象,融合东方“天地人”哲学观并创新性地融合了当代声光艺术效果,塑造出一场极具仪式感与生命张力的舞台盛宴。演出结束后,朱凤伟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专访,透露排练该剧的幕后故事。
![]()
朱凤伟
缘起:与三星堆有关
《天地树》的创作缘起,与三星堆有关。在2022年央视春晚创意舞蹈节目《金面》中,朱凤伟曾以青铜立人形象亮相。该节目由舞蹈家杨丽萍担任艺术指导,当时,杨丽萍把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模型带给朱凤伟“找感觉”时曾惊叹:“你和这个青铜立人也太像了吧。”
此后,朱凤伟就想创作一部三星堆题材的舞剧作品,他曾多次前往三星堆博物馆,真正触动他的是文物背后的“修复精神”。他说:“我看到那些出土时全是碎片的文物,被修复师花三年、五年时间一片片拼凑完整。那是几千年前古人与现代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果没有这些修复师,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堆碎片。”
这种“修复”与“连接”的意象,成为《天地树》的精神内核。朱凤伟不希望作品只是再现文物,而是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古今、天地、人与人。
![]()
站在青铜神树前,朱凤伟似乎能感受到它的呼吸。毫无疑问,三星堆博物馆中青铜神树为朱凤伟创作《天地树》带来了灵感,但朱凤伟并不希望它被简单定义为“扶桑树”的舞台再现。“我希望它是通天入地的一棵树,有人、有生命、有金乌鸟,是人类与自然共生的象征。”他说。
作品中,树冠代表“天”,讲述神性与祭祀;树干代表“人”,讲述人与人的关系、爱情与守护;树根代表“地”,讲述生命从泥土中生长的原始力量。
这种创作结构,与朱凤伟在云贵川的生活体验紧密相连。云南的树“笔直向天”,贵州的树与人的生死相连,四川的树根“扎进墙缝”,与城市共生。他将这些观察融入作品,形成了《天地树》独特的空间叙事。
![]()
《天地树》创作阵容强大:由杨丽萍担任艺术指导,谭盾担任音乐总监,李奥担任舞美指导。《天地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舞剧,而是一场“仪式剧场 ”,其以《山海经》神话、古蜀祭祀、神鸟舞等传统文化元素为底色,结合现代舞、杂技、高跷等多元表演形式,创作出一个既古老又先锋的审美世界。
整部作品既是向下扎根的土地叙事,也是向上生长的精神图腾,呼应着“天人合一”的东方宇宙观。
在成都,找到“仪式剧场”的土壤
作为杨丽萍《春之祭》《平潭映象》等多部舞剧的主演及热播综艺《舞蹈风暴》的人气舞者,朱凤伟近年来逐步从舞台表演者转型为舞蹈创作者。《天地树》是他的第三部导演作品。朱凤伟在转型导演的过程中,得到了杨丽萍毫无保留的支持。
“杨老师不光是给建议,她在昆明首演时提供了全部灯光设备,甚至一部分赞助。”朱凤伟感慨道,“从一个舞者转变为编导,能得到自己老师的这样的支持,真的太幸福了。”
据悉,杨丽萍在《天地树》排练期间多次到场观看,并提出具体建议:从舞段结构到表演细节,从节奏把控到情感表达。
![]()
《天地树》此次在成都ARCH SPACE的演出,并非简单移植,而是为这个空间量身定制的“新版本”。舞美设计李奥为此剧制作了高达4米“贯穿天地 ”的神树装置,舞者在4米高台翩翩起舞,十分壮观。
朱凤伟说,这里没有传统剧场的吊杆、幕布,他与灯光、多媒体、空间团队反复磨合,最终呈现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版本,而他的创作理念与主办方LOOKLIVE“一直关注青年创作者在城市文化生态中的发声方式和创新”的理念不谋而合。
这种近距离、沉浸式的演出方式,让他找到了“仪式剧场”的真正感觉。“观众能感受到舞者的呼吸、汗水、爆发力。我们给什么,他们就能接收到什么。”他说,“这是一种双向奔赴。”
![]()
接下来,朱凤伟计划将《天地树》带往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舞台,甚至走向国际舞台,“我希望让国外观众看到,当今中国艺术家对舞台艺术的思考是什么。”
而对于成都,朱凤伟抱有深厚的感情与期待。“成都的观众很懂戏,这座城市的文化土壤很适合艺术的生长。”他透露,目前正与成都相关机构探讨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包括驻地创作、艺术节策划等。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编辑 苏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